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议、讲、练”教学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改变学生在传统教法中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听、看的被动局面,有利于加强“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预习、阅读或对课堂实验...  相似文献   

2.
1932年的秋天,叶圣陶为法国著名科普作家法布尔的《化学奇谈》写了一篇序.在这篇序里,叶圣陶讲到,为学语文而看的书和为学科学知识而看的书,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提出学语文应重在“读”,学科学知识应重在“试”.学语文重在“读”,这个观点值得我们深长思索.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课堂里,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大半是花在“讲”上.过去,主要是教师“讲”,讲背景,讲情节,讲结构层次,讲中心思想,讲写作方法;现在觉得光教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不好,于是教师“讲”学生也“讲”,师生交叉着“讲”,叫做“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这样做的结果,一堂课45分钟,往往都被“讲”挤满.“读”的时间呢?对不起,顾不上.殊不知,学生自己讲课文的时间被挤掉了,“讲”又哪里能讲得中肯?即使是听教师“讲”,恐怕也难以“听”得真切、入微.由此看来,重温叶圣陶关于“语文重在‘读’”的观点,把“读”与学习语言的关系想清楚,彻底扭转“重讲轻读”的偏向,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育教界有“听课”的行话,却没有“看课”的说法,但我认为“看课”的内涵远非“听课”所能包括。传统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先生讲、学生听。讲得如何是领导、学生和教师们衡量一位老师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叶圣老曾很风趣地形容过讲与听的关系:“似乎这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了,象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变“成人本位”为“儿童本位”,倡导儿童作文“随便写”,使学生的作文中充分保留儿童的天性。教师应改变作文讲评的姿态,变单向的习作技巧指导与训练者为与“童年”积极对话的交流者,把看学生作文当作“听天使说话”,在倾听的同时,以长者的宽厚、智慧,对学生习作做“无痕指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生的学习确实成了苦事:听不完的讲解,做不完的练习,体育课上无精打采,自习堂上昏昏欲睡;毕业班的学生,晚自习由教师“指导”,星期天由教师“辅导”.有一位教育行家风趣地说:教师四面进攻,把学生逼得团团转.学生呢,难题一大堆,越积越多;背熟的课文,过后即忘;报刊没时间看,爱好被“遗忘”.学生叫苦不迭.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当教师们意识到要把“一言堂”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容易走向谈讲色变的极端。因此,我们绝不能谈“讲”色变而少讲或不讲。其实“讲”不一定是满堂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现象,而在于教师如何讲、学生如何听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7.
不少教师把讲读教学变成“教师讲、学生听、很少读”的讲解教学.课堂中,教师滔滔讲说,学生主要坐听教师灌注有关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都落了空,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后来,许多老师对“满堂讲、满堂灌”的讲读教学的弊端有了认识,在教法上作了一些改革探索,力图变“满堂讲”为“启发式”.可是,有的老师又步入误区,把“启发式”误作“问答式”.一堂课问上三四十个问题甚至五六十个问题是司空见惯,“讲读”变成了“问读”,阅读教学变成了问答式教学.这种情况,在近几年一些全国性语文阅读教学竞赛课活动中也屡见不鲜.如最近一次全国性竞赛活动而且获一等奖的《海滨小城》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的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前言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几十年来,虽然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基本未变。它忽视了学生是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各种需求的完整的生命体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把学生当作一个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了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了配角,只能被动地跟在老师后面走。人们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不是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知识的获得过程与掌握,而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即教师的“自…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用重复讲解的办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了向学生明确表示自己的意图,重复讲解时还往往加上一句:“我再讲一遍”;“我再强调一下”;“我再一次提醒大家”之类的话。这佯做,主观意图是好的,无可非议;但从客观上看,往往收不到顶期的效果。 我们可以从“充耳不闻”、“熟视无睹”这两句成语得到启发。“充耳不闻”、“熟视无睹”的本义,是指主观上存心不听别人的话,对眼前所见到的事漫不经心。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根据辩证法“过犹不及”的道理,倒也是讲得通的。听多了并不一定记得牢,看多了也并不一定印象深。原因何在?因为简单的重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听懂了的学生认为你多余,未完全听懂或完全未听懂的学生也认为已经听过,甚至自以为听懂了,因而都不注意你讲的第二遍、第三遍。俗话说,“话说三遍无人听”嘛!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会什么,学会多少,课堂上总是不厌其烦地讲,恨不能把本门课所有知识都细致地讲给学生,学生被当作知识的仓库。随着教改的深入,许多教师开始注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又往往只在“教法”上兜圈子,学法指导不到位,结果学生还是扔不掉“拐棍”,不会独立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从“学会型”向“会学型”转变呢?一、切实的预习指导,引导“会学”“切实”是指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承受能力,导在初步思考后的“疑惑”.上。那种只让学生记下学习目…  相似文献   

11.
“任务驱动”教学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无疑是其核心要素之一。福建省长乐师范附小参加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课题实验,尝试使用了“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样一来,改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潜能和差异视为教育资源,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引入合作学习。在不断更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将发生巨大变化,但不论是学生超前自学,还是在课堂畅快讨论、大胆发言、激烈争执、集中反馈的任何一个过程,教师都不可能“袖手旁观”,因而,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适、有效的指导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浅谈自主学习中的“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静 《新课程研究》2009,(11):132-133
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无疑是其核心要素之一。福建省长乐师范附小参加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课题实验,尝试使用了“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样一来,改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潜能和差异视为教育资源,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引入合作学习。在不断更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将发生巨大变化,但不论是学生超前自学,还是在课堂畅快讨论、大胆发言、激烈争执、集中反馈的任何一个过程,教师都不可能“袖手旁观”,因而,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适、有效的指导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张琳 《四川教育》2002,(11):40-40
有人称“人是无限的螺旋体”。人有无限的潜能。作为音乐教师,怎样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呢?我认为,应转变传统的“师讲生听”、“师行生跟”的教学模式,实行“反客为主”教学,即把学生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让孩子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讲起来、唱起来,以取得学习的最大效益。为此,我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一、变“学生适应我”为“我去适应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由于从本期开始我区已改用新“课标”教材,学生对一些熟悉的歌曲非常感兴趣,如六年级的《同一首歌》、《红河谷》等,一看…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中国地理》“地形概况”一节的教学时,对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第一,着眼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地图为主载,发展为主旨”的地理教学思想;将教师的“讲、听、看、思、行”与学生的“讲、听、看、思、行”达到有机的结合。 第二,着眼于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 1.记住和理解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记住和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学会运用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势特点; 3.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应用所学知识能够对我国以及对家乡的地形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过去往往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叫“讲”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称之为听”课。课堂上教师怎么“讲”、讲”多少,成了评价课的重要依据。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引入,一些教师又认为课堂教学要少讲”或“不讲”。其实,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教师,究竟如何讲”,关键要有一个“度”。叶圣陶先生曾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学实践中我也体会到,…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也要改变课堂中的角色,将“注入式”的教学改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即把从“听数学”改变为“做数学”。为了实现这种转变,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情境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要激发学生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教学症结何在?我认为主要是“为文而作”.所谓“为文而作”就是指仅从教材每单元作文的要求出发,根据这要求来听、说、写、改.这样的作文教学指导,其不足有三:一是使学生的写作形式单一,内容“雷同”;二是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简单化;三是为文造情讲假话.这样的作文教学指导,学生仅仅能得到一篇作文,其写作能力提高自然缓慢.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把“读议讲练”教学方法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读”即“读读”。包括学生读、老师读两个方面。主要是指导学生认真读书,熟知各章的基本内容,从而获得知识。通过读可以改变过去只由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自学能力。当然历史课不等同于语文课,运用读,也只能是在基础教法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即指导学生读各章节的重点部分。读的方式有多种,可齐读,造成特殊意境,加深印象;也可自读,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忙于讲、学生忙于听的被动现象。这与素质教育严重脱勾,改革教法理所当然,热在必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求教师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出发,改变原来的教法,变讲为“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何“导”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