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一年级新生家长带孩子到校注册时,我们可给家长一封信。信中说明孩子从家庭到学校,从“以玩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需要有个过程。希望家长在孩子入学前,配合老师做一些工作,并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1.请教给孩子生活自理。2.请教育孩子与他人相处要有正确态度。如尊老爱幼,听老师的话,团结同学,不打闹,不随意发脾气。3.请协助学校培养孩子具有先人后己、诚实、勇敢的好品质,教育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关心别人,分清是非,不说谎话,举止大方。4.请教给孩子写姓名,写1—10阿拉伯数字,练习数数儿等等。 这封给家长的信就是把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介绍给家长,帮助一年级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  相似文献   

2.
<正>从幼儿园到小学,意味着两个学段的转变,帮助孩子平稳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职责。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配合,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家长学校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我园自办园以来,始终重视家长力量在教育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创办了“新点”家长学校,推动家园共育工作。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我园围绕家长学校课程建设展开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家长作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需求是思考当前幼儿园课程适宜性的重要声音。本研究选取郑州市公办幼儿园大班家长和小学一年级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4%的幼儿园大班家长担心孩子入学准备不足,96.5%的一年级家长认为孩子存在入学不适应的现象。家长们均提到了学习、生活、社会、身心四个方面,都非常关注学习准备(适应)和生活准备(适应)的不充分。基于家长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需求,本研究建议幼儿园增加集体规则游戏,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进一步明确幼儿学习的核心素养,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实施共同体,优化幼小衔接教育。  相似文献   

4.
尚巾 《家教指南》2008,(6):38-39
“准新生特训课”适得其反! 《广州日报》报道,记者在佛山采访时发现,最近,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开始涉足幼小衔接领域,开设小学“准新生特训课”。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这类特训课依学科设置课程,开有数学、语文、英语等,教学内容以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本为主。在授课过程中,其作息安排类似小学课堂,“旨在营造小学氛围”。  相似文献   

5.
李凤 《中学生电脑》2021,(1):147-148
九月是一年级新生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月,我们称之为“幼小衔接月”。保护并激发一年级学生对小学的美好向往,让他们喜欢上学,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我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的信心,这些都是班主任在“幼小衔接月”里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小学低年段从教多年,基于幼小衔接理论与一年级现状研究,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实践,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再次审视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若干班主任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6.
何有群 《辅导员》2009,(9):42-42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与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的衔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也是一个特殊阶段,如何优化“幼小衔接”,帮助学生迈好关键步伐,这是我们一年级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大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何架设幼小衔接桥梁,让孩子实现顺利过渡,培养其爱学、乐学、好学、能学的学习态度与能力,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一学年的实践与反思,我对一年级教师如何做好细小衔接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请跟我来     
本文可以称为本刊刊发的《教一年级的日子》(2005年1、2月合刊)的姊妹篇,个别段一落稍有重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形成的。因此,很多学校使用了“家校联系手册”,甚至办起了“家长学校”,目的就在于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但是,效果怎么样呢?教育是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的情感事业,常丽华老师从去年开始教一年级,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周起,她就针对教育问题给家长写信,主题是“请跟我来”。这种对家长的引领,不是下命令,不是简单的点名或训话。而是把信任交给家长,把力量倾注到唤醒和点燃上。这些信产生的作用,使我们想到了志同道合、荣辱与共、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等语汇。  相似文献   

9.
任娜 《家长》2009,(8):23-25
配合老师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是我们每个家长的职责,说理教育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让孩子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却不容易。因此家长不妨采取一些“曲线教育”孩子的办法,解决孩子在上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很多学校使用了“家庭联系手册”,甚至办起了“家长学校”,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然而,一位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没有用“学校联系手册”,没有动辄把家长呼来唤 去训话,而是拿起自己笔,从孩子入学第一周起,常情真切地给家长写信:关于孩子的品德、关于孩子的学习,关于家长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赵锋 《上海教育》2008,(18):26-26
2008年9月,上海所有小学都实施了学习准备期,以使一年级新生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给家长一个准备期,消除他们的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香港特区一直注重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与支持,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幼小衔接的课程政策和指导手册,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指导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及小学一年级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文章介绍了香港特区幼小衔接课程政策,分析了香港特区幼小衔接工作特点,并且据此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教委决定,今年在全市小学一年级起始阶段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在这段时间,语、数、外等各科的学习时间、内容均发生变化,进度放慢,内容减少。同时设置“综合活动”取代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  相似文献   

14.
幼小衔接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从2009年9月起,我园与一路之隔的红梅实验小学展开了为期一年的互动合作式的"幼小衔接"探究。一、幼小衔接的误区我园就"幼小衔接"话题了解目前在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的衔接意识与现状。结果发现,各方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参考》2008,(10):25-25
在今年10万名小学新生即将入学之际,上海市教委最近表示,将面向全体新生家长做幼小衔接指导,以期通过转变家长不正确的观念,扭转应试教育的现状。 据悉,对家长的“准备期”教育将通过一本《幼小衔接家长手册》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朱瑜 《天津教育》2022,(9):168-170
<正>一、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所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因为家长的观念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方向。幼小衔接的定位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小衔接?这需要向家长作一概念上的渗透,让家长了解到幼小衔接并不代表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课程,这种超纲学习并不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相反还会造成幼儿厌学的逆反心理。所以,幼儿园幼小衔接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缓解家长的过分焦虑,让家长了解到在政策的指导下,小学已经渐渐与幼儿园紧密靠拢。孩子升入小学不再意味着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补课,而是在逐渐过渡中给予幼儿成长和适应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到底怎样过渡到小学,小学到底怎样衡量幼儿园的孩子,她们的尺度是什么,他们之间如何衔接等,是目前家长乃至学校、幼儿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谈到幼小衔接问题时首先应了解:衔接、幼小衔接。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那么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今后怎样做。  相似文献   

18.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它是学生心理层面上对不同环境适应性的一个自然过渡.论文从环境、知识、师资、家长的理念等方面阐述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从孩子上学的兴趣、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心理的变化、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寻找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家长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前教育的最后阶段,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转变“角色”,培养入学意识,幼儿园应积极为幼儿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同时,家长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组织“家长会”、“专题讲座”。许多家长对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十分了解,感到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育孩子:“不让你念幼儿园了,早点把你送入小学……”,这就造成孩子对上小学的恐惧心理。如何转变家长的观念,使之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意义?首先,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大班的学期工作计划,介绍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如:带幼…  相似文献   

20.
于艳 《早期教育》2007,(8):4-25
孩子要上小学了,这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孩子自己角色的转变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会产生诸多的不适应。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跨入小学大门,去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听一听正在教小学一年级的于老师来谈谈这个幼小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