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丁文 《记者摇篮》2005,(9):43-44
现下.“小报小刊”、“子报子刊”的称谓使用频率颇高。人们不仅嘴上说、笔下写,而且赫然出现在官方的红头文件中。那么,何谓“小报小刊”、“子报子刊”呢?窃以为,此种称谓,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我是记者     
我是记者班明丽这次评选新闻“百佳”,我被列在“记者”一栏。很高兴接受这个称谓。在我眼里,这个“记者”称谓的含义不凡、分量不轻,它不仅反映的是专业技术职称,也包含着对我从事新闻工作35年至今仍未脱离记者岗位的一种承认。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欣慰。35年来...  相似文献   

3.
纠错四则     
光明 《新闻三昧》2008,(5):29-29
“夜色阑珊”是何时? 上海某日报5版《“请不要叫我女强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夜色阑珊时,王红阳会在一盏小灯下,静静欣赏贝多芬、巴赫的音乐。”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说的称谓,是指那些明星们出现在电视广告画面上时,其形象旁边打出的对其称呼进行说明的文字。如“影视歌三栖明星”、“国际影后”、“歌坛巨星”等等。打开电视机,像这样对明星高大无边、令人咋舌的称谓,大有泛滥之势。一化妆品的广告,其中的明星是一位时下颇为走红的女歌手,广告中给她冠上了“歌坛皇后”的称谓,看后令人在惊讶之余顿生疑问:这“歌坛皇后”是哪个机构评选、什么人物加封的呢?还有一位男歌星,确实唱了几首一度颇为流行的歌曲,但伴随他的诽闻也接连不断,不是打了人就是被人打,再就是出言不逊。而在以他为…  相似文献   

5.
张计红 《新闻世界》2004,(10):27-27
人们习惯以“女强人”的眼光来审视吴小莉,她在荧屏前镇定自若,锋芒毕露。可以想象的是,这样一位凤凰女主播在养育孩子上似乎也应该是雷厉风行,甚至是家里唱“白脸”的角色。但吴小莉自己却一个劲地说,你没想列吧,这在我们家全是反的,我家娃娃有的是严父慈母。  相似文献   

6.
新型网络杂志应怎样命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5年起,一种新型网络杂志开始风行。但是,从目前媒体报道和一些文章使用的称谓来看,比较混乱,如“电子杂志”、“数字杂志”、“网络杂志”等。这些称谓或过于笼统涵盖面过宽,或对新形态与旧形态未加区别。我对新型网络杂志定名为:互动多媒体网络杂志。  相似文献   

7.
金琼 《贵州档案》2002,(5):20-21
印信作为权力的一种象征,历来深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统治者对印信的称谓、印信的形状、印信的印文、印信使用的质料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民国以来,政府以律令的形式对印信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尤其是印信在文书中钤盖使用的规定,使印信成为文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印信档案,由于它以一种特殊载体出现,完整保存了历史原貌,自然而然地成为文书档案的重要补充。印信的称谓,各朝代均有不同。秦以前,称“钢”、“坪”、“尔”。秦统一六国后,皇帝的印信称“玺”,其余为“印”。到了汉代,“玺”的称谓扩大到诸侯王及太后用印。至…  相似文献   

8.
民族称谓应准确母志东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搞好民族宣传工作至关重要。但是,在报刊文章中有时出现自治地方称谓不准确,甚至把个别民族搞错的情况。其中,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媒体注意:一是把一个民族中的一个支系误认为一个民族。如把“尼人”写成“尼族”。“哈...  相似文献   

9.
“责任编辑”,不是职称,而是一种工作实施者的固定称谓。在中国出版历史上,有“编”、“辑”的称谓。“编”与“辑”两字联用,最早始于公元551年~554年《魏书·李琰之传》:“修撰国史……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辑”。而“责任编辑”称谓来自于前苏联。1949...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的各种交际活动中,称谓是被广泛地使用着的。所谓称谓,就是人们由亲属和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以及身分、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哥哥”、“弟弟”、“丈夫”、“妻子”等,是由亲属关系得来的称谓;“主任”、“校长”、“厂长”、“经理”等,是由职务形成的称谓;“教师”、“司机”、“邮递员”、“售货员”等,是由职业形成的称谓;“团员”、“盟员”、“会员”等,是由身份形成的称谓;等等。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之中。因此,同  相似文献   

11.
牛志平、姚兆女两位同志编著的《唐人称谓》是一本专门介绍唐人称谓的工具书。该书将众多唐人称谓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引证和解释,对于研习唐代文史的一般读者不无裨益。然而从总体上看,本书还是一本比较粗糙的书,不仅在体例上有值得改进之处,而且在书证的征引和对一些条目的诠解上也存在着不少疏误。一、体制上的缺陷。本书按“皇帝”、“后妃皇室”、“官吏”、“百姓”、“亲族”等五大类来分别编排、介绍唐人称谓。这种编排体制虽然在形式似乎具有比较系统的优点,但实际上带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记者部落     
她,是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是新闻界叱咤风云的著名记者,一个锐气逼人、成绩斐然的“女强人”。然而,“直肠癌中期”将正处于生命、事业巅峰的她抛入人生的谷  相似文献   

13.
近日,庆祝“三八”节的氛围日渐浓厚。可是,新闻媒体在对“三八”节的称谓上出现了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艺凡 《声屏世界》2007,(3):51-51
“主播”一词译自英文“Anchor”。此前,我们一直将“Anchor”译作主持人或者新闻节目主持人。事实上,在美国能真正被称作“Anchor”的人并不多,因为主播必须具备下面几个要素:一、要享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威望,在媒体内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二、要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每当有重要事件发生,要亲临现场做采访报道,并且在新闻选择、编排及传播中适度加入自己对新闻的解释或议论,以增加新闻的有效信息量和权威性。由此可见,叫不叫主播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的变化,不能简单地就以主播来替换或取代新闻播音员的称谓,因为这个称谓的不同实际反映出的是新闻播报人在职责、职能上的发展和变化。比照目前国内电视节目的运作体制和制作方式,我们不难找出国内目前的电视节目中难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主播的背后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审校一位著名国画大师的年谱时,读到这样两条:(一)1950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文字上看,简明扼要,无一赘言,但这却是两个存有‘硬伤’的句子。“伤”在何处?伤就伤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两个组织的称谓上。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再思考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在中国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中,数字图书馆的提出和研发是最为重要的事件,数字图书馆将是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复合图书馆是新近人们关注的热点,它的理念人们可以认同,但复合图书馆这一称谓并不科学,应用“交叉图书馆”或“兼容图书馆”的称谓所取代。基层图书馆是基层教育、文化和情报工作中的一支活跃力量,它的发展与正在积极进行中的大中城市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同等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实践已为自身找到了事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民义工”、“士兵专家”、“英子姐姐”、“夷陵大禹”、“食品卫士”……在宜昌这座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只要提到这些特定称谓.很多市民都能如数家珍般地为您讲出一串串感人的故事,因为和这些称谓相对应的,都有一位可敬可亲的典型人物。他们是宜昌家喻户晓的英雄群体。他们构筑了宜昌的精神高地,他们引领着宜昌的时代新风。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上有一群人闲来无事或忙里偷闲也要坚持在网上写日记,这群人英文叫作Blogger。如果用音译成中文就是“博客”。既然是音译就避免不了五花八门,诸如“搏客”“勃客”、“波客”之类的叫法也还是有,反正没有哪个权威部门来规范这一叫法,不过由于“博客”的称谓用得较多且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于是大家习惯成自然地将Blogger统一成“博客”了。  相似文献   

19.
《海南档案》2006,(4):44-45
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称谓。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时秩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大观周刊》2006,(34):25-25
“对于现代女人来说,妈妈这一称谓不应是束缚我们前进的绳索,应成为我们头上自信的光环”——“仁爱活力俪人”李华的参赛历程,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释.[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