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教学中,要采用比喻。奇比妙喻,可以启愚开蒙,使人聪慧。音乐理论,较之唱歌弹琴,是属于“冷性”的知识。运用比喻,是对其进行“热处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现拾来二则,抛砖引玉。(一)节奏、节拍与动物在音乐中,节奏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节拍(音符强弱拍子与周期再现的规律)就是强弱关系的具体体现。与自然界的动物相比,节奏好比是“骨架”,音高和词式等好比是“血”和“肉”,节拍则好比是“脉搏”。动物有不同的类型,节奏节拍也有多种组合方式。动物有禽牲之分,拍子也有单、复之异。两种同一类型的动物(如牛和马同属家  相似文献   

2.
在构成音乐的诸要素中,节奏、旋律、和声是最重要的三个基本要素。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通过节奏才能将音乐组织起来。《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对“节奏”的解释是:“乐音时值的有组织的顺序,是时值各要素——节拍、重音、休止等相互关系的结合。强弱、快慢、松紧是节奏的决定因素。其作用是把乐音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体现某种乐思。”《辞海》艺术分册对“节奏”的定义是:“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为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根据以上对音乐节奏的解释,我们认为:节奏是在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次序,即是在音乐流动的延续时间内,音值长短和节拍强弱的次序性结合。基于这一概念,本文拟就音乐节奏的表现特性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韩国语里面有高低长短。说话时遵守语言的高低长短,才能称得上说标准韩国语。“高低”就是人们所说的语调,即“起伏”;“长短”就是节奏。那么为什么要遵守高低长短这音韵法则呢?它的必要性可分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节奏”原指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或均匀的、有规律的进程。但近来有关“节奏”的一些新鲜表达正在各类媒体的传播下流行开采,“节奏”一词也产生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5.
“控制论之父”维纳(美国数学家)认为;控制论的灵魂是反馈原理。反馈就是达到有目的的活动的控制,就是自控系统根据自身的行为结果,获得的信息,调整、校正自己的行为,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以趋向于某种预定的目标。我们运用控制论中的反馈原理,来研究课堂教学节奏的问题,是富有意义的。节奏,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课堂教学为节奏,一般指课堂教学进程  相似文献   

6.
“节奏”一词,作为一个音乐术语,指的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稍微有一点音乐鉴赏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一首曲子,一味低沉平缓,会使人听了神情疲沓;反之,一味高昂激越,也无美感可言。只有高低相间,跌宕起伏,张弛有致,才能使人充分享受有节奏的音乐带给人的无穷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节奏?节奏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本是音乐上的用语.引用于课堂教学就是让课堂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节奏”原本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课堂教学节奏就是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速度及其规律性变化。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课堂教学节奏过快,易使学生紧张、疲劳,造成认知困境;过慢则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兴趣淡薄。适当的课堂教学节奏应该是张弛有度、疏密相间的,它不仅能使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共振”,调动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教学节奏还能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信息技术课有一些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会影…  相似文献   

9.
节奏,原是一个音乐术语。本意是指旋律中交替出现的急缓、行止、强弱等现象,后来引申到书法、绘画、舞蹈等方面。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就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前苏联戏剧家古里耶夫说:“任何一种运动为了完成它自己的使命,都必须有规则、有秩序。运动中的这种秩序,也就是节奏。”这些理论都说明了节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把这种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就是要求优化教学节奏。  相似文献   

10.
“节奏”原本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后来这一概念泛化了:学习节奏、工作节奏、运动节奏、打字节奏、线条节奏……速度的快慢,对比的交叉;虚实相生,阴阳转化;起与伏的关联,断与续的契合:这便是节奏的内涵。均匀的节奏让人明晰,单调的节奏让人昏沉,跳跃的节奏让人亢奋。  相似文献   

11.
所谓节奏感,就是感受声音长短强弱的能力。这个课题主要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声势节奏)和节奏乐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活动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礼记&;#183;乐记》日语:“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若把原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借用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上来,教学过程的节奏应是指教学过程中速度快慢、行止、缓急、张弛,以及教学内容的详略取舍、难易把握。实践证明,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礼乐记》中谈“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可见,节奏原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也比喻为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一、音乐中的节奏变幻无穷音乐节奏是指音乐中声音强弱、长短的配合、对比、反衬、联系等千变万化而有序的组织形式。正是这些长短不同的节奏,被音乐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音乐。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是有生命的。从古至今,没有一首音乐是完全相同的,仅从这点你就能感受到节奏的美  相似文献   

15.
音乐节奏的结构是以数学为基础的节奏结构,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各种节奏形态可以表现多样的风格人体现不同的情绪,节奏的表性和意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灵活多样的,章仅就音乐的长短和强弱结构及表情意蕴分析了节奏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舞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完成舞蹈动作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续中发展进行。但“节奏”和“拍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把不同长短的音符组织到“拍子”里,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节奏”。本文认为,在舞蹈练习中.选好音乐,培养乐感,对于练习者进入“舞”的境界,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国国画布局历来提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课堂教学亦应如此。要想使一堂课、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出感人的戏剧,教师就应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展有收、有疾有徐、有疏有密,像一首和谐的乐曲,具有一种节奏美。“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主要是指声音的轻重缓急,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合乎一定的规律,是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有节奏,节奏是事物运动的一种客观现象,也可以说是事物运动的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礼记·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正,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节奏即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课堂节奏指课堂教学过程松紧、快慢变化的规律。和谐的课堂教学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所以,如何把握历史课堂节奏,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闹,提高课堂效率,对历史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漫谈音色     
如果有人在演奏音乐,我们单凭听觉就能区分出各种不同的乐器;如果有熟人在唱歌,我们也能辨别出究竟是谁的嗓音。这种区分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就是音色。音色和高低、强弱、长短一起,共同构成乐音的四种性质。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强弱由振幅决定,长短由振动时值决定,而音色则由泛音决定。乐音通常都是“复合音”,它是由“基音”和众多的“泛音”(又称“分音”、“倍音”)共同组  相似文献   

20.
所谓音乐中的节奏是指音乐中的声音所产生的长短、强弱、快慢的一种规律和现象。节奏在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中产生的最早,《尚书·舜典》中就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在节奏被发现和运用之后,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出现了旋律,可见它曾经在音乐的最初阶段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节奏也存在于其它动态艺术中,在舞蹈中节奏叫具备舞律,它与舞情和构图构成了舞蹈的三大要素。舞蹈的节奏不单指演员按一定音乐节拍所表演的动作,而且指根据舞情对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幅度大小等方面所做的处理。诗歌中的节奏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