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完美     
偶然在以前的高中语文书中翻到《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一课,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维纳斯的断臂如何引发无限联想,如何因祸得福拥有残缺美的场景似乎还历历在目。还记得当时有个同学关于残缺美在课上的发言:"正是因为残缺美,我们才有要使其完美的冲动,于是冲动本身成了一种美,不完美变得完美。"高中的学习也难得完美,有人偏语文、英语,有人偏数学、物理,出现了各种型号的"断臂维纳斯",可是这时候我们却没有了欣赏艺术品的闲情逸致,  相似文献   

2.
当千利休走进被少庵打扫的一尘不染的庭园,用力摇动一棵树,摇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时,我相信,千利休摇落了一树完美。那一片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落叶集一身日月星光悠悠地飘落,完美随之而来。曾经,我们也热忱地追求完美。我们渴求永不残缺的明月,我们期盼情人永不分离,我们祈祷春光不逝,青春长驻,我们希望结局总是大团圆。但是,月有阴晴圆缺,飞起的点点杨花总是寄托着离人的眼泪,流光更是容易把人抛弃,忽然之间,鬓已星星。完美是那样不可企及,甚至可以说,完美的事物根本不存在。然而,那一枚枚由岁月打造的叶子,却在向我诠释着另…  相似文献   

3.
吴佳伟 《当代学生》2011,(Z4):123-124
残缺的圆在逆境中坚强地寻找完整的自己,途中领略了众多美景。完成心愿后,他却发现自己错失了欣赏身边的美景,便毅然决定放弃千辛万苦追求得来的完美。完美的确是人们所期望的,平坦的人生之路是无味的。反之,在逆境中你会发现身边的美丽与精彩,在追求美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绊绊,但你得到磨炼,体味到人生的精彩。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圣贤之士、著名影星,也要经历挫折的考验。司马迁、张海迪、海伦·  相似文献   

4.
完美与缺陷     
人们总是追求月圆的夜晚,很少有人会留恋云雾中的的月牙儿,而东坡先生在“把酒问青天”中对完美的追求,也包含着对残缺的月牙儿的摒弃。其实,缺陷有时也很美,它从另一个角度对完美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恶魔主义”发端的谷崎作品在前期文学通过设定一个虚构的世界,塑造不同缺陷甚至是“恶”之性格的作品人物,奠定了追求“永恒的女性”基调。残缺的暗示、对残缺的想象能够感受到日本的传统美意识,残缺彰显“美”,艺术地塑造女性魅力体现一种不完美的“完美”。残缺与永恒的主题成为谷崎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董亚荣 《教师》2011,(24):112-112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简单得再不能简单的一个公式;牛顿第二定律,不是重要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越是简单的也是越难的。无数一线教师为能够设计出一节精彩的探究课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但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完美中透着残缺,精彩处显露不足。  相似文献   

7.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简单得再不能简单的一个公式;牛顿第二定律,不是重要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越是简单的也是越难的。无数一线教师为能够设计出一节精彩的探究课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但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完美中透着残缺,精彩处显露不足。  相似文献   

8.
世界万事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万物不是十全十美的。维拉斯的美虽然不是完整的美,但是她失去的还是给她带来预想不到的新的美的原因。美的不是残缺,而是对残缺无可奈何的叹息,断臂的维纳斯带给人们的是遐想美,是人们对完美的追求。生活中的“美”的实现的确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失去,也就有缺憾。但是请相信残缺的确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9.
记得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越是追求不到的东西,其追求的欲望也就愈加强烈。想反,越是强烈追求的东西,也就越追求不到,即是侥幸得到了也会很快失去。安娜的爱情追求及其结果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追求美,我们追求完美。然而,那断臂的维纳斯令我们心醉,那种因残缺而更显美丽的魅力震撼人心。众所周知,对缺憾美的审美是与生活经验、学识教养分不开的。因为生活经验越丰富,学识教养越丰厚,则想象的翅膀就越丰满,所得的审美愉悦就越强烈。残缺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都向往完美、追求圆满、憧憬辉煌,可《破碎的美丽》一文的作者——乔叶,却偏偏喜欢破碎、欣赏残缺。在她的眼里,"景物"由完整到凋残,"人生"由华丽到残破,乃至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生命,只有破碎之后才是最美丽的!审美观点十分奇特!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令后人十分惋惜,他追求完美爱情的意念令后人心醉神迷,他独特的诗歌魅力让后人津津乐道。其中徐志摩的诗歌《偶然》是他众多诗歌中不多见形式完美、哲理深刻的作品。《偶然》是一首情诗,但是这首诗的意境又超越了它本身,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诗人人生路上的感叹曲。从诗歌的文本、结构、情感和意象分析,都可以感受到这首诗内涵丰富、意象精美、韵味隽永,表现了作者对唯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决定了美学意境只能是一种有着诸多缺陷的残缺的美,这是我们创造新的平衡和完美的基础和动力。残缺,是一种自然率真之美,残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的空间。残缺的本体也要是美的而且残缺的部分要恰当,才能产生残缺美。  相似文献   

14.
著名作家萧平“文革”题材小说独具特色,完美地展示了那一特殊时期的人性的残缺。这种完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真实感受的抒写,将扭曲的人性艺术地、淋漓尽致地呈示出来,在残缺中绽放了美丽;二是用“爱”来疗救、弥补残缺的人性,最终使人性走向完美。作品在反思批判历史、揭露残缺人性的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了美与爱的存在,这也是萧平“文革”题材小说的最大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残的魅力     
石弓  路伟 《内蒙古教育》2007,(8X):33-33
断臂的维纳斯只是一种偶然,但这种偶然所创造出来的美却胜过它完美的本体,一种超过了原作的美。在这里,残是时完美的一种修改。有许多传世的艺术品,似乎我们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把它们残一下,让它们更美。  相似文献   

16.
缺陷是美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缺陷,也就没有美。事物的残缺和不完美──—缺陷美,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在于,一方面刺激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帮助人们逐步提高对事物发展规律及美的规律的认识。无论审美欣赏还是艺术创作,都应明乎此理。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眼中,维纳斯因偶然“遗忘”双臂而意外获得了非凡的美学价值。清冈卓行是从雕塑艺术角度欣赏维纳斯,还是从人生角度来探讨人生的残缺与完美,让人浮想联翩。于是,读过清冈卓行的散文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读者对其及其文章的赞美与批评也就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18.
海外撷片     
《师道》2021,(3)
母亲不仅要承担最主要的育儿责任,同时也要承受做“完美家长”的最大压力,这一点即使在双职工家庭中也不例外。……实际上,追求成为“完美的母亲”可能会对育儿造成危害。我实验室里针对初为父母者的研究发现,母亲越是担忧外界对她们育儿方式的看法,就越对自己的育儿能力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我们都追求完美,希望有理想的工作,有舒适的房子,有时尚的车子,最好还有完美的爱情。可是现实似乎总是不按我们的意志行事,理想中的完美和现实里的残缺往往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些反差困惑我们,使得我们变得消沉无奈,甚至愤怒堕落,在这不完美的情囿中挣扎,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追求美,我们追求完美。然而,那断臂的维纳斯令我们心醉,那种因残缺而更显美丽的魅力震撼人心。众所周知,对缺憾美的审美是与生活经验、学识教养分不开的。因为生活经验越丰富,学识教养越丰厚,则想象的翅膀就越丰满,所得的审美愉悦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