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教育的发展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学生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张扬和凸显,主体性的缺失为教育敲响了警钟,找到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经济条件、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没有得到尊重,导致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但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教育是呼唤学生主体意识,塑造学生主体人格,推动学生主体行为特征和能力发展的教育。因此,探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扭转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更加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用“双主体转换论”来阐释教学,流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但这并没有科学地阐释出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律。教育视阈中有关主体间性的研究是我国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主体间性教育是对主体性教育的继承、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受教育的主体意识,使其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社会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还是考试的问题.它主导着教育教学的运作,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考试作为评价学生主体发展的一个部分、一种手段和一个方法,就自身而言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急功近利的价值追求才使考试的原意发生了扭曲.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才是考试真正的价值取向,为此,考试制度改革要保障学生主体发展,考试内容要检测学生主体发展,考试方式要适合学生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方霞 《现代教育》2014,(10):83-83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把思想品德和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希望的样子。其实,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德育活动不能回避学生的主体要求,即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一、个性德育的内涵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个性化教育"的理念逐渐被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对于什么是"个性教育",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明确和统一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教师文摘     
主体性教育抓住了一切教育工作的一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规律,即教育和教学都是一种认识的过程;如果认识主体没有主观能动性,认识就无法进行,教育就无法进行。所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积极创造性),应该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首先遵循的一条根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一定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如果人类诞生后没有教育,生产力就得不到发展,人类的进步也就无从谈起。教师一定是先于教育而存在的,没有教师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有了教师,也便有了学生。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发展的。重教育,必先重教师;要谈语文教育的发展,必先谈语文教师的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消解了,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了。教学因为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失去了生机和活力。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中小学也进行了一些参与性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根深蒂固,致使教学现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本人试图通过参与性教学的研究,并结合参与性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互动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生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互动教学是适应学生发展规律,体现教育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没有互动的教学过程,是枯燥无味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应该在教育评价中享有参与权。目前大学生参与教育评估的领域和方式都较为单一,其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因此,基于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角度,高校应该转换思路,提供软硬件支持,鼓励学生在时间、空间、规模和方式上多层次、多元化参与教育评估。  相似文献   

14.
杨华 《华章》2013,(31)
学生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的主要对象,是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确立与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直接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本文简要概括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所在,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学生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目前,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一大主体。没有创新就没有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没有进步国家就没有发展。只有推行素质教育,切实实行创新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当前的热点话题,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我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解决让学生能够主动发展的问题上。也就是要求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学校教育活动,为全体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条件,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思维,自主地选择,主动地发展。学生一旦进入主动发展的状态,其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其素质会得到充分的提高。构建“学生主动发展教育模式”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主体性(主动性)原则。承认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发展只能是他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主动性就没有发展。整个教育过程都要确立并尊重…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绝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其主体性是在自己的独立活动中实现的,没有主体的自主性,就谈不上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坚持和培养主体的自主性,是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的根本标志。阅读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主体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理所当然的要把学生主体的自主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主体自主发展教育"是我校近年来着力打造的育人模式,它是针对以往的教育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参与精神和创造潜能,造成学生既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又缺乏鲜明个性特点的弊端而提出的.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与发展的过程.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也充分说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主体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培养"明理、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能力,素质全面的学生为办学目标,大力开展小学生主体自主发展教育,努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并以此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主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学生主体人格、推动学生主体行为特征和能力发展的现代教育。高校在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不断强化和建立有利于学生主体教育的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体教育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消解了,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了.教学因为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失去了生机和活力.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中小学也进行了一些参与性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根深蒂固,致使教学现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本人试图通过参与性教学的研究,并结合参与性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