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摩擦起电》是小学自然中的一课,让学生做好实验是这一课的关键。然而在广大农村,能够开出学生分组实验的学校却不多。笔者利用一些手边的材料进行试验,不但材料垂手可得,而且效果甚佳。今将试验结果列表如下,供参考选择使用。表中的正负号表示对应两种材料摩擦后,尺棒上显示的电性。其中“+++”或“---”表  相似文献   

2.
摩擦起电实验的改进汉川县分水镇新农小学周诚艳(432300)小学自然第6册第4课“摩擦起电”中有两个小实验,如果按课文示意图中介绍的材料做,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我对这两个实验作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都很成功,而且实验所需材料易得。如做摩擦起电带电...  相似文献   

3.
《摩擦起电》一课中的第二个实验:用氖泡去接近摩擦过的塑料尺,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表象——验电笔中的氖泡遇电发光来证明摩擦过的物体确实带电。教师在实验中不论怎样摩擦塑料尺,氖泡也不会发亮,有的教师便用“箔片验电瓶”进行实验,学生能看到用未摩擦的塑料尺接触金属  相似文献   

4.
1 增加探究性试验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讲授“摩擦起电”时,倡导学生从多角度自制教具,帮助教师演示“摩擦起电”,效果会较好。若再增加一些探究性试验,例如,提出问题:“摩擦既然能生电”,那么“摩擦能否生磁”?  相似文献   

5.
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1郾识别一对经摩擦能产生静电的材料。2郾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3郾学习记录实验结果。活动准备:准备塑料小棒、塑料尺、黑色绸布、碎纸屑等实验材料,也可由幼儿自己寻找实验材料。创设主题墙饰“摩擦起电”,其中有关于摩擦起电的各种生活现象的资料,也有幼儿参与实验的照片、幼儿的个人实验记录表、集体的实验汇总表等。查阅有关摩擦起电的图书资料,同时,亲自用不同物品进行试验,思考在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将要投放在科学区、图书区中的玩具材料和文字图片资料。活动过程:一、小游戏———…  相似文献   

6.
1 精心准备材料  实验课前,老师必须将实验材料逐个测试后分发给学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摩擦起电》时,为学生准备了干燥的毛皮、丝绸、玻璃棒、橡胶棒等一组有结构的材料。但这些材料经过摩擦后,却怎么也吸不起纸屑,导致实验课没有成功。究其原因,是这些玻璃棒、橡胶棒使用时间长久,人的汗水、皮脂和灰尘等污物粘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才使棒不带电。对于需要自制教具的实验,教师要精心选择材料,精心制作教具。教学《声音的传播》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把拴…  相似文献   

7.
1 精心准备材料 实验课前,老师必须将实验材料逐个测试后分发给学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摩擦起电>时,为学生准备了干燥的毛皮、丝绸、玻璃棒、橡胶棒等一组有结构的材料.但这些材料经过摩擦后,却怎么也吸不起纸屑,导致实验课没有成功.究其原因,是这些玻璃棒、橡胶棒使用时间长久,人的汗水、皮脂和灰尘等污物粘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才使棒不带电.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过渡教材第六册《摩擦起电》时,也有和宜昌市西陵区得胜街小学李西珍老师同样的感受。物体经过摩擦能吸引起轻小的纸片,这个实验并不难做。用氖泡去接近摩擦过的玻璃棒,使氖泡发亮,这个实验我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六年级学生求知欲较强。我想,以往的实验都是用视觉来说明物体摩擦起电,能不能用听觉来说明物体摩擦起电呢?这个实验我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做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我教《摩擦起电》尚志市黑龙宫镇小学弥尚魁《摩擦起电》是小学自然第六册的一堂实验课。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懂得什么叫摩擦起电,知道两种电荷。难点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概括。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高中物理教材“摩擦起电、两种电荷”一节里,箔片验电器只能显示摩擦起电的现象,不能分辨静电荷的正、负。为了使学生清楚地分辨出摩擦起电的两种电荷,笔者自制了电荷检测仪。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常识第四册《摩擦起电》一课,安排了三个实验。为此,我们采用土办法自制摩擦起电实验装置,收到较好效果。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原材料和制作方法。(1)找一块废有机玻璃,裁下两块长12cm,宽1—1.5cm 的玻璃片;废牙刷两把(颜色相同,透明);旧丝绸和塑料薄膜各一块,一尺见方即可。有机玻璃与丝绸摩擦带正电,牙刷把与丝绸摩擦带负电。塑料薄膜与有机玻璃摩擦也带负电,但它比丝绸摩擦起电要快一些,适于做“同种电互相排斥”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高中物理教材"摩擦起电、两种电荷"一节里,箔片验电器只能显示摩擦起电的现象,不能分辨静电荷的正、负.为了使学生清楚地分辨出摩擦起电的两种电荷,笔者自制了电荷检测仪,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读了《小学自然教学》1994年第5期湖北荆门市麻城乡邓冲小学刘远政老师写的关于“摩擦起电可以听见”一文后,我在其它杂志上又看到类似问题,就是被摩擦后的物体不能使氖灯发亮。本人在教这一课时,通过多次的实验和探索,成功地做出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摩擦起电能吸弓[轻小的物体,手摇静电感应器能使学生看见和听见电球上的电火花和噼啪的响声,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接触氖灯能使氖灯发亮,所以摩擦起电也可以“看见”。摩擦起电不能使氖泡发亮,造成“看不见”的原因,关键是实验操作时方法不对。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东西。 2.会做摩擦起电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演示材料:吹塑纸(有色)剪的小猫一个;丝绸一块;贴有白纸的小黑板一块。  相似文献   

15.
包扎物品用的塑料绳是到处可以找到的材料,在自然课堂上用它来做一些有关电的实验,不但趣味性强,而且效果十分明显。现举几例: 一、摩擦起电 用剪刀剪一些小薄纸屑片,将小纸屑片放在课桌面上。拿一段干燥的未经摩擦过的塑料绳靠近小  相似文献   

16.
1 摩擦起电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P44图4-1,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实验,是学习电学观察的第一个演示实验。用丝绸跟玻璃棒摩擦,毛皮跟橡胶棒摩擦带电,实验很难成功,原因是天气潮湿,丝绸和毛皮不干燥。用烘干设备,对实验器材进行干燥处理的方法,虽然效果显著些,但费事费力。用以下方法演示摩擦起电,效果显著。a.用长约0.8m,宽0.2m的农用薄膜,对拆后与桌面摩擦,薄膜能吸引大量的轻小物体,效果非常显著。b.手掌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摩擦,起电的效果很好,泡沫塑料带负电荷,手掌带正电荷,人要站在绝缘的泡沫塑料…  相似文献   

17.
摩擦起电的实验需要用验电器来检测物体是甭带了电或带了什么样的电荷,笔者指导学生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验电器,其制作材料易得,制作过程简单,演示现象明显,下面就介绍一下制作的方法及演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动手做“摩擦起电”实验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肖素芳(431500)小学自然教材第六册里的"摩擦起电"的第二个实验,按书中设计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近氖管,氖管能发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难成功。我们同行改用毛皮或丝绸会摩擦塑料文具盒、塑料尺或唱片...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在电场一章详细介绍了使物体带电的方法,主要有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但怎样能使水带电学生却难以想象,本文将分别介绍四种能使水带电的实验方法,并从实验原理上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一)对教材的理解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自然教材第三册第13课《摩擦起电》,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通过实验,观察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东西的现象;第二部分是通过实验证明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东西的原因是因为物体带了电;第三部分通过做几个游戏,验证课文第一、二部分的现象和道理,加深物体摩擦起电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研究其中道理的兴趣。本课第一、二部分是重点,第二部分不但是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