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主要包括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中文化遗产又分三类,即(1)文物古迹;(2)古建筑群(古城、历史街区、历史村落等);(3)古遗址(考古遗址)。目前,世界上加入公约的国家共有152个,分布在世界五大洲12个国家的世界遗产包括文化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2.
随着俄罗斯的勒那河柱状岩自然公园今天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会议的新项目审议工作宣告结束。今年《世界遗产名录》共收录了26项新遗产,其中5项为自然遗产,20项为文化遗产,1项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常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标示着保护世 界遗产的全球化行动的开始。中国政府于1985年11月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自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批准中国 的故宫等6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今,中国已有31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3项,自然遗产4项,文化 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遗产不仅要有突出普遍的科学、美学或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必须因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 展示给当代人和后代。保护从而使之得以世代传承、永续利用是世界遗产公约的宗旨所在,由此可见,登录为世界遗产的目的是为了遗产地能更好地 得到“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世界遗产作为全人类的科研、教育、游览、启智和创作体验等多种精神文化活动场所,旅游就是其众多功能中 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科技》2005,(8):14-15
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南非城市德班开幕。这是世界遗产大会历史上首次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举行。在本次大会上,共有24个新批准的遗产地,其中包括17个世界文化遗产和7个世界自然遗产,其中3  相似文献   

5.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资源现状特征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的信息表明,世界遗产中心正从全球角度对世界遗产事业和遗产保护现状进行深入全面的审视与评估,并着手对各遗产类型及其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进行改善。《凯恩斯决议》的修订,使得自然遗产的申报得到优先保障,并进一步突出了生态、地质演进及生物多样性等价值。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发展现状与国际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我国“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结构不合理,自然与文化遗产比例失衡、自然遗产偏少、地理覆盖面积较小,自然遗产类别简单,所符合的遴选标准过于单一,遗产地域分布不均,未充分反映出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与自然遗产资源的丰富性。提出了当前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发展对策:加强基础研究及提升遗产地科学内涵;挖掘自然遗产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强研究和申报海洋类遗产;加强申报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类型遗产地;扩大遗产地规模;加强西部遗产地的申报。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云台山的自然遗产资源价值,并与世界自然遗产概念及遴选标准进行了对照分析,认为云台山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及遴选标准的Ⅶ、Ⅷ、Ⅹ,具有《世界遗产公约》所要求的根本特征,并有良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备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在上述基础上,笔者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江苏苏州市举行。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而建立的一个政府间委员会,由21个委员会组成。该公约已有177个缔约国,是签署国最多的国际公约。这次世界遗产大会是中国自1972年恢复在  相似文献   

8.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对水的开发利用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进程。我国修建水利工程的历史非常悠久,规模也非常宏大,都江堰、大运河分别在2000年和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一个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目前我国已有13处古代水利工程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日前公布了《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文化线路近年来作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载体被世界各国接受.世界文化遗产将在人类更理性的多维度保护中得以延伸拓展。文化线路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结合的线形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群。2008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六届大会在加拿大古城魁北克通过了《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宪章》.标志着文化线路正式进入世界遗产保护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之后,世界遗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资源保护、文明间对话、国际治理和文化表达的重要平台。世界遗产保护的基本目标也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扩展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遗产的平台上表达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表达对文明发展的认知,表达自己国家和民族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贡献,也已成为各个《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关注的问题。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在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战略,更为系统地展现中国文明对于世界的影响,展现和保护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文明成就和自然资源,并通过世界遗产这个全球性平台,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世界可持续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07,(8):127
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年会7月2日在新西兰落下帷幕,包括横跨中国南部云南、贵州和广西3省区的喀斯特地区、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在内的全球25个新遗址入选《世界遗产目录》。如今,世界遗产目录增加到851个,包括660个文化遗址,166个自然遗址和25个混合型遗址,其中来自中国的遗址有35个。  相似文献   

12.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地质景观和历史文化是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在结合我国世界遗产(地)教育和科普教育工作的基础上,以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探讨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科普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对象、重要措施和方法,总结出转变观念、深化认识、重视人才、加强员工培训教育、立足科研、以科研促科普等经验,提出专岗专设、统筹协调、分工合作、科普经费来源多样化、专款专用、加强交流合作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快速城镇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重视,遗产保护体系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遗产保护教育与实践体系建设一直是其中的短板,导致国家的法律、政策和科学修缮的技术无法得到很好地落实。文章系统介绍了法国的建成遗产保护体系,重点分析了遗产保护教育与国家遗产保护制度之间的紧密关系是法国遗产保护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并中国遗产保护教育和实践的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山,秦称黟山。它作为众山之首,于1986年登上了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的宝座。1990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列入《世界遗产名  相似文献   

15.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对水的开发利用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进程。我国修建水利工程的历史非常悠久,规模也非常宏大,都江堰、大运河分别在2000年和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一个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目前我国已有13处古代水利工程被列为世界灌溉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联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申报了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有22个点入选名录,其中,在甘肃省境内有5处,分别是玉门关遗址、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炳灵寺石窟和麦积山石窟。此外,笔者认为在这狭长的甘肃走廊地带,还有一个重要的丝绸之路文化点也可以一同入选名录,那就是嘉峪关。它位于河西走廊的心腹地带,既是抵御外敌的长城雄关,又是友好往来的丝路要塞,扮演着双重的历史角色。作为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峪关早  相似文献   

17.
保红霞 《科教文汇》2011,(30):62-63
世界遗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留下的最有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社会的共同财富,是人类文明、文化和历史的结晶,是最珍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因此,对世界遗产资源进行宣传和教育对学生、对社会、对整个人类都非常重要。所以,设有旅游专业的高职课堂引入世界遗产资源课程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从世界遗产资源课程的教学目标入手,对世界遗产资源课程教学的设计标准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对世界遗产资源课程的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正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云南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3项桂冠的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丽江市,以丽江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招收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学校自1978年云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丽江师专班以来,已有39年的全日制专科教育办学历史,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万余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完成"专  相似文献   

19.
《百科知识》2014,(18):F0002-F0002
正提到世界文化遗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历史古迹和建筑艺术,其实,工业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个重要类型。各个历史时期的矿山、工厂、铁路、桥梁,代表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历程。个波兰的维耶利奇卡盐矿是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自13世纪开始开采至今。岩盐雕刻而成的栩栩如生的塑像令这里成了一座艺术的宫殿:个奥地利塞默灵铁路。始建于1848年,是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山地区的铁路,拥有众多的桥梁和隧道。  相似文献   

20.
<正>不久前,青海可可西里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数量最多并延续了大型哺乳动物大迁徙景观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它也是青藏高原第一项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可可西里是高寒生态系统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凭借其自然原真性、地理独特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诗意奇美性、神秘未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