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建国十周年国庆节日到来了,人们正以无此喜悦的心情从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的各个战线上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并且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宏伟的建设任务。在这时候,我们检阅一下我省十年来扫除文盲运动的成就,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十年来,我省扫盲运动是紧密结合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着的。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广大工农群众的学习热情愈趋高涨。至1958年10月,全省共扫除了文盲947万余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千百年来受尽压迫剥削,长期处于文化落后状态的劳动人民,第一次做了文化的主人。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广大  相似文献   

2.
苏联共产党十分重视人民文化教育工作,伟大的人民领袖列宁在一九二○年就曾经指出:「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建不成共产主义社会的。」为了培养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干部,为了使广大劳动人民掌握文化知识,苏维埃政府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一天起,就化了很大力量进行文化教育工作,进行了扫除文盲运动。一九四○年,苏联全国就扫除了文盲,成为人人识字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在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这是大家都已承认的道理。但是,我们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决不能减轻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什么呢?第一,农业生产是全国人民的“衣食来源”,人要有饭吃、有衣穿、有副食品和许多日用品才能生活下去,这些东西绝大部分是从农业上生产出来的。特别是中国人口中有五亿是农民,他们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直接保证了农民自己的食用所需,使自己的食用更加充裕起来,而且把多余的农产品出  相似文献   

4.
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全体劳动农民走向富裕的唯一正确道路。在这一伟大的改造事业中,我国的农业将摆脱历史上的落後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众多的矛盾,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协调解决,构成社会进步的标志。本文试图就其中的一对重要矛盾,即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运行过程中,劳动者的社会成员地位及其权利与劳动者的私人地位及其权利之间的矛盾,作些初步的探讨。一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建立,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摆脱了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和思想文化上的奴役,获得了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自主权、支配权和管理权,获得了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发展学前教育”;“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我们的资金靠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劳动来积累。社会主义积累越多,越能加快建设速度,越能增强无产阶级专政的物质基础。同时,我们又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的生活逐步有所改善。怎样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这篇光辉著作中,为我们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必须兼顾国家、集体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杨秀峰31日在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上作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报告。杨秀峰说:1958年,是我国历史土最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大跃进的—年。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在全国各地出现了蓬蓬勃勃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高潮,出现了一个全党全民办教育的新局面,使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飞跃的发展,从而使广大城乡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在谈到1958年教育事业大跃进的情况时指出,据目前初步不很精确的统计:全国扫除青壮年文盲约—亿人左右,已有半数以上的县市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相似文献   

9.
最近,接触到一批在国营农场、人民公社生产队里劳动、工作的知识青年,他们是近几年来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中去的广大知识青年中的一部分人。他们大都立志红在农村,专在农村,锻炼自己成为我国第一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民,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他们这种革命的行动和志向,给广阔的农村带去了新的朝气,增添了新的景象。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实践说明:知识青年到了农村以后,只要认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农业生产技术是可以学会的,农业生产劳动是可以胜任愉快的,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技术改革是能够作出贡献的。他们之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新的农业劳动者,有的还被评为公社、生产队或农场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这样,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全國范圍內積極地有計划有步驟地扫除文肓,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文肓狀态,具有現代的文化,这是我國文化上的一个大革命,也是國家進行社会主义建設中的一項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正如毛澤东主席所指示的:“从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國的一項重要工作。”在目前,配合着社会主义工業化和农業合作化的发展,大张旗鼓地开展扫除文肓运动,以求在5年或者7年內基本上扫除全國文肓,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能实现的。工農群众生活的改善,已經为他們学習文化准备了有利的前提。同时,在社会主义工業化和農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工農群众由于發展生產的需要,也迫切地要求学習文化。農民組織了合作社,有了集体的力量,他們就可以自己組織学習文化。为了必須在国家的社会卞义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的过程中努力完成这个艰巨的歷史任务,現在作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广大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村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內容越来越丰富,技术越来越复杂;公社除了发展农、林、牧、副、漁以外,还要发展工业。现在,党中央又号召全国人民要尽快地实現农业技术改造,使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这就更加要求广大农民具有更高的政治和文化技术水平,要求大量出色的技术人員和管理干部。组织农民参加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他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提高他們的政治觉悟,以适应农村各項建設事业的需要。毛主席早已告拆我們說:“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政治和文化的水平,这对于发展国民經济同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实証明,通过学习提高农民的政治、文化、技术水平,就可以充分发揮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和創造性,提高生产技术,提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社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高度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可以说,没有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和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劳动创造了生活,也是劳动给了我们一切.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一个无文盲县的领导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宁安县在今年一月基本上扫除了文盲。从这个事实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县可以扫除文盲,全中国也可以扫除文盲。同时也驳倒了那些用各种借口说文盲扫不了的悲观论调。现在,我国生产正在跃进,也需要来一个文化革命,尤其是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工农业的强大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不识字、没有文化、没有科学知识是不成的。把扫盲简单认为只是识几个字,是肤淹的看法。首先扫识字盲,进一步扫文化盲,再进一步扫科学盲。识了字,有了文化和科学知识,才能掌握和创造新的生产技术,才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扫盲和文化教育具有伟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的。扫盲工作要结合政治工作和生产工作来进行;要使人对扫盲感兴趣,自愿来学习;不要让人感到讨厌;要利用可利用的人力、物力;采用切合实际情况的办法;要鼓励创造扫盲经验。一个经验很小、很少,但一个一个凑起来,就能把扫盲工作推向前进。我们希望扫盲工作也来个原子爆炸,明年有上百成千的无文盲县出现。今后各地有系统的扫盲经验总结希望寄给我们。  相似文献   

14.
林枢 《华章》2012,(15)
农村群众文化,是农村区域社会成员在长期生产劳动中自己创造的一种社会性文化.这种文化与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驱之不散,舍弃不得.农民是这种文化的主体,几千年来,他们心情劳作,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这些灿如群星的文化形式,始终植根于民间,服务于民众,成为广大农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全国5亿劳动大军,农村就占了4亿。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4亿多青壮年农民中小学文化程度占50%,初中文化程度占32%,文盲占18%,文化水准偏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大量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一方面靠学校培养,而更主要的还要靠基层成人校,充当其输血能手,着力于对成人的技术培训工作。目前,我们正面临着跨世纪的新技术革命,许多高、精、尖技术正逐步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来。据农业部门资料显示,许多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不是我们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与创新的底蕴。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农民是处于社会发展最慢的层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上发达的国家,无不积极地进行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的运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文化大国。不断地进行全国人民的文化素养的培养,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占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农民来说具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复式小学怎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怎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怎么面向21世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考虑解决这些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当前,值得探索的有以下一些问题: 复式小学的“多功能作用”问题我国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十一亿人口中,八亿人口在农村。发展农村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迅速提高八亿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给农村人民带来幸福。可是目前我国有二亿多文盲、半文盲、绝大多数在农村,不懂科学技术的就更多了;而农村中小学(包括复式小学)的教育教学,尚存在着脱离农村、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读了有关新式农民董加耕的报导后,受到很大的启示,使我再一次想到我们农村中学的办学方向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教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千千万万个董加耕,这是自不待说的,因而我们就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建设培养输送更多的董加耕式的新农民。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能够升人高一极学校的总是少数,回农村参加生产的总是多数。他们是劳动人民的子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后备力量,回到农村去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过去我们也重视了对学生进行为农业服务的教育,用甘祖昌、邢燕子、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五六年,丹阳县横塘乡的农民群众办起了一所民办中学。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这所学校满足了部分农民子女的升学要求,为高一级学校培养了新生,为农业战线输送了劳动后备力量。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早在一九五七年,毛主席就教导我们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省委和省人委也曾经几次指出民办中学要“教育学生学习和掌握生产知识,为今后参加劳动生产创造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立足于我国“一穷二白”的基本国情。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障全国农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他认为,粮食的增产,不仅是确保几亿人口吃的问题,还关系到能否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新政权问题。毛泽东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的制高点,明确了农业的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还强调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中首要的地位。尽管毛泽东片面夸大了生产关系的作用,但其农业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