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玉琴 《中学教育》2009,(12):61-63
本文围绕江苏省常州市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背景展开了分析,并从研究推进的三次聚焦和三个特点来阐述数学研修是如何集聚更多的资源、汇聚更大的动力来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而又从人的发展和学科发展的视角来剖析了作为后来者如何走上转型性变革之路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山东淄博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虽然我们临淄区是淄博市里的教育先进区,但传统教育的体制、教育理念仍然制约和限制着全区教育的快速发展。通过反思,我们认为,如果在小范围内,仍局限于某几所学校、某几个学科、某几个方面进行零打碎敲式的改良,则还是难以冲破樊篱形成优势,取得突破。因此,  相似文献   

3.
写下这一题目,心中无数的人和事便奔涌而来。我知道这支拙笔无论怎么也不能完全表达与“新基础教育”相遇的这一段生命里美丽的交响,于是只好摘几朵浪花记载这段心路。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界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大树、灌木和小草对于防风固沙和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难以互相替代的作用,砍掉灌木,全部种成大树,无异于破坏自然环境。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级消费者,从食草动物到食肉动物,也遵循着生态金字塔的法则,当环境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一个合理的比例结构  相似文献   

5.
当教育变革逐渐由酝酿走向具体实践时,教师发展越来越成为决定改革成败的核心要素。教师发展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为学校转型性变革提供持久动力,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作为教育实践中的生命个体,其自身也面临着生命能量的积聚、转化、释放、生成等人生课题。在这个意义上,重建一种新的教师发展观,其意义并不亚于全方位的学校教育变革。2006年9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叶澜教授的新著《“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以下简称《新论》)在教师发展问题上作了诸多突破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上海市崇明县形成了由4所“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实验学校、10所县级准实验学校,全县各校和各门学科教学全面渗透“新基础教育”理念,在本土化推进中不断丰富教育新形态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王芳 《中学教育》2008,(6):37-40
1992年,原闵行区与上海县撤二建一,成立了新闵行区。新区建立之后,经济、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飞速发展,人口大量导人,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这对具有城乡结合部特点的闵行教育发展提出了城市化背景下的新挑战: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强大的人才优势?如何以区域为单位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和区域教育生态改造?面对挑战,闵行以其坚定而富有智慧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参加“新基础教育”实验后,我校各方面的变化都很大。而在所有的变化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最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9.
“新基础教育”语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11.
叶澜 《江西教育》2004,(18):1-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县教育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了重大转型,即从“生态教育”向“教育生态”的转型,这是崇明教育在已有基础上实现跨越的契机。从“生态教育”到“教育生态”,崇明教育的价值产生了新的叠加,教育的方向得到了拓展,教育的内涵得到了深化。可以说,“教育生态”是实现崇明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崇明教育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强大引擎”,是崇明“生态教育”从单一的教育方式走向综合的“教育生态”格局的“起航远征”。  相似文献   

13.
“新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的独特性体现在: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突出了改革的整体意识,突出了改革的内涵意识,突出了改革中学校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4.
徐汇区教育信息化以“育人为本、公平为基、质量为重、改革为先”为工作方针,以适应徐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要求为目标,着力于建设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体系和平台。教育信息化工程是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徐汇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建设初期就牢牢把握“三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坚持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工作策略;坚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注重效益、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工作方法,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区域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4年4月,中国《教育参考》杂志发表了《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作叶澜;1997年9月,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发表了叶澜的另一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通过这两篇章,叶澜和她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站在了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台。这一“站”,就是十年。  相似文献   

16.
<正>长沙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城中区和岳麓山集中新建区两部分组成;1997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调整为"一区四园"(岳麓山高科技园、星沙工业高科技园、隆平农业高科技园、远大高科技园和市内政策区)。长沙高新区创建时的教育基础无论在发展规模还是在发展数量上都相当薄弱。面对全国各地基础教育"百花争艳""百舸争流"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我们一方面深感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也感到动力十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变革新趋势,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经过十年快速发展也正在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然而实践中仍然面临着信息化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有待确立、多方协同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持续性经费投入难以保障等关键问题。为了实现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文章首先对上述问题开展深入分析,然后在厘清和分析数字化转型内涵演进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系统特征,最后提出了区域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建议: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新时期基础教育的价值体系重塑和系统重构,以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破解区域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多方协同难题,以开放思维充分共享政府、城市(乡村)、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资源。文章通过研究,期望能够为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2002年第3期刊发了《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的长篇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寿光的发展观》。文章发表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作了批示。王湛同志指出:“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希望有更多的地区能像寿光市这样坚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他同时提出:“希望《人民教育》和其他教育报刊能报道更多的促进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3月10日,《人民教育》与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召开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座谈会”,教育部有关领导以及有关专家到会发表了重要的意见。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寿光经验,深化对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认识,本刊特发表关于寿光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报告和省教育厅陈光华副厅长的文章,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世界大变革的视角,指出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三个方向: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多样发展,其核心理念是突出教育公平、育人价值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反思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教育生态理念的提出,使我们猛然感觉基础教育出现方向性问题是由于教育理念上存在缺失。新基础教育正是在教育生态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从根本上诠释了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校长治校,关键是要有好的理念,要用教育生态价值观的理念去领悟六个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问题:(1)学校的本质;(2)学校教育的价值;(3)学校文化建设;(4)学校教学最佳境界;(5)学校教师与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6)学校规模和设施的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