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人们对学生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只能"夸"不能"骂",但我认为惩罚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甚至在目前的这种教育情况下应大力提倡。本文从学生心理、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等方面具体分析,从而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惩罚教育对于教学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张春花 《文教资料》2011,(22):140-141
"对话教育"是重构师生关系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摒弃了传统教育中教师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姿态,要求教师"蹲下来看学生",用"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对话教育"中,教师的"耐心""尊重""赏识"是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普及,我们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过去课程焦点锁定在教师这个"主角"在课堂舞台的"表演技巧",而学生只充当舞台"配角"这种局面。现在应提倡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几年来的摸爬滚打使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现在将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拿出来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4.
"责任教育"渗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其核心就是尊重每一位学生、激活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堂课都出彩,让每一位学生都受益,让体育课堂散发无穷的魅力。作为一名"责任教师",要用爱心浇灌学生,用人格引领学生。打造体育"责任课堂",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培养"责任学生",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责任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强化集体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就会怀有感恩的心,就会形成良好的人格,乐观面对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教育"育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学校教育只有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适合的校本课程、适合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为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吴永军 《江苏教育》2010,(10):23-24
近年来,洪泽县实验小学从生命的高度,以"成长教育"为切入口,把"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作为办学使命和教育理想,为教师营造适合自己成长的文化,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成长的教育,尊重生命,张扬个性,以"自然、自觉"的意识,"做学创合一","做最好的自己",走出了一条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9.
教育属于未来的事业,作为老师就要对学生一生负责。无论学生是"龙"还是"虫",是"鱼"还是"虾",教师都应以大海般的心胸理解他们,包容他们,接纳他们,彻底避免反教育产生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王斌 《考试周刊》2009,(47):92-92
如果说"蹲下来看孩子"体现的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一种"平等关系",那么,我认为"抱起来看孩子"就是尽量理解和欣赏孩子,充分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充分地肯定和鼓励孩子,让孩子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从字面上看,“蹲下来看孩子”似乎也有它不足的地方。“蹲下来”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育行为,学生处于相对静止的、被动的状态。若把学生“抱起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有一种微妙的情感因素的涌动。  相似文献   

11.
儿童学课程的设置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走向。由于能够体现教师作为儿童研究者的存在本质、拓展教师教育课程的知识基础和增强教师教育课程对社会的适应性,儿童学课程的嵌入对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提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的教育现实出发,借鉴国际大学儿童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教师教育课程需要以涵育教师的儿童学素养为目标,在课程结构上做出积极的调整,同时以问题领域为核心组织课程模块,践履"情景化的实践探究"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在人的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是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 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作为语文教师,应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寻求"用中学、学中用"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与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学校保健教室负责人,我在工作中经常要与学生及家长沟通,解决学生身心成长中的问题,处理校园突发意外事故。在工作中,我除了真诚、从心底热爱学生外,在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时,一直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北京大学心理治疗中心方新教授提倡的智慧的沟通方式——"三段式沟通",它助我解决了许多工作中的问题。"三段式沟通"的原则是:首先,理解、尊重对方的想法或感受;其次,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在传统文化中挖掘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认知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生命教育,是一个新课题。儒家文化的育人思想和践行尽性的做人理路,是语文课程进行生命教育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理解好"儒家生命哲学的三大要义",构筑好"生命教育的三个维度",完善"生命教育的三个体系",可以有效利用儒家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家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生命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关于什么是生命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其基本途径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7.
受理智取向培养思路的影响,人们往往对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践仅仅作"技术层面"的认识。但是,随着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现",人们对教育实践意蕴的理解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我们应该坚持教育实践的核心价值地位,以反思性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建立"实践取向"的理论教学模式,整合专业技能与教育理论学习,努力实现见、实习活动的课程化,提升教育实践课程的"反思性"品质,培养适应教育职场需要的专业化教师。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中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特殊的爱。以"爱"来教育学生,是一种无伤痛有结果的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让我们以人为本,以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热爱之中。  相似文献   

19.
反思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太多地注入了语文教师个人的思想与情感,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试图从语文教学的规律与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入手,提倡语文教学中教师"无为而教",让学生在教师的"无为"中学有所为。  相似文献   

20.
田远 《林区教学》2011,(2):32-33
语文教学个性化是人性化与个别化的统一。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学重点在于提倡自由学习。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呼唤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内容在于提倡表现"我"、尊重"我"、弘扬"我",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