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英国--强烈抨击英国教育的报告 2002年6月,英国学院董事会发布了由董事长RuthLea提出的一份有关劳工方面教育政策报告指出,该董事会代表政府提供培训和援助的人数已超过55000人.  相似文献   

2.
英国工人教育协会成人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国工人教育协会的成人教育历经百余年,对20世纪初英国中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创了劳工民众基础教育后成人教育的新形式,其办学目的的明确性、办学经费来源的广泛性、政府的高度支持及其民主的管理体制等,至今仍然得到英国社会的认同,其经验值得探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3.
劳工是以出卖体力与技术获得工钱谋生的人。劳工教育缘起于劳工的教育需求、企业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依赖以及企业主对利润的追求。近代中国劳工教育经历了学徒教育改造期、劳工教育孕育期、劳工教育发展期以及劳工教育衰落期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劳工教育带有自发性特点,发展时期的劳工教育呈现出强制性特点。由于强制性的劳工教育主要考虑的是政党的意愿、政府的意图及其企业的利益,劳工教育不断被异化,致使以提高劳工生产技能、改善劳工社会状况的劳工教育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民国时期的劳工教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思想资源,对今日中国的农民工教育具有现实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工教育缘起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素质结构的要求与企业的赢利本性,旨在通过教育提高劳工智能水平、生产能力与思想觉悟,增加国民财富,使劳工成为有尊严的人。经历清末民初的发展,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劳工教育受到劳工本人、企业主、学者与政府的普遍关注,形成劳工教育思潮。劳工教育思潮影响所及,促成了劳工教育法律出台与制度形成,使劳工教育走向法制化,并对劳工教育实践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为界,民国劳工教育可划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劳工教育无法律而有相应制度,劳工教育实施视企业主或行业负责人对劳工教育与企业发展关系的认识程度及劳工对教育的需求程度而定,带有自发性特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大批劳工教育法律、法令、实施细则,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劳工教育法律体系,并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劳工教育职能部门,承担劳工教育职责成为企业的法定责任,劳工教育带有强制性得以普遍展开,并取得一定成绩.然而,由于劳工教育法律本身及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最终使劳工教育走向自己的反面而陷于失败.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的失败,不意味着劳工教育没有成功的可能,民国时期劳工教育中积淀的思想资源和城外劳工教育的实践经验,为今日劳工教育的成功提供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6.
英国通过教育改革,从整合教育到融合教育,引导“公平与卓越”教育的飞速发展,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从融合教育理念的发展和确立、政策与实践的颁布与落实、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三方面成就了教育改革的快速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早期教育的发展。英国与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相似,对英国近年来融合教育的发展进程进行评述,对我国早期教育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欧文基于环境决定论,为实现其和谐社会的理想,曾为英国劳工及其子女兴办教育.受此启发,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对"城中村"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其所处社区间互动发展关系的重视,将更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成长,更有利于城市社区安定团结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劳工教育缘起于劳工的教育需求和企业主对利润的追求。民国时期劳工教育经历了由自发到强制实施、由零星设立到普遍推行再到特色的形成的过程,劳工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的结果,劳工教育中更多考虑政党的意图和企业的利益而忽视了劳工本身的利益诉求,致使以提高劳工社会地位、实现社会平等为目的的劳工教育,却以压制劳工为结果,致使劳工教育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劳工教育被当作解决劳工问题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式而受到高度关注.劳工教育思想的传播,为劳工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丰富的思想资源,推动政府出台系列劳工教育法律、法令,并组建了劳工教育管理机构:企业被指定为劳工教育的实施主体,劳工教育得以普遍展开并形成特色.然而,由于政府介入劳工教育主要出于政府利益的考虑,致使民国时期劳工教育在获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问题,正是这种问题使得劳工教育最终走向反面而陷于失败.  相似文献   

10.
中英警察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同英国由于政治法律制度和历史化传统上的差异,在警察教育制度、模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我国的公安警察正规化教育起步较晚,学习和借鉴各国警察教育,特别是学习和借鉴英国警察教育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促进我国公安警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贵族社会,英国贵族体制是一笔古老的政治遗产。英国贵族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阶层。英国贵族子弟成为社会精英的最好途径就是接受公学教育,一般在历经公学教育、大学教育和大陆游学后,跻身宗教界、政界、法律界、经济界者居多,成为英国社会各领域的精英人物。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发展。我们应当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廓清“教劳结合”方针落实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陈旧观念,提高“社会实践教育”的法律地位,重新构建“教劳结合”方针的理论和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从1958年开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时期,学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构建以"立身修心"为总体目标,以"修德、明理、尚学、生才"为教育基本元素的课程体系;二是促进学科融合,强化劳动教育;三是实施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五是坚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均具有同源性、实践性和教育性。但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更具经济功能,其直接目标是培养个体的职业技能,而劳动教育则是贯穿于各种教育类型的一种教育形态,更具政治功能,其直接目标是促进个体劳动价值观的形成。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扭转鄙薄职业教育的社会观念,提升职业教育生源质量,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然而,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着三大障碍:劳动教育未能适应新兴劳动形态更新教育内容;专兼职劳动教育师资匮乏且职业发展前景堪忧;劳动教育评价过度以选拔性和结果性评价为导向。对此,高等职业院校亟需通过紧扣新时代发展特色更新劳动教育内容,打造高质量开展劳动教育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构建以发展性、过程性和质性评价为主导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实现高质量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职专业技能教育是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其与新时代劳动教育所倡导的育人体系在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高职教育要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培育等方面自觉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的实践中,培育学生劳动意识,增长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劳动不仅是人的生存方式,而且是超越生存的生活方式。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自身与其他生物在生存方式上的差异,进而确立人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通过生产劳动的社会性逐步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在社会评价体系的"扬"和"弃"中确立了人的生活方向,给人的生活方式赋予了特定意义。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集体式的生产劳动正在向着分散性和自主性的生产劳动演变,人的社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人们的德性养成所需的社会基础受到冲击。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功利倾向的学校智育的推行,使生活德育不断虚化。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必须重塑生活德育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应试教育的经济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通过教育向更高的社会阶层流动。在当前的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这两大“约束条件”下,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转化成了对考试成绩的追求。改革应试教育,就要改革促使应试教育得以形成的“约束条件”——劳动用人体制和教育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18.
从供给侧改革这一视角审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供给现状和需求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影响大学生劳动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劳动行为呈负相关;家庭对劳动教育的态度、朋辈群体的劳动行为、社会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度等变量对大学生的劳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为提升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效果,应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观念教育,拓展劳动教育的形式,发挥朋辈群体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家校政社联动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条件下,资产阶级对英国工人,特别是对妇女和童工的残酷剥削,使工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的惨状。恩格斯认为,教育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只有消灭私有制,在未来社会才能把生产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工人及其子女接受普及教育。大工业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人,也只有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不断发展。在重新审视劳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演进与现状进行梳理与回顾,总结归纳不同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特点,并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为新时期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在认识层面,应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之中,通过职业启蒙教育将家庭、学校、社会有效联系起来形成合力,从而提升各方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营造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在实践层面,应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以增强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丰富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在保障层面,应切实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保障体系。在研究层面,应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