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大自从诞生起就与科学新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科学新技术,就没有远程开放教育。本文从新兴科学技术在教务管理、考试安排、试卷印制、试题质量控制、网上考试、网络环境下考试理念、考场电子监控等方面阐述了新兴科技在电大教育考试中的应用及其所带来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2.
教育技术学的诞生和发展与每一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密切相关,同时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不同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在人类学习方面的应用,为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提供服务和支持。本文阐述了教育技术学两个新兴领域——电子化学习、绩效技术在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性;介绍了电子化学习、绩效技术的基本含义、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拓展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思路和就业渠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成长、教学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和驱动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教育融合应用,促逼教育生态的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系统性变革,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契合教育的发展转变。本研究先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方面分析了新兴技术教育应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如教育观的转变、技术认知与应用、创新教学能力、数据应用能力、职业定位转变等;然后从专业发展意识不足、发展机会不平等、发展需求难以满足、发展成果难以落地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文章最后聚焦新兴技术应用引发的教育发展变革,从新空间、新模式、新要素、新制度、新理念方面,分析和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如虚实融合的实践空间,精准研修的发展模式,平台、资源与数据成为关键要素,研修与评价机制的转变,终身学习与跨界融合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已步入新兴技术革命时代,职业教育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难以阻挡。历年的《地平线报告》通过始终重视个性化发展、大力聚通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持续关注创新力量等开启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路向。《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以下简称《2018地平线报告》)是首次关注职业教育的地平线研究项目成果,探索了职业教育领域中新兴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针对当前新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固守“学科本位”、教学资源匮乏、囿于传统教学、学术研究亟待突破等现实困境,笔者建议,可以根据《地平线报告》,从积极推进三维一体的融合发展、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数字信息素养、激发创新活力、调整技术化取向等方面推动职业教育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吸引Facebook一代深度参与学习是一个教育领域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新技术让教育工作者对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感到困惑和令人退缩。视频播客、交互白板、第二人生、移动设备等是可以用于教育用途的新兴技术,但是能够证明它们有效作用的证据在是什么,这些技术的最佳使用方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力资源发展技术,教练技术在管理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清华大学自2006年起尝试把这种新技术引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来,并命名为"职业生涯教练计划".经过三年的实践应用,总结出一套职业生涯教练活动的应用模式,并就其效用特点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思考与总结,从而为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辅导手段与技术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创新促进教育与学习:地平线项目研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平线项目是新媒体联盟(NMC)于2002年启动,以新兴信息技术进入教育主流性应用的潜能作为主要评估标准,开展持续而系列化的质性研究,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发布研究成果。文章通过认真研读《2011地平线报告》的核心内容,概述了报告提出的六种新兴技术、四个关键趋势及重要挑战,并对近年来地平线报告发布的新技术特点与趋势进行了分析,从非正式学习的发展、未来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技术发展的融合与技术观角度讨论了地平线报告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回顾教育技术发展史,每一项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都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跨越发展。日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然而,从整体上理性地审视一下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无论大中小学生教育,还是教师教育,社会教育),我们大多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性教育与研究,而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传播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产生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教育技术。它不仅从物质条件上带来教育手段的更新和教育环境的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发展教育技术,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它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了教育的整体改革,并将对整个教育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特别是对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濮阳市作为一个新兴的中小城市必须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我市素质教育发展,正确分析其现状、成效及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任何人想挡也挡不住的。新技术最终将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最近,国际上一份新媒体联盟发表的2011年地平线报告,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报告是由地平线项目顾问委员会,通过Delphi迭代研究方法,最终确定出未来一到五年之间,可能在教育中普及应用并成为主流的六项新兴技术,探讨了其在教育领域的潜在影响和在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中的应用,以及在该时间段内可能会改变现有教育的挑战和趋势,并按照今后五年里可能会对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新兴媒体的诞生与应用,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巨大改变。在新兴媒体环境下,如何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与优势,趋利避害,牢固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进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程和效果,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是当前每一个大学教育工作者所应担负的重要责任。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新兴媒体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出发,并就如何将新兴媒体技术更好的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文章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学校技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研究视角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新技术作为新物种进入学校技术生态系统之后,应该从系统和新技术之间的选择和适应情况,分析和把握新技术与学校技术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新技术教育应用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它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了教育的整体改革,并将对整个教育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特别是对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濮阳市作为一种新兴的中小城市必须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我市素质教育发展,正确分析其现状、成效及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新技术对教育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教育新技术化和新技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过程、特征;介绍了新技术化教育的发展历程;论述了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技术工作流程,以及技术与人和媒体的关系,对“有形技术”、“无形技术”(观念形态技术)之说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激光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文通过四个实例阐述了二氧化碳(CO2)激光器和掺钕钇铝石榴石(YAG)激光器在材料加工领域中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由技术认知过程透视技术教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产业的不断升级,给技术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要求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文章结合技术认知活动的意会性、整合性和程序性的特点,具体分析了当前技术教育课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应高度重视技术教育的潜在课程及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等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技术革命对当代教育的最大影响,莫过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直接应用于学校教学,以及由此引起的教学改革的蓬勃发展。从70年代中期起,计算机真正开始对教育直接发生巨大影响,并与教育相结合,在计算机与教育结合的诸多应用中,又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在教育中的涉及面最广,影响也最大,而且发展也最成熟。标志着当代技术领域最新成就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及其他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建立在流媒体基础上的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模式,在基层电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基层电大的开放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景观。本文从流媒体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流媒体技术及其在基层。电大开放教育中的应用,讨论了其给基层电大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智慧教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智慧教育最直观的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智慧化。文章从高校课程智慧教学的特征出发,提出了"互联网+教学"的具体实践思路,即建设统一的基于新兴技术的高校智慧教学平台,并对该平台实现的总体目标、总体要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平台的建设框架并对各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做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