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哈哈     
不是说笑 学生甲:“我爸爸说,人类以前是猴子。”学生乙:“真是笑话,怎么可能?”学生甲:“不是说笑,是真的。”学生乙:“你爸爸以前住哪个动物园?” 偷看 一个女生正在给她的好朋友写信,却发现同桌的那个男孩儿在一旁偷看,想躲他也躲不掉。于是她写到:“亲爱的朋友,我不得不就此停笔了,因为,有一个男孩儿正在偷看我给你写信。”“胡说!”男孩儿嚷道,“谁偷看你的信了?”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前教中学时,有次考试,要学生用“不但……而且……”造一个句。有一个聪明而搞恶作剧的学生写道:“老师要我们用‘不但……而且……’造一个句。”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授课内容是“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我在机房里用课件播放~段关于“硬件组成”的视频,画面停留在电源时,我补充说明有的电源支持休眠功能。这时,有个学生问:“休眠是什么?”我当时差点愣住了,原来,以前我并没讲过“休眠”的关机选项,也没让学生试过电脑“休眠”。  相似文献   

4.
“学生”考     
汉代以前受教育者称“弟子”,东汉末年出现“太学生”的称谓,魏晋时期“学生”成为指称在官学领域受教育者的通用词语,到宋朝,“学生”所指扩展到官学之外的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5.
一、“多层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1.发动阶段2004年4月,我们学校确立了以“学困生”转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层次教学法”教学改革课题。老师们首先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查阅资料,了解全国各地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深入“学困生”的家庭和以前的学校,了解每一位“学困生”的各种情况,然后确立“多层次教学法”实施方案。2.学生分层要做到对学生分层合理,必须对学生有细致的研究和了解。为此,我们走访了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以前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家访,了解学…  相似文献   

6.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是听说这种现象“绝大部分的学生以前有听说过物理难学”,高一的学生总是反应物理比初中难学的多。根据多年的经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下半年,我接任了全校公认的一个“差班”,由于在接手前对该班的“光辉历史”早有耳闻。于是我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把班集体的落后面貌改善过来,我先向以前的班主任大致了解了班里淘气出名学生的性格,他们的优缺点和以前所犯的错误。又向科任老师询问他们对该班学生的看法,根据多方调查,我将各种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我的心目中重新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导向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以前,心中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盘的规划,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所规划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师在教以前就做到“有的放矢”,所以教学时就能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9.
以前只听说过学校有“重点班”、“快慢班”,却从未听说过以贫富分班的。但据报道,四川一所中学就是这么做的。该中学从初一至初三,各年级都开设有两个“封闭班”,学生多是从外地来的“有钱人”,吃住均在学校,学杂费3500元左右。学校规定,“普通班”学生一律穿蓝色的校服,“封闭班”学生一律穿红色的校服,于是两个班的学生就有了“颜色”差别。“封闭班”和“普通班”在享用的硬件设施上区别也很明显,比如“封闭班”教室里有VCD、电视机、电风扇,而“普通班”学生就享受不到这些。如此分班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提高富家子弟的学习质量和生…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两年以来,班级读书会开始登堂入室,进入了语文课堂中。教师开始用正式的语文课时来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仅在下课前泛泛布置一句“同学们在课外要读更多的书”。在有的学校,班级读书会甚至形成了一股热潮,教师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们的理念认同度有提高。很多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教材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越来越被教师认同。第二,教师在儿童文学的阅读中得到了乐趣。以前被视为“小儿科”的儿童文学,在教师们…  相似文献   

11.
反思能力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训练逐步形成。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有“思”可反。根据人们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总结出一个“反思”的模式,即“学前思———学中思———学后思”。一、学前思1.学什么?穴明确目的雪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会什么和获得什么。2.这样学有什么用?穴理解意义、动力雪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个人意义,从而使学生自己获得学习的动力。3.准备如何学?(根据以前的经验教训确定监控的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以前的经验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12.
无论去哪所学校,进哪个教师办公室,你可能经常会听到如是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真是难教。这样的说法可能有点偏激,但不无道理。随着时代的进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和离异家庭的增多,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等,学生的个性越来越鲜明,没有了以前的农村孩子的那份单纯朴实。却多了一份娇气、自私和小孩子不应有的“成熟”。在以前的教育中,推崇“严师出高徒”。但在现今的教育中,面对诸如此类的学生,这不一定行得通。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跟着变。以前的那种“严师”,更恰当的应表达为“凶师”,只会疏远与现代学生之间的距离,甚至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叛逆行为,也怪不得有那么多教育悲剧发生。那现今的教师是不是还要“严”呢?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严”必须要被学生心灵所接受,也就是说,先要在“严”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交个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缩小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13.
沿海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分东西时,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在这部分知识中,还重点介绍了分物的方法和对应的除法两种不同意义。以前,老师们为了让学生区分除法的两种意义,习惯引用“等分除”和“包含除”的语言表述来教学,我认为这是不那么科学的。以“12÷3=?”为例,以前我们总是强调它有两种意义:①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②表示12里面(包含)有几个3。很多老师还会向学生强调前者属“等分除”,  相似文献   

14.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2):38-38
问:《活化石》(二年级上册第33课)一课中有句话:“由于以前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有的学生说“稀有”就是“稀少”,我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请问:“稀有”和“稀少”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比以前更热闹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动”越来越多了,如表演、讨论及操作等。这意味着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但是,在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合时宜的“动”,热闹的课堂显得有点“乱”了。这很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最近,教育界的奇谈怪论中,有一条叫做“要挑中学生好的,要直接上大学。”这是公开对抗毛主席光辉的“七·二一”指示,妄图恢复文化大革命以前中学生“直接上大学”的招生制度,让学生重新爬那个“小宝塔”。“小宝塔”是什么货色,我们记忆犹新。文化大革命前,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普通  相似文献   

17.
[课例描述]学完了《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和宗璞的《绿》,教师觉得有请学生谈谈感受的必要,于是就趁热打铁与学生聊上了——有学生说:“我们以前并不觉得西湖是这样的美。”又有学生说:“这叫生在  相似文献   

18.
这里的“赛先生”,并不是“五四”请出来的赛恩斯,而是另外一“位”——竞赛。就是它,搞活了岳阳师范学校的食堂。岳阳师范学校有1500多名师生。以前教工食堂和学生食堂分开  相似文献   

19.
邝红军 《师道》2009,(7):90-92
师生关系是一个“热门”话题。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并不是因为师生关系好得不得了,而是因为师生关系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 教师怪学生“捣蛋”“不听话”“跟老师对着干”。学生说老师“专制”“没有爱心”“没有耐心”。“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如以前了”,“教师这碗饭越来越难吃了”,一些老师在抱怨。  相似文献   

20.
以前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我总是运用多种手段讲解“凑十法” ,然后学生模仿做练习。大部分学生当堂就掌握了“9加几”的“凑十法” ,但在下节课学习“8加几”时 ,很多学生又神情茫然。经过讲解后 ,除了原来已掌握了“凑十法”的学生有笑容外 ,其他学生毫无成功的喜悦。而现在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不仅想出了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 ,而且都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 ,它体现了学生自主性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角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