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漫谈家访     
一、家访要有计划性,防止随意性作为常规性的普访,先访哪个家庭,后访哪个家庭是有轻重缓急的。既使是突发性的(如忽然旷课、情绪反常、在校闹事等)家访,在访前也应有个短计划,如怎样与家长交换意见,出现僵局怎么办,欲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如果心血来潮、随意而行,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有计划地家访,是提高家访质量的重要条件。二、家访要有准备,防止无话可说家访前要像备课一样,做好充分准备。一是征求学生意见,询问家长是否在家,确定家访时间。二是查看学生档案,进一步了解其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根据不同家长的身份,选择不同的谈话…  相似文献   

2.
肖伟平 《生活教育》2014,(2):99-101
登门家访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家庭及周边环境、生活条件、家庭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有利于对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登门家访与现代电子家访相比具有四大优势,一是登门家访的情感交流是电子家访等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二是登门家访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家里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三是登门家访有利于改善家庭教育;四是登门家访能够向家长宣传学校的育人理念。登门家访的实施策略,一要在访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二要在访中要注意与家长交流的技巧;三要在访后要及时总结反思。  相似文献   

3.
一、“电访”、“校访”不能完全替代家访 家访,即老师到学生家中访问。在过去,它是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的改变,家校联系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教师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访”;又如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到学校访问、开办家长学校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校访”。  相似文献   

4.
家访·校访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家访一次。那时候的家访,老师和家长都是十分认真的。家长总要打听老师什么时候来,来几个人,一大早就搞好清洁,准备好长板凳在外面等候,用什么东西招待,自己穿什么衣服,家长们都要费一番心思。 老师家访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认为这对沟通学校和家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过了不多久,老师的家访渐渐少了,到了后来,几乎没有老师家访了。对此,我多少觉得有点怅然若失。 现在,我当了教师,所见情况却反了过来,老师的家访变成了家长的校访。老师有什么事,总喜欢把家长请到学校,特别是在学生违规之后,或者打电话,或者送纸条,总之是要家长来学校。这也是许多教师用来对  相似文献   

5.
家访的艺术     
“亲其师,信其道”,正如青年教师徐宁在家访日记中写的:“每到一处,感受到的都是家长那期盼的目光;每到一家,家长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让到上座。家长都认为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6.
家访     
路上,接到儿子的班主任张老师打来的电话,张老师说要到我家来家访,问我方便吗。自儿子上一年级以来,这是老师第一次来家访,我也正想找机会跟老师沟通一下。于是,我满口答应,说:“您来吧,我在家呢。”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之友》2013,(Z1):12-14
"这几年我一直都教小学一、二年级,每次接了新班,我都会打电话约家长进行家访,但是这几年家访却越来越难了。"刘爱红老师说,平时自己和同事们交流时也会说到这个问题,现在家长拒绝老师家访的理由很多,大多数家长都会以"我家不好找,有什么事情我到学校去找老师,这样也方便"这样的理由婉言拒绝。"如今,一个新班级30多个孩子,能接受老师家访的不足一半,被拒绝的次数多了,老师们也提不起劲头来。"刘爱红老师如是说。  相似文献   

8.
家访杂谈     
家访,并不是一件闲闲逛逛的轻松事,而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这些年来,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拾得一些零零碎碎的体会。首先,要为家访“正名”。“访”即访问,应该是非常友好的。可是,我们过去缺乏经验,往往跑到家长面前告学生一通状,这样,“家访”便成了“家告”。家长接了“状旨”,气愤之下,轻则将孩子拉到面前,训斥牛天;重则三拳两巴掌,狠揍一顿。于是,“家告”又成了“家惩”。久而久之,家长的印象就是:老师从来不上门,孩子肯定是先进;如果老师到我家,肯定孩子有“麻纱”。学生则感到老  相似文献   

9.
一个教师,为了教育好学生,不仅要讲究课堂艺术,也要讲究家访艺术。家长们的职业不同,性格特点各异,家庭情况也不一样,教师必须根据每一家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家访。无论家访的时间,家访的形式,还是与家长交换意见的语言,都要有所选择,认真推敲,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家访。一个班级里有四、五十名学生。他们的家长工作都在不同的岗位上,职业不同,在家有空闲的时间也不相同。为了避免家访不扑空,我掌握这样的规律:1、工人家庭中午访。因为工人多半三班制,有时当夜班,有时  相似文献   

10.
累人的家访     
现在家长忙,老师也忙,为了省时省力,家访形式由过去老师登门“独访”变为家长邀请老师“群访”。累人的家访@许力  相似文献   

11.
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随着烟台市“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开展 ,如何家访才能不流于形式 ,起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那么到底应当如何家访呢?首先 ,应当明确家访的目的。家访的目的总的可以概括为 :沟通信息 ,争取配合。具体可分为四点 :一是宣传 ,即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学校的办学思想 ,教师的工作要求 ;二是汇报 ,即把学校、班级的工作和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等向家长汇报 ;三是了解 ,即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 ,了解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班主任采用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与家长联系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家访,正在被淡化,校访已经形成时尚。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方式,往往是打电话交流,开家长座谈会,或者把家长请进学校,请到办公室,让班主任的“家访”变成家长的“访校”。  相似文献   

13.
黄勇 《广西教育》2009,(35):4-4,12
2009年秋,新学年到来之际,南宁市第二十八中学高一年级全体班主任分头到88位新生家里访问,这一举动使不少新生和家长感到很意外。家住南宁市长湖路岭南家园的黄先生说:“孩子还没正式到学校报名注册,老师就来家访,真是没想到。”  相似文献   

14.
浅谈家访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亲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各方面素质,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真正实现"家教合力"的教育平台。家访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对家长也能产生很大的触动,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就会同心协力,这必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进行家访工作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一、要做好家访准备工作一是制定家访计划。家访计划是家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制定周密的家访计划,才能保证家访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家访计划一般包括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15.
家访的策略     
孙跃国 《班主任》2001,(4):16-16
家访是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与家长取得联系的重要形式,优秀的班主任更把家访看作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家访要与班级的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家访也应该讲策略.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与同行聊及家访,有位同行脱口说道:“家访,家长来访。”听罢,不禁愕然。家访本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意谓教师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以便了解学生家庭及学生在家情况,并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及学生在校情况,何以同行将家访解释成家长来访呢? 愕然之余,对此发生了兴趣,想探个究竟。原来,当今教育界行“家长来访”者实属不少,不仅许多家长会来访,许多做教师的也乐于家长来访。为什么会产生“家长来访”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17.
家访是班主任常用的工作方法,但由于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又比较忙,给老师的家访带来诸多不便。班里召开家长会,越是差生,其家长越不参加。而家长会大多数都是要针对差生解决或说明一些问题的,往往形成“拉锯战”,老师越找家长越不来,家长越不来而老师越要上门找,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由“家访”变为“校访”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家访还用得着吗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蔺老师,突然收到小刚托同学捎来的请假条,说是骑车不小心摔伤了腿,医生说要休息两个星期。出了这么大的事,蔺老师觉得要去看一看。两天后蔺老师来到小刚家,发觉小刚撒了谎,但他没露出声色,更没跟家长揭穿小刚的谎话。大约7点钟的时候,小刚回家了,还背着书包,见到老师,脸色骤变。蔺老师微微一笑,说要跟小刚单独谈谈。在老师面前,小刚坦白了。原来这几天他一直泡在“网吧”里,每天早晨背着书包像上学一样出去,家长一点也不知道。说起这事,蔺老师直摇头:“真的不堪设想,如今的孩子胆子天大,这次要是不去家访,…  相似文献   

19.
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适时家访,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在家表现,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也可以同一些家长交流探讨教育中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有的教师误解了家访的真正目的,把家访同“告状”联系在一起。学生成绩下降,违反纪律,教师便带着情绪家访,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其目的多在于让家长严加管教。这样的家访,让学生动辄挨骂,甚至遭打。更有甚者,学生有什么缺点错误,一个电话,一张纸条,甚至只凭“请家长”三个字,便将教师的家访转化为家长的‘书访”了。这简单的调换,给教师带…  相似文献   

20.
家访的艺术     
“亲其师,信其道”,正如青年教师徐宁在家访日记中写的:“每到一处,感受到的都是家长那期盼的目光;每到一家,家长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让到上座。家长都认为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家访交流中,作为访客的老师随着生活场景的变换,也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平时容易忽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全面认识、评价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