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三单元中,单辟一节介绍“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而原教材只是结合应用题的两种解法分散编排,且不揭示规律及简算方法.新教材将乘、除法各两种简便算法集中编排.便于对比,有助于学生把握简算的规律和方法,比原教材的编排要优越,为此教学中需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小数乘除法简算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运用乘法运算定律1.运用乘法交换律例1.2.5×4.28×0.4[分析与解]交换因数4.28与0.4的位置,先计算2.5×.4,可使计算简便。2.5×4.28×0.4=2.5×0.4×4.28=4.282.运用乘法结合律例2.1.25×1.6×0.25[分析与解]先把1.6转化成0.8×2,再运用乘法结合律,将1.25与0.8、2与0.25分别相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3.
三算结合是在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时将口算、笔算、珠算一起教学,从三个方面对儿童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三算结合的关键是珠算,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珠算在现代儿童教学中的地位.珠算教学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教育的众多功能中有一个功能就是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使每个年轻人都能成为这个社会群体的合格成员.就业务素质说,一个合格成员必须具有现代化意识和现代化学识.有人形容说这个时代是"计算机时代",虽有言过其实之处,但也不无道理.1946年第一架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4.
万微 《云南教育》2002,(28):46-46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指的是因数与积的相互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指的是被除数、除数与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使学生对乘除法中已知数与得数之间的关系有个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利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乘除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后求未知数,使学生明白求解的算理,为学生学习解方程打下基础。教学这一内容时,有的教师往往习惯于死扣教材,原封不动地按教材的顺序、内容进行教学。先出示例题,让学生看图列式,一问一答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将结…  相似文献   

5.
“三算结合”教学强调珠算、笔算、口算“三算”之间的相互促进。“三算结合”教学实验最初虽然只是一种关于珠算教学的探索,但它引起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是教材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依赖于离散的解题经验,对于单位1、分率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对有关数量关系的辨析。如何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带着这个问题,对这块教学知识进行了以下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7.
讲清数理,寻求更直观的教学设计,辅以适当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关于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共安排了四个例题。就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来说 ,首先通过复习第五册已经学过的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法 ,得出“三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 ,再和第一个数相乘 ,结果不变”的结论。而后 ,借助两个例题使学生掌握简便算法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实现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至于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其编排与乘法完全相同。我们知道 ,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和除法的性质(本单元教学中仅仅是渗透 ,在第七册中将系统学习) ,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简算时 ,要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已知数的特点 ,…  相似文献   

9.
三算实验的全称是“三算结合”教改实验.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采用口算.笔算和珠算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克服口算、笔算、珠算各成一体.互想脱节、互相干扰的缺点,充分发挥算盘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效的概急,理解运算原理.在课堂上通过口算、笔算和珠算恰当的协调交富变换,使学生始还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集中,通过学生自己耳听、眼看、口念.手拨、笔写等,激发和促进了学生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同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三算”教材教学有感贵州省铜仁市第七完小甘维齐本学期我同时上了三年级两个班数学课,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教材,即“统编”教材与“三算”教材。现就“乘数是两、三位数乘法”这一节的教学内容谈一下我对这两种教材的感受。一、从教材的编写上看实验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重视常规训练“三算”班有别于普通班的教学活动。由于多了一把算盘,如果学生运用不当,把它当作玩  相似文献   

12.
一、“三算结合”教学的特征“三算结合”教学,是从一年级起,将口算、珠算、笔算三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其特点是:一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到小学三年级,创造性地把“珠算”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瑰宝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之中,既为...  相似文献   

13.
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教学难点,一是要让学生明确算理;二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归纳出计算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如何突破知识难点,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呢?  相似文献   

14.
一、会区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与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1)二次根式相乘 ,用被开方数的积作被开方数 ,同时根号外的因式也要相乘。如 :m a· n b =mn ab ( a≥ 0 ,b≥ 0 )。二次根式的加减 ,类似于整式加减中的合并同类项 ,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合并时 ,只合并根号外的因式 ,被开方数不变。( 2 )二次根式加减是先把每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然后再加减 ,而二次根式相乘时就不必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二、二次根式的除法是先写成分式的形式 ,然后再考虑 :1逆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ab=ab( a≥ 0 ,b>0 ) ;2直接约分 ;3分母有理化。例 1.计算 :…  相似文献   

15.
王佳祺 《山东教育》2004,(28):47-48
在小学教材中,教学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积、商变化规律凑整或进行拆因凑整,从而达到使计算简便的目的。那么,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呢?现结合具体实例作一简析。(1)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凑整。如,125×6×25×8×4=(125×8)×(25×4)×6=600000其方法是把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乘,然后再和其他的因数相乘。(2)利用积、商变化的规律凑整。如,75×12=(75×4)×(12÷4)=300×3=90040…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我们在附小一、二年级的四个班进行了“三算结合”教学试点。通过实践,我们对其中的几个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一、“三算结合”教学是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我们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儿童对数的概念的形成和计算能力的提高,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多次反复,才能达到。初入学的儿童,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抽象的数的概念的形成,必须借助具体的事物。过去是用数木棒、扳手指和其他直观教具,逐步使学生认识抽象的数,为了形成数位的概念,必须采用“计数器”  相似文献   

17.
三、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三算结合”教学课堂结构形式多样,经常要求学生“手、口、耳、目、脑”同时活动,抓住了一个“动”字,突出了一个“活”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责任和作用在于教会学生方法。如:在教学珠算除法时,珠算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数学素质 ,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它包括数学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近几年来 ,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三算”结合教学的优势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采用循序渐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序性、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自觉获取知识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教育”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学具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实践表明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才能在心理上减轻…  相似文献   

19.
一、“三算教学”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符合儿童认识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掌握数的概念及运算是通过直接感知,形成表象,再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维发展过程。“三算教学”从儿童入学起,就用算盘作为直观教具和学具,教师指导学生拨珠认数、看珠写数、看珠读数、想珠写数等,通过眼看、耳听、手动、口读、脑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器官参与认知过程。由于多种信息从不同渠道刺激大脑,大脑对多种信息的分析、判断,中枢神经发出外导神经行动的信号,手指的动作,……这样,在认识过程中,运动器官、视觉神经、语言中…  相似文献   

20.
“三算”教学是一种以口算为基础、笔算为主体、珠算为工具的教学。这项由我国首创的教改实验始于1958年,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新颖的课堂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注重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思想。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至少有300万在校学生参与了这项实验。如何使这项历史比较悠久的教改实验“焕发青春”?湖南省津市教研室课题组把深化“三算”教学改革同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项研究获得了湖南省第五届基础教育教研教改成果奖。构建“三算”教学的素质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