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2~33页。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操作活动中,认识“平均分”的含义。2.在经历“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分”、“分完”、“平均分(分完)”、“平均分(有剩余,但剩余数量小于份数)”的不同情况。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操作学具,感知“分”的含义师:孙悟空回花果山探望它的儿孙,带回8个桃子。他要把这些桃子全部分给2只猴子吃,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电脑依次出现画面“孙悟空”、“8个桃子”、“2只猴…  相似文献   

2.
一、文言诗文(30分)1.按原文填空(4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了却君王天下事,。(3),化作春泥更护花。2.按要求填空。(6分)(1)范仲淹词《渔家傲》中表达作者思乡却因未在边疆建功立业而不能还乡的矛盾心理的两句词是,。(2)李煜曾有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忧愁的繁多、绵延,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李白的《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3.选择题。(6分)(1)选出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相似文献   

3.
一、积累与运用(15分)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5分)品读古代诗文,能让我们在感受艺术意境的同时,陶冶思想情操。“,草色遥看近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的美景;“,长河落日圆”,“,愁云惨淡万里凝”,为我们呈现了壮丽的边塞风光;“海内存知己,”是王勃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真诚劝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对相隔两地亲人的深情祝福;杜甫的《望岳》抒写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表达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哲理;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孟子主张“”,在国家受侮、生灵涂炭之际,文天祥…  相似文献   

4.
“分桃子”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教材编写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数目比较小的物品,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结合实际问题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每份数。如何让学生在分物的过程中体会到平均分,为后续的两次分一分及除法的学习奠定基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5.
一、积累运用(20分)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原句。(10分)“一切景语皆情语”,倘佯于文学艺术的原野,情景交融的佳句俯拾皆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透露出诗人对莺歌燕舞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而晏殊《浣溪沙》中“,似曾相识燕归来”则表现了作者感时伤逝之情怀。  相似文献   

6.
1.为什么乘法口诀有“大九九”和“小九九”之分?答:“九九表”源于我国古代”九九八十一”的乘法口诀。九九表在其完善过程中有四十五句口诀和八十一句口诀之分,即“小九九”和”大九九”之分。“小九九”由于在读法上除两数相同(如三三得九,四四一十六)者外,其它一律把小数读在前,大数读在后,(如“3×5”和“5×3”都读成三五一十  相似文献   

7.
四 夬(kuài) ( ),《说文》释曰:“分决也。从又■,象决形。”徐锴曰:“‘■’物也。‘1’所以决之”。许氏释“夬”为“分决”意。徐氏从字形上作进一步说明:手持‘■’分决‘■’(物)。在《说文》中,凡以“夬”作构件组成的字皆言之以“形声”,失之笼统。实际上,大多数以“夬”为构件组成的字是“会意兼形声”字。“夬”为“分决”  相似文献   

8.
<正>《饮酒》(其五)选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26课。本诗是陶氏名篇,也是隐居诗中的代表之作,历来对此诗的评价多集中在“悠然”,如《教师教学用书》分析道:“《饮酒》之悠然”[1];从一线教学实践看,“悠然”之阐释也多集中在“见”与“望”一段公案上,仅从“有意”与“无意”的角度感受“悠然”,显然过于单薄。单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看,至少有两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为何是“采菊”;二是为何见到的必定是“南山”。  相似文献   

9.
近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制定的《乡村小学比赛表》(《陶行知全集》第二卷)有些感受,不吐不快。 该表第八、九类的评比条件竟然要求乡村小学在“三里至六里见方以内”,使“荒地变熟地”;“荒山变树林”;“道路四通八达”;“有驱除虫害之组织”;“有预防小旱灾之组织”;“有公共卫生之组织”;“有传布科学农业知识之组  相似文献   

10.
三、代词 (六)代词起代替、指示作用的词。共有三类: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有单数与复数之分。如:“我”(第一人称),“你”、“您”(第二人称),“他”、“她”、“它”(第三人称)是单数,代表个体;“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是复数,代表集体。也有代人与代物之分:“它”、“它们”代替  相似文献   

11.
狱赫黔、 说明:1.全卷共四大题,21小题,满分120分(含4分卷面分)。考试时间100分偿中。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 (l)口口口口口,帘卷西风,口口口口口。(李清照《醉花阴》)(2分) (2)口口口口,在河之洲,口口口口,君子好述。(《关雌》)(2分) (3)陶潜《五柳先生传》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一句是“口口口口口口”。(l分) (4)口口口口口口口,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5)默写…  相似文献   

12.
一、文言诗文(满分40分)1.按原文填空。(6分)(1)请君暂上凌烟阁,。(2),似曾相识燕归来。(3),铁马冰河入梦来。2.按要求填空。(10分)(1)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塞外雄浑壮阔之美;范仲淹的《渔家傲》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4分),。(2)《醉翁亭记》中表明游人没有体会到太守与众人游玩的真正乐趣的句子是:(2分),。(3)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轮回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你喜欢哪个季节,请借用古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4分) ,。3.选择题。(9分)(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3分) …  相似文献   

13.
“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所谓“体验学习”,即置身于一定的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情境)之中,经历之、感受之、考察之,最终认识之、掌握之。换言之,“体验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下的行动,看似仅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但因为它同时伴随着需要的满足、心理的平衡、悟性的获得等种种内在精神活动,因此可以说是个体整个身心过程的全面激活。  相似文献   

14.
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1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快乐是一种随时随地的乐观,那些郁郁寡欢的人是和成功无缘的,成功只青·睐·那些在重重压力下却仍然能保持开怀大笑的乐观者。乐观是一种自信,乐观是一种勇气,乐观的人很少气馁·,总是在困难包围他的时候有勇气大胆地向困难挑战。乐观,是一个成功者的必备资格。(1)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加点字“馁”的读音:______________。(2)文中加点词“青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2.下面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加以改正。(2分)专注能产生让神都为之…  相似文献   

15.
    
山之韵致,在于娟秀神奇,在于巍然峭拔,在于吸天地之灵,收日月之精华,饮草木之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因人而扬名,人因山而颇具几分神秘。中西文人笔下的山也许有着不一样的韵致和风流。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山谷,感受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吧! (渝生)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短语多如繁星,一般有自由短语(free phrases)和固定短语(sefphrases)之分。自由短语的含义由其组成的各个词的字面意义去体现,如 in themorning,at night 与 at school 等的意思分别是“在早晨(在上午)”、“在夜里和“在学校”;一目了然,不致误解。固定词组又称习语(idioms)与上述短语截然不  相似文献   

17.
一、听记(8分)认真听一组新闻,完成1~4题。(听记材料附在答案后)1.作为中国支持德国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的理由,·不当·的一项是()(3分)A.德国是欧盟重要成员。B.德国战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C.德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D.德国与中国历来有友好合作关系。2.对德国“争常”,中国和韩国都表示“支持”,但外交辞令各有特点。中国表示愿与德国就联合国改革问题;而韩国表示将对德国“争常”。(2分)3.德国总理施罗德说,如果一个国家以“审慎和自省”的方式,不仅,反而。(3分)二、积累与运用(14分)4.诗文填空。(8分)①毛泽东在《沁园…  相似文献   

18.
“象”与“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人那里,“形”与“象”这两个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形”,指事物实在的形体;而“象”指人对事物的意象感受,它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质。诗歌创作中,作为抒情之中介的景物,并非脱离人的主观感受的纯粹的客观外物,而是诗人对景物的生动意象。所以中国诗学中往往以“象”字来说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从创作的角度上说,诗中所写之“象”,是诗人看物时所形成的主观意象;从欣赏的角度上讲,赏诗所得之“象”,是读者看待后呈现于头脑中的无客观对应物的、虚幻的主现感受。因此,中国诗学又从佛学中借用了具有虚幻感受之含义的“境”字,来代替原来的“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分·外妖娆()成吉思汗·()燕·山()马作的·卢飞快()2.下列词语中各有1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面画横线并在括号内改正。(3分)按部就班()不能自己()变换莫测()委屈求全()手不释券()络绎不决()3《.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是指秦始皇赢政和()“,唐宗宋祖”是指()和()“,一代天骄”是指()。(2分)4.回忆《黔之驴》和《木兰诗》,各写出一个出自课文且现在常用的成语。(2分)()、()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B.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C.零落/成…  相似文献   

20.
“并提”,也叫合叙、综说、列举分承、并提分承等,原是古汉语中运用颇多的一种修辞格,其实质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应分开说的话合并在一起说,比如明明是“风高霜洁”,却将“风”与“霜”合并,“高”与“洁”合并,说成“风霜高洁”(《醉翁亭记》)。所谓“并提”,是就“风”和“霜”合并提出而言;所谓分承,是就“高洁”分别与“风”、“霜”相承而言。用了并提格的句子,理解时要还原(以下举例时括号中即是还原)。中学语文课本中使用了并提辞格的句子不少,如“性行淑均”(性淑行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夏桀暴乱商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