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每当我们读到这首《石灰吟》的时候,于谦刚正不阿〔ē〕的形象不仅会跃然纸上,而且他所描绘的这种崇高人格也会把读者激励得热血沸腾!从这种意义上讲,读书不仅是我们获得力量的重要源泉,也使我们能够享受到无穷的读书乐趣。于谦对这一点也有很深的体会,他在《观书》中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在他看来,读书就像是与老朋友相聚一样,其乐无穷。人生的乐趣,在一定意义上是通过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来实现的,人的一生基本上也是在满足自己好奇心的…  相似文献   

2.
杨博文 《新读写》2014,(11):4-5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它能让我们知天地、晓人生,能陶冶我们的性情,让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书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大都与书结下不解之缘,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不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事吗?所以,我接受挑战! 前段时间,幸拾片暇,得以拜读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初读时,有朋友苦口婆心地劝我——无聊透顶的书,别看!盖茨比是个傻帽,写这本书的人是个傻帽,读这本书觉得它好的人更是傻帽中的傻帽!而我却不为所动,终成了傻帽中的傻帽!  相似文献   

3.
社会是书的具体注释,书是生活高度的浓缩。古往今来,人们对书有着不结之缘。特别是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他们爱书,读书,也著书。既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壮丽了自己辉煌的人生,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由于热爱书,得益于书,中外名人大都为书  相似文献   

4.
愿我们的中小学生从小培养起对书的感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从中汲取更多、更好的人生养料,以滋养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体永远都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因此,自古都是以“开卷有益”来劝告人们要多读书的。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自己可以利用的有限的时间内,从对自己有益书籍中获取自己最需要的营养,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生活中,要得到书中“黄金屋”、“颜如玉”,要读书,并且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读好书。美好的书籍是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港口,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能增进知识,陶冶…  相似文献   

6.
与书相伴     
《新作文》2007,(4)
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旅行,在旅途中有快乐、有烦恼,也有很多思想。曾经有人把这一切记下来,就成了书。读书就是读许许多多的人生,读书就是叫你如何去生活。所以,读书的本质就在于阅世读人。人的一生要读很多的书。"人生始自读书时",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在读书。幼时读书,为的是识文断字。少时读书,为的是博览群书,汲取知识。开始上小学,教科书是我们读书的主体。长大一点,  相似文献   

7.
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心灵的钟声,宇宙的精神;书,是“明月窟”、“清风滩”(宋·杜浚语);书,是“却老方”、“活水源”(明·于谦语);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毋庸置疑,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明晰人生,可以陶冶情操,活化智慧。但是怎样读书却是大有学问的,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话》中说:“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书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8.
试题二     
<正>说明: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为建设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相关任务。1.下面是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上学生代表的发言稿,请你帮他完善。(7分)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些读过的书,会(1)______我们的内心,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开启旅行;会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fù予我们应对人生挑战的智慧。同学们,书中有无限远方,书中有人生万象,愿大家从书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9.
承蒙任鹏杰先生厚爱,邀我写一篇自传性质的有关读书改变人生、读书改变课堂的文字,真不知道如何下笔是好。因为,在读书能改变人生的人生时段内,我没有真正地读到什么书,谈不上因读什么书而真正改变了我的人生;后来有书可读了,有条件读书了,可能是过了可“改变人生”的时段,又没有哪一本书对我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说读书改变课堂,似乎有过,  相似文献   

10.
本期话题:书与人写书的人,读书的人,爱书的人,都与书朝夕相伴,在写书、读书、爱书中获得精神愉悦和生命支撑,从而使人生更有意义。──编辑人语每当静夜遐思或闲庭信步时,我们是否想到:书,读得太少了!每当走向讲台或援笔缀文时,我们是否感悟:读书,实在太重要了!每当感概人生或惆怅逝波时,我们是否发觉:不读书,生活未免太乏味了!我们有千万条理由呼吁:朋友,咱们读书吧!读书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道绚丽风景,读书更是为人师者应有的洒脱与绰约。读书,使我们悟出多元人生价值。权力与金钱虽可让人怦然心动,教书和育人尤…  相似文献   

11.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书读得多了,写文章也就不再是难事了。的确,读书是我们从书中汲取营养的过程,积累丰富了,我们自然就有了自己的见解,自然就有了表达的需要。想写,且有东西可写,写作文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勤读书,多练笔——写读后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好方法。所谓读后感,就是自己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选择那些适合我们,又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书来阅读。许多同学喜欢读有漫画插图的休闲读物,这些书虽然读起来轻松,但没什么营养,更难让你产生新颖有趣的想法,让你…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就是要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会学生读书,并且让学生在阅读中爱上读书,养成科学的读书习惯,从而让学生把读书当作自己的一种人生需求,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享受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幸福,让自己的人生飘逸书香。  相似文献   

13.
可人 《家长》2002,(11)
如果说我与自己的同龄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一生都嗜书如命,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增添了我们母女的人生色彩。——张世君  相似文献   

14.
黄育海 《当代学生》2012,(Z3):39-40
好多人的人生都是因为书改变的;有些人不是因一本书改变,但在读书过程中他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观。——贾平凹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说得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因为诸多限制,我们没有办法亲眼看见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没有办法亲  相似文献   

15.
读书的境界     
正我倒以为,我们不必急切地劝所有人读书。因为书犹药也,劝人读书很像劝人吃药。但却可以提醒,在你拿起书准备打开时,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读书的动机,可能决定着读书的结果,影响着读书的境界。我们也不必过于责备所有不读书的人,也许还需要理解包容他们。他们的某些言行,也许还真的符合人生宇宙中某些部分的真理,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读后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傅雷家书》肯定是熟读过的,对书中一些语句的理解也非考场一两个小时所能企及的。文章大量的引用,不仅写出了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启迪,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傅雷的人格魅力对后人的鞭策。傅雷不仅是位父亲,还是位朋友。他既有父亲的严厉,也有朋友的亲切。能够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写读后感,并且还能够写得如此深入透彻,可见作者平时的阅读涉猎之广。这种良好的习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为伴,这是对人生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生忠实的伴侣,书是人们最好的老师。的确,人生不能无书。我国历来是个重视读书的国度,“不读诗,无以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近来不少师生为了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把读书作为应试手段,盲目扩大阅读量,提高答题技巧。我们的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功能与价值到底了解多少呢?我们召集了部分初中生就此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道的是读书的实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又是另一番的作用。当今,读书的重要性曾被一个时期一度抛弃,现在又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所喜爱。读书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满足人们渴望广泛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多读书可以巩固  相似文献   

19.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读书能促进人的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身为教师,应努力营造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与书为伴”“与书交友”的生活方式,把“读书是一种需要”提升为“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责任”和“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去享受阅读,享受教育,让读书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董煜宇 《教书育人》2006,(10):63-63
读书并非所有人共同的乐趣,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一看书就头痛”。可是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永远是人生的赏心乐事之一。即便是在如今的喧嚣红尘中,阅读仍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有机会就会沉醉于自己喜好的书中,梦着他们的梦,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