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2.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3.
武耀亭 《家庭教育》2002,(11):34-34
有的父母见自己的孩子被同伴打了,就训斥:“你不也长着手吗!为什么不打他!”或教孩子:“打不过就咬,咱是正当防卫,咬死不偿命。”有的孩子打架,被批评时,会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先动手,我是正当防卫。”不难看出,许多家长和孩子都错误地理解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怎样才算正当防卫呢?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有个别年轻家长见到自己的孩子被同学打了,就训斥道:“你不也长着手吗?你不会也打他!”有的则教孩子:“你打不过就咬他,咱是正当防卫,不用怕。”有的学生与同学打架,当老师批评他时竟理直气壮地说:“是他先动手的,我这是正当防卫。”由此不难看出,不仅学生,连部分家长也错误地理解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和怎样正确使用正当防卫呢?请先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每次接手小班的时候,总有许多家长向我诉苦:“老师,我家的孩子爱吃手指头,说也说了,打也打了,就是改不掉,你要多费心,帮我矫正,拜托了。”言语间流露出百般无奈。其实工作多年来,总能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喜欢吮吸手。纠正吮吸手指的坏习惯的工作的确是有一定难度,但并非无计可施,只是需要家长细致开展工作,随时随地进行耐心教育。  相似文献   

6.
杨传梅 《学子》2014,(12):18-18
孩子小,控制能力不强,所以有时会因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特别是小班小朋友,经常会有孩子被抓伤、咬伤、推伤等,他们不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他们只知道谁对他不好,他就对谁不好,再加上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容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在平时教育时也存在人家打你,你也去打别人的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8.
一天早晨 ,笔者正组织孩子的晨间活动 ,忽然从外面传来吵架的声音 :“你好凶啊 ,竟敢打我的孩子 ,你看 ,你把他的手都抓破了。”还对自己的孩子心疼地说 :“他打你 ,你为哈不打他呢 ,你没长手吗?”笔者出去一看 ,原来是幼儿A和B的家长正在为孩子的事争吵 ,他们吵得脸红脖子粗 ,谁也不让谁。到底为什么呢?询问原因才知是两个孩子玩耍时发生了点小矛盾 ,幼儿A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宝贝吃了大亏 ,于是趁送孩子之际向打了他儿子的小朋友问罪 ,并告诫自己的孩子 :“以后你少跟他玩 ,免得吃亏。”孩子间发生了矛盾,成人应该究竟怎样处理呢?对此…  相似文献   

9.
一天,小朋友们在一块玩时,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碰了小顾小朋友,小顾就拔出拳头朝这位小朋友的脸上打去。我问小顾为什么要打人,不料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爸爸说过,小朋友打我,我也要打他,这叫‘反击’。”这孩子的话。真使我吃了一惊。经事后了解,小顾并没有撒谎。头天晚上,小顾全家在看武打录像片时,小顾问爸爸:“如果有人打我怎么办?”爸爸随口说了一句:“人家打你,你就反击。”谁知现在这一句话,竟成了儿子向他的小伙伴挥拳头的理由。这件事使我深思:孩子从进入幼儿园起,老师就对他们进行良好品德的培养,教育孩子在一起要友好相处,使他们懂得打人、骂人是不良的行为。但孩子的三分之二左右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也将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家长用错误的言行对孩子施加影响,那就会抵消教师在幼儿园里施行的教育,轻则使幼儿思想混乱,重则就会使幼儿  相似文献   

10.
日前,在幼儿园遇到这么一件事:一个小女孩独自在做游戏、忽然,她抱起板凳上的小娃娃,嘴里学着大人骂小孩的语言,右手拿着小竹鞭在抽打着小娃娃。我问她:“你为何打小娃娃呢?”她说:“她打破了杯子就要狠狠地打,这样才能记住。”我又问她:“你过去打破杯子,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打你?”她说:“他们就是这样打我、骂我的。”听了孩子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这样粗暴的“教育”所引起的不良效果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相似文献   

11.
“谁打你,你就打他”这种教育方式正在被为数不少的家长所应用。但仔细分析一下,虽然同持一种观点,他们的出发点却不一样。有的家长是溺爱孩子,不愿让孩子吃亏,所以让孩子狠狠还击。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将来的社会,科技发达,竞争激烈,不能让孩子从小就畏畏缩缩,必须有冲劲。我认为,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霸王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同样,整天挥动拳头也不代表有竞争意识。将来社会虽是高度发达,对人才要求甚高,但同样也是文明的社会、法制的社会。我6岁的女儿被邻居的孩子打了,她说:“你这样不文明,要向我赔礼道歉。”并…  相似文献   

12.
我读了1995年第4期《家长》晓桥的文章《家长打孩子未必是无能》,有所感触,特别是文中提到的“我们现在的中老年人,有几个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父母的责打,而我们当家长的又有几个没有打过自己的孩子?”以此来证明打孩子不是“无能”,而是“有理”。我认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挨父母的打,或者作为家长打了孩子,这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作为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推出,我认为是不妥的。我翻阅过几本教育理论书,没有发现对孩子应该“打”的理论阐述,当然书上没有的也可以创造、发明,然而当我坐下来仔细回想十几年来的教育实践,就感到用“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是错误的,是不能教育  相似文献   

13.
路上遇到一位家长,他向我诉苦说:“不知孩子出什么事了,今天教师又要我到学校去。我简直成了学校的常客!”类似这样的话.我听过不只一次了。在一所小学里,曾听到一位教师对一个七、八岁的学生说:“去把你的家长找来,找不来,你就别来上学了。”据了解,一个电话到单位,一个通知到家里,或让学生回去找,动辄就把家长叫到学校的现象,确实不少见。  相似文献   

14.
孩子入园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小朋友打我。”每听到他那委屈地诉说,心里很难过,也很纳闷。我问他:“是你先打他,还是他先打你?”“我没打他,他就来打我。”孩子年龄小,弄不清事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我只好请老师帮忙,了解一下他一天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又到家长接孩子的时间了,每到这时,也是我们老师最忙的时候。一位老师守在门口看着幼儿离国,另一位老师和保育员则忙着给幼儿找衣服,不停地问家长有没有孩子落下的衣服。真是忙得团团转。一个家长问:’“老师,孩子的蓝色牛仔衣呢?”我赶忙帮她找,可找遍了整个教室都没有发现,只好向家长道歉:“真对不起,不知被哪位幼儿拿错了,明天一定给你找回来,”这类事情时常发生.使我的工作很被动。小班幼儿穿脱衣服的闭力差,家长又怕孩子着凉,经常给幼儿穿很多衣服来园。结果,小朋友每次户外活动玩起游戏来就满身大汗,老师就把他们的…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一些小班幼儿明明知道父母会来接自己 ,仍然哭闹不停呢?这其中“做怪”的就是家长的“该放手时不放手”。通过观察我发现 ,这些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总是反复向老师说明 :“我的孩子胆小内向 ,请多关照。”“我的孩子吃饭不行 ,请帮忙喂喂。”“要是哭的厉害 ,请打电话。”“要是……”与此同时 ,他们又反复叮嘱孩子 ,遇到这个怎么办 ,碰到那个怎么办 ,一副依依不舍、放心不下的样子。这些殷殷嘱咐孩子看在眼里 ,慌在心里。幼儿极易受到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 ,而家长们这种做法恰巧是一种反面的心理暗示 ,徒增了幼…  相似文献   

17.
晚霞映红了西天,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在爸爸或妈妈带领下向我们告别。这时,一位家长搂着女儿问:“蓉蓉,今天有谁打你?”孩子在妈妈怀里愣了愣。慢吞吞地说:“刘欣,打我头。”“怎么又是他?我找他去。”这位家长顿时没了笑脸,怒冲冲地一把将刚在教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老师暴跳如雷地将他扯出教室,大声呵斥道:“去找你家长来!家长不来,休想进教室!”这个学生急忙哀求:“老师,你打我骂我都可以,千万不要找家长,我保证再也不犯了”。一句话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找家长”真有魔力!据这位老帅说,对调皮的学生光靠说理根本不行,你说一句,他顶两句,教师既不能打又不能骂,只好“找家长”。因为家长听说孩子惹  相似文献   

19.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本书,书上有这样一个案例:中国小孩在读小学时,一回家妈妈会问:小明,今天上课听讲了没?老师教了什么?而美国孩子的妈妈常问的是另外一句话:彼得,今天你又问了老师些什么?看完这个案例我被深深触动了。作为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也常会问孩子类似的问题。可是这种教育抑制了孩子的智力发展,使得他们从小就不敢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