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考中,做图题是必考的内容之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的基础.解答做图题的规律:①要审清题目,不要在图示中多画没有要求的力;②要注意标度和单位.若题目中已知质量,必须先计算出重力;③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重力作用点应在物体的重心上(均匀物体画在几何中心上);④压力方向必须与受力面垂直;⑤物体受力时要注意对“静止”或“匀速”等关键字的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教得有效,必须先要学得有效,因为深厚的“底蕴”是“有效”的源头活水;还要“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睿智,眼睛要看得远一点,要看到教学的最上位目标,盯着学生的综合发展,“仁守”教育的真谛,不做考试的奴隶;要“善教事”,须先“利教器”,学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效率事半功倍,学会慎用课件,课件之效在经济适用,不在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青春期,是学生基本行为习惯、性格、意志品质等形成的关键阶段,书交法是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良方,利用“交流本”发挥作用。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方面:学会运用“计划和优化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学会运筹学习时间,学会自我调控学习行为;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让学生充满自信心,学做情绪的主人。学会与人交往。  相似文献   

4.
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这一精辟的论述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开拓思路,自觉地将“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有关教育专家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当前课改工作也提出:“现在的教育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5.
自考本科生都要写作毕业论文,待写的论文题目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太大了,力不胜任,难于完成;太小了,不费力气,不利于提高。那么,怎样做,才是科学可行的办法呢?一言蔽之:在学习中定题目,在学习中研究题目,因此,每一位考生在进入本科段的学习后,都应及早地定下论文写作题目。所谓“早”,可以说是越早越好,最好是在报名之后,头脑中就已开始酝酿与每门具体课程相关的论文题目(抑或参照指定论文题目)。一边学,一边“议”,一边研究,这样就可以使论文的题目逐渐清晰起来。一门课程学完了,一篇论文也就脱手了。这样边学边做…  相似文献   

6.
一是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学会从小礼让父母;二是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三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起居饮食,保持身体健康;四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功学习,努力向上;五是出门和回家都要向父母有个交待,以免父母挂念;六是要诚实,杜绝撒谎的行为,不在外面做违犯纪律的事。  相似文献   

7.
宗加银 《中学文科》2007,(10):103-104
在高三复习阶段,尤其是第一轮知识点串线,新旧知识重新调整时期,不少的学生出现了“跟高手低”现象,主要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听讲,埋头独自去做自认为不浪费宝贵时间的事情;时常走神,对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不屑一顾;平时学习只抓难点,做难题,而对那些基础题目则轻易放过。“眼高”使学生在学习上陷入困境,终日困惑重重;“手低”则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解答基础题目准确率不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即教学不应当只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自主的自学能力。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就是要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完全被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到在积极参与中获得知识的主动地位;“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新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把《谏太宗十思疏》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注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这注释不符合原意,应当修正。“怨不在大”语出《尚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孔颖达解释说:“人之怨不在事大,或由小事而起;虽由小事而起,亦不恒在事小,因小至大。”意思是说,凡是使臣民怨恨的事都不能做。《谏太宗十思疏》虽只引用了“怨不在大”,省去了“亦不在小”,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怨不在大”应注为:“(臣民的)怨恨不在(事情的)大(小),(凡是使他们怨…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知识是现成的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会学”则是人人终生受用的资本,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会学呢?  相似文献   

11.
“学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学改”工作;“学改”必须以转变学习观为先导;“学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要通过深化“学改”,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2.
我真正需要懂得的东西:怎样生活、做什么人以及怎样做人——其大部分是我在幼儿园里学的。智慧之源不在研究院,而在幼儿的玩具中。   我学会了许多。比如,吃东西要大家分享;做游戏得公平合理;不能打人。又如,自己的事情自己管;人家的东西不能拿;伤害了旁人要道歉;借用了的东西要物归原主。再如,饭前要洗手;生活要节制;既要学习,又要思考;图画、歌舞、玩耍、劳作每天都不能少……   还有,中午要午睡一会儿;出门得当心车辆,要手拉着手,不要松开。还要留心不寻常的事物——花盆里的小种子,根往下钻,枝干向上长。谁也不…  相似文献   

13.
所谓审题,就是要学生拿到作文题以后,先不要急于动笔,而应该对题目做一番仔细的审定,从而做到:搞清楚题目每个字词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题目在内容上所显示的范围和要点;搞清楚题目提示给我们的体裁,确定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论说文,或是写抒情散文。例如《记我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审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懂:是写“我”的,不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学生学”作为己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5.
淡琛 《贵州教育》2012,(22):25-26
按照认识论原理,学生要学会新的知识,通常要经过两个步骤:了解、掌握新知识;实践运用新知识。在认知过程中,这两个步骤都不可或缺。然而,在应试教育中,我们注重实践运用的程度超出了了解、掌握新知的程度:一个公式、一条定律、一点结论以很快的速度直接摆在学生的面前;接着,铺天盖地的习题接踵而至。学生沉人茫茫题海、苦练强磨,最终以机械的方式、条件反射的感觉、固有的思维模式解开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其后果是学习“好”的学生,知道了成千上万道题的解法,但是只要题目没做过或者稍加变化,还是不会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让全体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是小学教育追求的目标。我们改革的着眼点是:轻松活泼,全体受益,现在得益,终身受用;目标是: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金钥匙”,培养“自能学习”,从而做到“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数学学习中解题的教与学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高三学习中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围绕题目在转,面对浩如烟海题目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了?当然不是,题目不在多,而在精,在于解题后多总结和归纳,发掘一些解题的中巧,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什么?有很多次,孩子们的回答会出奇地迅速、统一:“学会做题呀!”做题,也是教师心中的焦点。每当拿到试卷时,教师会说:“哦,还好!这个类型的题目我们做过的。”“我们没练过这样的题目,看来这次要考砸啦……”可见,在师生心目中,会做题目已成为学好数学的评判尺度。  相似文献   

19.
年复一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常听到学生向我说起“一拿物理题目总是无从下手.听老师讲解或一提醒我其实全会”;“物理学会容易但做题难”;“物理题目容易做错”等.原因在什么地方?我想这主要是我们不会审题造成的.那么.何为审题?如何将审题环节做得更好呢?在此也谈谈关于审题方面的几点个人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地做题、做题,从而陷入“题海战”,题做多了,却不得要领,这就会伤了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题海战”不可取,当然,学习数学,做题是不可少的,但是,做题首先应精选题目,注重题目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注重题目的新颖性、创新性、应用性和探究性等;而不是一味地钻研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