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文章以3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安全感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安全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和安全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与人际安全、确定控制感、安全感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而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与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安全感总分有显著负相关;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因子都进入了对安全感总分的回归方程,对安全感的回归作用显著,父亲情感温暖、父偏爱、父亲过度保护对安全感的回归系数显著。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因子都进入了对安全感总分的回归方程,母亲情感温暖、母亲偏爱的回归系数显著。由此得出结论,父母的情感温暖,偏爱和过度保护是影响大学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研究了某高中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生除躯体化外的各因子及总均分都高于常模,女生除躯体化、人际、恐怖和偏执外的各因子及总均分都高于常模;(2)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与除父母偏爱被试之外的养育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人际、抑郁和偏执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成负相关;(3)父亲"惩罚和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与父亲过度保护三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情绪智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在校大一至大四共36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见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父亲积极的养育方式之间呈正相关,与消极的养育方式之间呈负相关。本研究提示,父母应采用积极的养育方式,以帮助子女形成积极的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研究了某高中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生除躯体化外的各因子及总均分都高于常模,女生除躯体化、人际、恐怖和偏执外的各因子及总均分都高于常模;(2)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与除父母偏爱被试之外的养育方式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人际、抑郁和偏执因子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成负相关;(3)父亲“惩罚和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与父亲过度保护三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50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依次是自责、恐怖、冲动和对人焦虑倾向,女生的学习焦虑倾向显著高于男生。父母的养育方式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紧密相关,积极的父母养育方式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40名服刑人员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感与人际困扰关系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服刑人员人际困扰占47.27%;心理外控型占40.90%。服刑人员父母温暖、理解教养方式采用率低,且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他9个因子负性相关;父母温暖、理解与人际困扰和心理控制感均显性负相关;父亲教养方式除父亲干涉外的其他5个因子均显性预测人际困扰;母亲的温暖、理解显性负向预测人际困扰,且通过心理控制感间接影响人际困扰。  相似文献   

7.
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湖南省6所二本类的高校1 64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研究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分的平均分为109.71。与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等因子呈正相关(r=0.203,0.231,0.153,P<0.01),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过分干涉父呈负相关(r=-0.107,P<0.01)。有创造性潜能的大学生的过分干涉父和过度保护父的因子分明显低于创造力倾向一般的大学生的因子得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向、神经质、过干涉过保护母等因子能预测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结论:EPQ个性因素和父母养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均影响着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湖南某大学具有留守经历的1787名大学生、具有流动经历的1160名大学生和3823名常态大学生进行测量,比较他们的心理状况,结果发现: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以及与父母关系的均分显著低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健康适应、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学习压力因子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曹薇 《江苏教育》2022,(24):51-54
为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17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性别及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及年段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为此,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青海40名男性吸毒者和40名男性当地大学生进行了分层随机取样,考察男性吸毒人员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男性吸毒者父母过度地偏爱被试;父亲对男性吸毒者采取极端粗暴惩罚、干涉及否认的做法,母亲对男性吸毒者也采取否认的做法;男性吸毒者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各项健康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学生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大连市3所幼儿园3 ̄6岁382名幼儿责任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责任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容易促进幼儿责任心良好发展;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和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幼儿责任心不良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ow mothers and fathers cope with autistic children based on a multivariate model that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al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parental stress appraisal and parental adjustment. 176 parents who lived in Israel (88 mothers and 88 fathers) of children aged between 6 to 16 most of them (81%) were diagnosed as suffering from PDD and the rest (19%) as suffering from PDDNOS. The parents answered several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parental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social support, sense of coherence, locus of control), parental appraisal of stress (challenge vs. threat), and parental adjustment (mental health and marriage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variables entered the path analysis model with the same pattern. However, some links between the variables are quite similar for mothers and fathers while others are different. The results lead to several interesting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using dynamic systems framework and process-oriente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31名初中生的心理应激和一般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考察初中生心理应激状况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承受来自教师、家庭环境、同学朋友、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压力高于女生。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呈现出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2)生活在关系很融洽家庭中的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自我身心压力在三种家庭关系状况的学生中最低,家庭关系不融洽的学生承受来自家庭环境的压力高于家庭关系很融洽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承受来自父母管教方式和自我身心两方面的压力高于生活在几代同堂和核心家庭中的学生。(3)初中生在父母管教方式、同学朋友、社会文化、自我身心四个方面的心理应激对一般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使用翻译并修订后的"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父母教育方式量表对25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面中学生逆反心理在年级、性别变量上差异显著,初二学生的逆反心理高于初一;女生的逆反心理低于男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亲的教育方式与中学生逆反心理相关显著。父亲因子2惩罚严厉、父亲因子3过分干涉、父亲因子5拒绝否认、母亲因子2过度干涉、母亲因子3拒绝否认、母亲因子4惩罚严厉对逆反心理总分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提高,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及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应用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349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的学校归属感得分高于男生,特别是在学校归属感总分、同伴关系和学校投入三方面,男女得分差异显著;从年级方面来看,年级升高,学校归属感却随之有下降的趋势;学校归属感总分与心理健康得分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父母心理控制是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成部分,父母心理控制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有重要影响。研究通过父母心理控制问卷、人际适应问卷、情绪管理问卷对824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心理控制、情绪管理与人际适应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情绪管理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大学生人际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闻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其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专注型男女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冷漠型男女只在抑郁上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恐惧型恋爱与没有恋爱在人际关系、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与不安全型只有在躯体化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各水平上均达到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的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新生的总体焦虑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存在一定相关,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性,同时应重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460名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0名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学生295人(占79.3%)心理健康状况良好;20.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2.高职新生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p〈.01);3.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专业、城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家庭结构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防御机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通过回归分析对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家庭教养因子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家庭结构和不同性别子女,父亲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维度,仅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防御机制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结构家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对子女的不成熟防御机制有显著影响。在正常结构家庭中,母亲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对子女的成熟防御机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特殊结构家庭中,父亲的拒绝、否认对子女的成熟防御机制有预测作用。在正常结构家庭中,母亲的拒绝否认对中间型防御机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