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材料一:2008年,又一个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他就是钱学森先生的堂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他总结出成功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1998年,美籍华裔科学家崔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崔琦是个孝子,他说他是沐浴着母爱的阳光,从一个贫穷乡村孩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籍华裔学者崔琦、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于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能够揭示有关物质的内部结构以及动力学原理的更多信息,可能会导致微电子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崔琦是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他1939年生于中国河南省。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到贝尔实验室工作。1982年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聘为物理学教授执教至今。此前获得诺贝尔奖的另五位华裔科学家是:杏林道和林棉…  相似文献   

4.
赵小和 《新高考》2009,(2):13-13
1.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诺贝尔奖2008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总结的成功的几个因素:一是兴趣,中学时代就已经喜欢并痴迷起科学;二是色彩,喜欢颜色,颜色让他的工作充满了趣味,并使他坚持不懈;三是动力,父亲和导师因为癌症去世促使他投入更多精力把绿色荧光蛋白运用到癌症治疗中。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攻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新一届诺贝尔奖获奖名单一一揭晓。颁奖盛典奖在本月初在瑞典举行。获得化学奖的是日本学者下村修(中)、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右)以及英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他们3人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有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1998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评选揭晓,美籍华裔科学家崔琦名列其中。高兴之余,又不免生出些许遗憾:崔琦的名字前被冠以“美籍华裔”四个字,他是作为美国人获得这个荣誉的。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中国籍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然而,中国中学生自参加数理化生乃至信息等学科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以来,屡屡披金挂银,无一落空。那么,为何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呢?笔者以为,我国创造力教育的贫乏是形成这一反差的关键所在。有人曾把世界上32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具有的共同内在素质归纳为  相似文献   

7.
《出国与就业》2009,(12):50-51
20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美囤科学家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他们三人在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8.
1998年,美籍华裔科学家崔琦以“分数量子霍尔顿效应”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记者询问他的获奖感想时,他说,在实验室“做实验不仅好玩还可以赚钱”。 当你的思想走进物质的微观或宏观世界的时候,你就像进入了一个网络游戏,你觉  相似文献   

9.
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这个代表当今世界科学最高水平的奖项已经颁发了百余年。一些小国如巴基斯坦、芬兰,一些穷国如印度等都有人甚至不止一人获得该奖。遗憾的是,我国本土至今无人能够摘而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总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正处于和平发展阶段的大国,为什么迄今都没有本土华人获此殊荣?值得疑惑的是,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学者和作家获不了诺贝尔奖,杨振宁、李政道等这些在异国他乡的华裔科学家却在诺贝尔奖的殿堂里熠熠生辉。同样的人,一样的文化熏陶,为什么内外之别如此悬殊?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中国人,我要用汉语发表演说1936年1月27日,一个大头的男孩在美国密执安州安亚柏市一所医院里降生了。他便是第3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丁肇中。丁肇中在谈及他自己的身世时曾十分诙谐地描述了他诞生在异国他乡的由来,他说:“我在  相似文献   

11.
从10月6日到10月13日,2008年的六项诺贝尔奖陆续揭晓。备受国人关注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凭借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的突出成就,与日本学者下  相似文献   

12.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4):F0002-F0002
8月19日上午,前采新疆参加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祖国最西北部的高等院校——伊犁师范学院与师生举行了见面会。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6,(3)
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中,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均出身于上层家庭。而唯一的一位出身于农家苦孩子的,就是原籍河南的崔琦。崔琦的小名叫做“驴娃儿”,家乡河南宝丰县范庄,偏僻而且贫穷。崔家每人平均不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奖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百年诺贝尔奖展现了科学的百年辉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大科学家,他们在探索科学奥秘时的种种发现和发明,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回眸这些科学家探索科学奥秘并获得辉煌业绩的过程,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们说,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最优秀的思维方式.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也说:创新精神最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馆组织专家编写的《48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寄语中国》一书问世了。1901年12月 10日诺贝尔奖首次颁奖,到2001年正好100周年。100年来,共有来自28个国家的466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科学家获奖,其中有6位华裔科学家。编写者为策划百年纪念展览的同时想到了中国的3亿青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日本科学家在物理、化学研究领域有4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至今,日本有16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自然科学奖13人,物理学奖7名,化学奖5名,医学奖1名,而且多数为日本国内科学家。韩国很重视科技教育,但至今除了前总统金大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外,再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项。对此,韩国的教授们自嘲为“13:0”(日本有13人获科学奖,而韩国是0)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说,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最优秀的思维方式.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也说:“创新精神最重要.”  相似文献   

19.
莫言从斯德哥尔摩回来了,捧回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个多月来围绕莫言获奖的新闻狂潮浪花渐平.也不知什么时候起,中国人有了诺贝尔奖情结.据说,在1999年,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曾经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本土会出现可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所以,本世纪以来,每年到诺贝尔奖公布时,总会有人问:中国离诺贝尔奖有多远.问得多了,也未见有获奖迹象,于是乎有人愤愤然声言杨氏预测是忽悠.这回,莫言真的获得了诺贝尔奖,虽然是文学奖,而不是科学奖,并不能验证杨氏预测,但是不管怎么说,总是一个好兆头,给了有诺贝尔奖情结的人们一个很好的心理抚慰.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到《诺贝尔奖与我们无缘的教育思考》一文,感触较深,作为以重大科技成果、社会成果为奖励对象的诺贝尔奖,不能不说是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可它至今与我们无缘,总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始终引以为自豪的总是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究其原因,他认为有五点:(1)教育自主性、相对独立性缺失。(2)着重培养统一人才的目的和取向。(3)刻板求同的评价方式。(4)不鼓励创新、求异的教学模式。(5)千篇一律的课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