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动训练中,有些教练员和运动员,采用跳深练习作为提高起跳能力的手段,但跳深对于提高起跳能力究竟有什么作用,还有待证明。本文通过跳深和原地纵跳的起跳阶段某些下肢肌积分肌电图的变化,探讨跳深能否提高起跳能力的问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对体育系男生10人,采用表面电极引导,记录跳深(高度70厘米)和原地纵跳的缓冲阶段和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胫骨前肌、比目鱼肌和趾长屈肌积分肌电图  相似文献   

2.
一、目的:为了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及训练水平,对于运动阶段中肌肉活动形式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测试法等,对原中国男排主攻队员隋盛胜在完成扣半高球起跳技术和杠铃深蹲及跳深动作中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隋盛胜扣半高球起跳所测肌肉中,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最大的是股二头肌,其次是臀大肌和股直肌。在缓冲阶段,臀大肌贡献最大,在蹬伸阶段,股二头肌贡献最大;杠铃深蹲和跳深动作均与扣球起跳技术的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不完全一致,相比之下,杠铃深蹲更接近于起跳;杠铃深蹲动作对发展股直肌效果最好。跳深动作对发展臀大肌效果最好;杠铃慢速深蹲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杠铃常速深蹲更为有效。23cm跳深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48cm和58cm跳深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男大学生小腿三头肌在递增负重提踵和蹲跳动作时表面肌电(sEMG)信号的分析,探讨动作形式与神经肌肉活动方式之间的联系。方法:男大学生在不负重和30%、60%、80%、100%最大力量(1RM)负重下分别进行一次提踵和蹲跳动作,同时记录腓肠肌内侧头(GM)、外侧头(GL)和比目鱼肌(SO)向心收缩阶段的sEMG信号,比较各等级负重条件下两种动作运动时iEMG、MF和MPF等肌电指标的变化。结果:在进行负重提踵时,随着重量增加,GM、GL和SO表面肌电的iEMG均显著增加,但MF和MPF在不同负重等级完成动作时的差异不显著;在进行负重蹲跳时,各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iEMG、MF和MPF在各级负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其数值与重量的增加具有线性关系;在不负重提踵时各肌肉的iEMG值与蹲跳差异不显著,但大负重后显著高于蹲跳;MF和MPF值在不负重提踵时显著高于蹲跳,负重后其差异基本不显著。结论:在递增负重提踵和蹲跳动作时,小腿三头肌向心收缩阶段的sEMG信号表现存在差异,其所反映的神经肌肉控制方式不同,提示所完成动作的动力学特性如速度、多关节链等,可能会影响运动单位募集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纵跳时下肢关节内力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关节肌肉力矩在生物力学研究中是一个非常有价值且应用性颇广的参数.要获得关节力矩数值,需同步测量运动学和地面反作用力参数,并通过逆向动力学(Inversce Dynamic)过程方能求得.目的在于建立推估两种纵跳:直立(Counter-Movement Jump,CMJ)和蹲位(Squat Jump,SJ)时下肢各关节力矩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cural network,ANN),通过输入相对较容易测得的地面反作用力参数,推估下肢关节力矩(踝、膝、髋).以10位男性运动员为受试者,在测力台上完成两种纵跳,其所测得的地面反作用力参数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数据,以下肢各关节力矩为输出数据.经过网络优化后,所求得的最佳神经网络模型为"5-10-3模型"(即输入层有5个神经元;隐藏层为1层,有10个神经元;输出层有3个神经元).该模型所推估出的下肢各关节力矩极值相对误差均小于6%,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5以上,且在推估关节力矩曲线形态与角冲量方面的表现也十分良好,显示通过神经网络以地面反作用力来推估下肢各关节力矩的方法是准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关于股后肌群及腓肠肌是否有伸膝功能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出理论和实验上的圆满结论。六十年代初,我国就有人提出,在人体蹲起时,股后肌群和腓肠肌有伸膝功能。当膝关节伸展到130°左右时,股后肌群以上固定、腓肠肌以下固定收缩,其合力作用是向后牵引膝关节,协助股骨前部的股四头肌完成伸膝工作。然而,最近有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是,股后肌群和腓肠肌没有伸膝功能,在人体蹲起过程中股后肌群和腓肠肌出现的放电现象可能是用力不协调和肌肉的被动牵张所致。  相似文献   

7.
肌疲劳时诱发肌电图M波和H波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祥 《体育科学》2004,24(7):34-36
采用等长性足关节底屈运动形式 ,对比目鱼肌疲劳发生过程中诱发肌电图的 H波和 M波变化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 :运动中 Hm ax明显增加现象 ,表明在肌肉收缩时脊髓 α运动神经元受到了明显的促通作用 ;运动过程中 Mmax逐渐降低 ,说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机制改变 ,也可能是导致肌肉收缩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肌疲劳后 H/Mmax比率明显降低 ,并且在运动停止 30 m in后仍未恢复正常。说明蓄积在肌肉组织中的代谢产物 ,可以较长时间对 · 类感觉神经纤维末梢的化学性感受器进行刺激 ,使 · 类感觉神经纤维传入冲动增加 ,抑制了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8.
原地纵跳在体育运动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对原地纵跳动作的研究是各种运动起跳动作研究的基础。其意义不仅在于为人体动作的计算机模拟提供生物学依据和参数,探寻适宜经济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弹跳力,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探索和揭示人体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搞清楚速滑滑行时肌肉的活动形式,对于提高滑行技术是很重要的。关于运动时肌肉的活动形式已进行过的研究有:丰田等关于击剑击中标的时肌肉变化的研究,白井用肌电图分析自行车骑行动作的研究,小野等有关举重训练法的研究,猪饲等关于游泳中肌电图的研究;卡尔索关于打高尔夫球的研究,卡蒙关于鞍马肌电图学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搞清了运动和肌肉的活动形式之间的关系。关于滑冰滑行技术的研究虽然有报导,但是肌电图学的分析还没有。因此,本实验描记了滑行时腿肌的肌电图,试以阐明滑行时肌肉的活动形式。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验证目的肩带肌中某些肌肉分布面积较广,一块肌肉中的肌纤维走行方向不一,解剖学将这样的阔肌分为几个部分。例如,对斜方肌分为上部、中部、下部,对三角肌分为前部、中部、后部(图1)。对各部分机能的认识,是据每一部分肌纤维的走行方向同肩带骨或肩关节转动轴的关系分析得出的。这种分析法虽然符合机械力学原理,但不一定吻合于生理学现象,需要通过描记肌电图进行验证,看解剖学的记载与此有否出入。这是本验证的第一个目的。另外,在体育科研中描记人体运动的肌电图时,对肩带肌中某些阔肌来说,表面电极贴置在什么地方,也需在验证其各部分机能的异同之后合理地定位。这是本验证的第二个目的。  相似文献   

11.
赵西堂  孙平  葛春林 《体育学刊》2013,20(1):139-144
运用三维测力台(Kistler)和红外光点自动捕捉测试系统(Qualisys-MCU500)对北京体育大学男子排球队9名运动员分别进行了摆臂纵跳和抱头纵跳的测试,结果表明:摆臂纵跳蹬伸过程中最大力值大于抱头纵跳,但是由于蹬伸后半段时间的延长使后半段蹬伸力的梯度值没有明显增加;落地时地面最大冲击力与纵跳高度无关;摆臂纵跳的冲量值大于抱头纵跳,但研究结果发现纵跳高度与冲量并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运动实践中,了解运动器官经过训练后的机能变化是掌握运动量和防止局卩劳损的重要方面。运动器官中最积极参与活动的是神经肌肉组织,故了解神经肌肉在活动后的机能变化是研究运动量(包括劳损)的重要环节。运动量和劳损的实质是疲劳的问题,所以研究疲劳之后神经肌肉机能变化的特点,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同步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TM-6710CL高速摄像机和16道便携式无线遥测表面肌电测系统,对从不同下落高度跳深的12名田径跳跃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跳深着地阶段缓冲期的积分肌电值大于蹬伸期值;正常状态下跳深时,下肢所测大多数肌肉的表面积分肌电值均比相对疲劳状态下的值大;较低下落高度跳深时,所测肌肉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值大于较高下落高度时的值;正常状态跳深时,下肢所测肌肉表面肌电的平均功率频率值大于相对疲劳状态跳深时的值。  相似文献   

14.
袁艳  吴贻刚  苏彦炬  李玉章 《体育科学》2012,32(10):64-68,97
附加振动刺激的负重半蹲运动成为一种新兴的下肢力量训练手段,但是,负重半蹲运动中附加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对下肢肌肉的激活特征研究较少。以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不附加振动、分别附加频率为30、40、50Hz共计4种振动刺激条件以及无负重和负重30%最大力量两种负荷条件下完成10次半蹲起的大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对所有被检肌肉肌电均方根值(EMGrms)有显著影响(P<0.05),负重对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EMGrms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对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无显著影响;振动刺激和负重对各被检测肌肉肌电交互作用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50Hz的振动频率可以显著提高被检肌群的EMGrms。结论:30%1RM负重可以提高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肌肉激活,但不能增加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肌肉激活。无论是否负重,半蹲起练习时附加振动频率为50 Hz的振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大腿肌肉激活(P<0.05)。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十一名游泳运动员肩带肌的细丝电极肌电图,五名受试测定了陆上模拟运动的肌电图。七名在水中测定,一人在陆地和水中都进行了测试。试验中,摄影分析与肌电测定同步进行,以确定在各种游姿的每一动作阶段中哪些肌肉在活动。共研究了八块肌肉:肱二头肌、肩胛下肌、背阔肌、胸大肌、冈上肌、冈下肌、前锯肌和三角肌。分析了三种游泳姿势:自由泳、蛙泳和蝶泳。自由泳和蝶泳通常与游泳运动员的碰撞综合症(impingement type syndrome)有密切关系。试验表明,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中群和前锯肌在游泳恢复期起主要作用。背阔肌和胸大肌在划水期起主要作用。肱二头肌在运动全程均参与活动。陆地游泳的肌电表明,前锯肌在各种游姿中活动接近最大肌力。从理论上讲,重复运动会产生疲劳,加强肩胛骨回旋训练可以减轻碰撞综合症。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十一名游泳运动员肩带肌的细丝电极肌电图,五名受试测定了陆上模拟运动的肌电图。七名在水中测定,一人在陆地和水中都进行了测试。试验中,摄影分析与肌电测定同步进行,以确定在各种游姿的每一动作阶段中哪些肌肉在活动。共研究了八块肌肉:肱二头肌、肩胛下肌、背阔肌、胸大肌、冈上肌、冈下肌、前锯肌和三角肌。分析了三种游泳姿势:自由泳、蛙泳和蝶泳。自由泳和蝶泳通常与游泳运动员的碰撞综合症(impingement type syndrome)有密切关系。?? 试验表明,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中群和前锯肌在游泳恢复期起主  相似文献   

17.
一、选题依据在运动生理学领域里,疲劳一直是肌电图研究的课题,自从PiPer(1912)起,到今天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疲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它的产生机制现在还处于假说阶段,另外,怎样用肌电图来判断疲劳,前人在这方面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每个作者采用的实验技术,工作负荷和对象(动物或人)不同,常常得到不同的结果。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如Cobb和Forbes(1923)发现疲劳时,随肌力下降,肌内放电振幅加大,频率减少。而seyffarth(1940)发现,前臀肌周期性的随意收缩,当疲劳时,伴随着电位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运用录像拍摄和三维测力同步测试的方法研究原地连续纵跳动力学信息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缓冲结束瞬时力值、蹬伸力峰值、蹬伸平均功率和冲量都随着原地连续纵跳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P<0.05);不同频率原地连续纵跳缓冲结束瞬时力值和蹬伸力峰值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60次/min频率作用下缓冲结束瞬时力值和蹬伸力峰值明显大于40次/min和50次/min两种频率(P<0.05),而起跳效果却较40次/min和50次/min两种频率差(P<0.05);3种频率原地连续纵跳过程中运动前期的恢复系数都大于1.  相似文献   

19.
下肢形态、膝角与纵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跳又称弹跳,分原地纵跳和助跑纵跳。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对完成某些动作极为重要。一般说原地纵跳能力强的运动员、助跑纵跳能力也较强。而纵跳能力的强弱又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运动员下肢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下肢形态结构的材料已有很多记载,下肢活动中足的特点也有不少报道和研究,引起下肢活动的肌肉及其作用也有过研究。而在纵跳时膝关  相似文献   

20.
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TM-6710CL高速摄像机和MONARK829型功率自行车在正常状态和相对疲劳状态下对从不同下落高度跳深的12名男性二级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运动员跳深时,下肢髋、膝、踝关节之间髋关节的角度变化最小,膝关节次之,踝关节的角度变化幅度最大;正常状态下,运动员在各下落高度跳深时,其髋、膝、踝关节在缓冲期的动作顺序上是踝-膝-髋,在蹬伸期的动作顺序是髋-膝-踝;相对疲劳状态下,运动员跳深时,下肢髋、膝、踝关节在缓冲期的动作顺序是踝-髋-膝,在蹬伸期的动作顺序是髋-踝-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