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西基 多特蒙德5年前签下罗西基时,2000万欧元的转会费创下了德甲纪录,而随后罗西基也帮助多特蒙德取得了联赛冠军,闯入了欧洲冠军杯。虽然此后多特蒙德面临财政危机,球队占绩下滑,但正是罗西基的表现,使多特蒙德依然成为一支德甲上中流球队。  相似文献   

2.
《邻居罗西基》是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创作的拓荒者题材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对拓荒者的描写,体现了美国梦的精髓。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邻居罗西基》中的叙事原型、人物原型,并试图以此来揭示作者在该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薇拉·凯瑟的经典拓荒系列小说<啊,拓荒者!>、<我的安东尼亚>和<邻居罗西基>是其生态思想的艺术凝聚.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运用现代深层生态学理论对这三部小说进行解读与阐释,并对作家前瞻性的生态意识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郭忠壮 《文教资料》2013,(14):14-16
深受19世纪美国"乡土文学"女作家裘威特影响的薇拉.凯瑟对于肇始于20世纪初的任何现代文学运动都敬而远之,尽管如此,许多当代学者还是因其作品中洋溢着的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而给她冠以"生态女性主义者"的称谓。在其短篇小说《邻居罗西基》中,故事主人公虽然是男性,凯瑟却赋予他诸多美好的女性特质——对伴侣的倾心关爱、对家人的悉心照料、对他人的真诚相待和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薇拉.凯瑟在其短篇小说《邻居罗西基》中勾勒了一幅生态女性主义者憧憬的人类社会美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凯瑟的短篇小说《邻居罗西基》和安德森的短篇小说《鸡蛋》中的父亲形象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分析在对现代性的批判和社会对人的异化的揭露方面,凯瑟做的及不上安德森,但是在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思考方面,安德森比凯瑟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6.
曹浏 《培训与研究》2009,26(10):14-16,40
在《邻居罗西基》里,凯瑟扯断了时间链条,并通过摆布主人公的空间位移,体现了作者的二元对立与融合的哲学考虑。小说主题是复调的,它不仅反映了土地之于移民的重要意义,而且是对幸福生活参数的多重设定。由于小说内部便有已设定的读者,小说也可解读为关于成长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在《邻居罗西基》里,凯瑟扯断了时间链条,并通过摆布主人公的空间位移,体现了作者的二元对立与融合的哲学考虑。小说主题是复调的,它不仅反映了土地之于移民的重要意义,而且是对幸福生活参数的多重设定。由于小说内部便有已设定的读者,小说也可解读为关于成长的小说。  相似文献   

8.
霍耐特从物化批判的规范性基础入手,运用先验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批判重构了卢卡奇物化概念.在霍耐特这里,物化是对人与人、人与对象、人与自身之间先行承认的遗忘.人与人之间的物化主要体现在工具理性行为和由世界观、意识形态偏见等导致的遗忘;人与对象之间的物化主要体现在从属于人与人之间的间接遗忘以及同一性思维导致的直接遗忘;人与自身之间的物化主要体现在,人或是主动地创造、或是被动地观察自己的情感、欲望、意愿等导致的遗忘.霍耐特对物化概念的多元重构为其规范性承认理论奠定了社会本体论基础,推进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哲学是以人为核心的.与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不同的是,费尔巴哈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意识三个角度对人做了整体性考察,阐明了人是包含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完整的人.但是总体上看,由于脱离了实践的观点,他对人的考察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的,到处充满着自然主义的色彩,因而最终没有超越旧唯物主义哲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一直关注着人,认为人具有自然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人的"三性"分别从人的自然本质、人与动物最终相区分的一般本质和人与人相区分的特殊本质三个层次上全面的界定了人,构成了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完整形态.这为比较文学中分析人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主体概念和正确的逻辑基点.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道更加注重道与个体的人的联系,试图发掘出人应有的道性.在发掘道性的过程中,庄子对技术与知识的存在进行了反思与批判,指出人们已经将技术与知识工具化、真理化.被工具化了的技术与知识导致人内心灵性的失落,遮蔽了人真正的存在.庄子的技术观与知识观实质上是对人的道性的彰显与发扬.  相似文献   

12.
德鲁克既指出了科学管理的"经济人"的缺陷,又批评了行为科学学派的社会人不足,认为只有"实践人"才能弥补两者的不足.德鲁克的实践人与马克思一样也存在三个维度:实践人的自然维度、社会维度、人自身维度;实践人具有主体性存在与客体性存在的统一性,整体性、生成性与社会性统一性.德鲁克的实践人在管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西那坡县达文屯黑衣壮人的"保命保福"仪式,包含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层面,具有象征性与实用性两大功能.仪式折射出黑衣壮人关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体察和信仰,同时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种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共生场域.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人自身的同一.这种同一内在地要求必须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确认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一切从人出发,充分反映人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树立一切依靠人和人民群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孔繁英 《职教论坛》2004,(14):55-56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总是或多或少地与周围的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交往.一个人的各方面的成长、发展与完善,都与人际交往密切相联系.同时,对一个人人际关系的评价,反过来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  相似文献   

17.
当代人在逐利的忙碌中陷入了人与自然疏离、人与社会疏离及人与自我疏离的困境中,人的生活处于无意义状态.这根源于人"心"的缺失.休闲是人的自由闲暇的状态,是人通过自主选择获得人的完美存在状态与活动方式.人在休闲中,回归自然,畅享健康;融入社会,欣赏他人;认识自我,和谐身心.  相似文献   

18.
缪宏 《文教资料》2008,(2):75-77,107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山涛研究的重要作品.二人的政治抉择与私人关系、个性气质与哲学思想是贯穿交织于文本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前者体现了二人纯洁、高尚的名士之交,后者则深层次地建构了他们的理想追求、情致旨趣.基于此,本文试图作一新探,展示二人异途高标的君子人生.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非是与以社会为本相对立的个人本位,以人为本不能陷入人类中心主义,而要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教育以学生为本,正确处理学生与知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育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与协调:平等视域中的生境伦理构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够促进人、自然、生命共存共生的发展观,必是能引导"人与天调"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得以生成的价值基石,只能是生境伦理.生境伦理揭示伦理本身的生态性与整体性,源于生命世界与生存于其中的全部个体生命之间的共生互生.这种共生与互生必须以完全平等为平台,以生命的被创造性与待创造性之双重现实为推动力.因为人类不过是生命世界之一生命形态,生命的权利界限构成了人类的权利限度;生命的利益得失构成了人类利益的动态运动.在这个动态生成的生命世界里,没有单独的人的法则、人的规律、人的权利,只有个体与整体、生命与生境互为体用、共生互生的生存法则、生命规律、利益原则,才有资格构成人人必须遵守的最高原理.人,唯有遵循和呵护这些原理,他才可能真正获得人的地位与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