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倩 《上海教育》2013,(12):26-29
在上海这份优异的“成绩单”背后,是最近几年已经形成的上海中小学艺术课程建设、学生艺术实践活动、营造学校艺术氛围等较为成熟、完备的艺术教育发展体系。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中小学生艺术奥运会”的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是中国基础教育中级别最高、选拔最严格、竞争最激烈的艺术赛事。  相似文献   

2.
幼儿艺术教育的本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蕾 《早期教育》2002,(7):16-17
审视幼儿园艺术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辛辛苦苦地教,孩子们认认真真地学,加上家长的业余陪练与督导,两三年“教育”下来,孩子们童稚得令许多大师自叹不如的表现能力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幼儿甚至在小小的心灵里刻下对艺术活动的“敬畏”。一小部分能跟上老师“标准”要求的孩子,则脸上带着成人提醒出来的“笑容”,唱着、跳着大人们觉得好看好听,而他们自己无从体验和理解的歌舞……久而久之,即使是这部分具有艺术天赋的儿童也会被机械的训练磨光兴趣而逃离艺术,最后只剩下极少数在家长及升学制度(如“特长生”在中考和高考中可以加分等规定)的威逼利诱下苦苦挣扎的“小艺人们”坚守着“艺术教育”的阵地。这样的结果难道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初衷吗?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以往的幼儿园艺术教育混淆了幼儿艺术活动和成人艺术活动的区别;混淆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才教育的区别,而将以实现美育目标为主要任务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与以训练某些专门技艺的艺术训练混为一谈。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以往幼儿艺术教育的种种弊病;努力转变观念,寻求更科学合理的幼儿艺术教育的途径,还——  相似文献   

3.
李新 《上海教育》2006,(9A):30-30
我与《上海教育》结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 《语学习》编辑部组织的“中青年语教师沙龙”在大同中学举行第二次研讨活动,我作了“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发言。此后就匆匆退场了,准备回校上拓展课。一个诚恳的年轻人追了出来,说:“李老师,您刚才的发言有没有底稿?能不能给我一份?我是上海教育杂志社的。”说着,他就递上了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800期特别策划“课堂在转型”——“经典课堂”“现代课堂”“未来课堂”,仿佛展现的是一幅教育艺术的长廊,驻足于前,让我流连忘返。这不仅仅是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之缩影,而且我们曾经身临其境。2009年,上海学生第一次参加OECD组织的PISA测评,成绩位居第一,毫无疑问,这是上海基础教育改革30年成果之展现,我们为之欣慰,为之鼓舞。然而,我们不应该驻足于前,应该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不应拘泥于“当下”,而应放眼于普世,应为提升全民族的审美化与审美精神服务,此为艺术教育的理想;其实现方式应以“开放性”为始发点,以艺术素质教育为其实施机制,并以艺术教育工作素质的提高为根本;艺术教育理想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社会各方的参与为保障。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近现代的艺术教育,让人发现一个所谓的艺术教育“滑坡”现象。根源于这种现象的是国人的重理轻文、重“科举”而轻人文。这种教育环境下培育出来的“人才”恐怕也很难成为现代艺术界所需要的那种富有情感天分的精英,而更多的则是应试人才罢。本文旨在以艺术教育为例,阐述艺术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顺向艺术教育”思想,阐述了其转换到中国艺术学学科教育的方法。包括顺向艺术学学科本身而开展教育;顺向国家艺术文化战略而开展教育;顺向学生智慧而开展教育和顺向艺术学学科建设而开展教育。当下的中国艺术学及其教育可以在遵循顺向艺术教育观学理基础上,有“顺”有“谋”地辨证进行,即顺向艺术教育观反对放任自流、随心所欲和不负责任的伪“顺向”的不作为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种艺术——爱的艺术。在教育事业中,我一直信奉“爱”,也一直用“爱”对待和感化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艺术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对于培养人的健全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艺术教育的实质和精神内涵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说,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加强艺术教育是其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突破口就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闫丽 《考试周刊》2011,(66):228-22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能用自己喜欢画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增强幼儿的艺术教育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1.
在杜威“艺术即经验”的思想中,“经验”的圆满被视为艺术的特征,即当人们的日常经验达到了一定的完满程度,就可以被称为艺术了.当前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实践还存在着分裂化、技能化和功利化等问题.根据杜威“艺术即经验”的思想,我国的儿童艺术教育首先应树立起“大美育”儿童艺术教育观,继续开展综合艺术教育改革,同时关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与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2.
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应以培养学前师范生的教育智慧为旨归,然而当前我国学前师范艺术教育普遍存在“工具理性”偏差,缺乏“师范性”和“学前性”,忽视学生深度学习,漠视学生实践能力等问题。根据教育智慧的内涵和生成规律,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应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教育使命感,建立“艺术素质”的艺术教育理念,发展艺术教育中的师爱,让艺术教育感人肺腑;应通过平衡工具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深刻揭示幼儿的创造性和学习特点,让艺术教育富有理性之光;应通过建立“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旨趣,激发学生意向性深度学习的能力,让艺术教育富有灵性之妙;应通过建立和发展艺术实践智慧的目标、艺术教育见实习、师徒学习、艺术成果汇报等途径,让学生具有艺术教育的实践之能。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艺术感觉?艺术感觉又叫艺术气质.人有没有艺术感觉,其差别是相当大的。有的人认为艺术感觉主要是天生的,而我认为艺术感觉更重要在于后天的培养,特别是从小就有意识的培养。艺术感觉包括“多情善感”、“浪漫超脱”等。  相似文献   

14.
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应以培养学前师范生的教育智慧为旨归,然而当前我国学前师范艺术教育普遍存在“工具理性”偏差,缺乏“师范性”和“学前性”,忽视学生深度学习,漠视学生实践能力等问题。根据教育智慧的内涵和生成规律,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应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教育使命感,建立“艺术素质”的艺术教育理念,发展艺术教育中的师爱,让艺术教育感人肺腑;应通过平衡工具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深刻揭示幼儿的创造性和学习特点,让艺术教育富有理性之光;应通过建立“为理解而教”的教学旨趣,激发学生意向性深度学习的能力,让艺术教育富有灵性之妙;应通过建立和发展艺术实践智慧的目标、艺术教育见实习、师徒学习、艺术成果汇报等途径,让学生具有艺术教育的实践之能。  相似文献   

15.
“重在鼓励”的教育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要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在实践中,我运用“重在鼓励”的教育艺术,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微艺术”是将微博的技术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理论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以微博的特点为指导,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既要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微艺术”的内涵,更要用来指导实践,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引领复杂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艺术教育太过于重技法训练的显性教育,而又太过于忽视内在情感、人格品质方面的潜性教育,这种显、潜失衡的艺术教育只能制造出更多的“艺呆子”和“艺痞子。从艺术教育的本质和气质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艺术教育应当以潜性教育为主、显性教育为辅。而当务之急,就是首先确立艺术教育应当重视潜性教育的理念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文萃》2011,(6):I0041-I0041
谈起作品《你的身体》,向京说:“我就是要做一个物质化的纯粹的女性身体,我希望通过这个可以追究、还原艺术本身的意义。” 挖掘内心、走进内心,面对自己是向京对于艺术的追求目标,而对于“艺术的核心价值”,向京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9.
冷眼冷笔、冷嘲冷讽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张爱玲小说辛辣地讽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上海冷漠虚伪的家庭人际关系,讽刺了人的种种愚昧、虚荣、冷漠和自私。也讽刺了其他种种可笑的事物。鲁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讽刺艺术属于“有我之境”的讽刺艺术,而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是“无我之境”的冷眼旁观、冷言冷语,然而,在冷静的剖析与无情的讽刺背后隐藏的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张爱玲对芸芸众生有着一副菩萨般慈悲的心肠。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因此,大部分都市儿童都在经历着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童年。但是,艺术考级的介入,使得孩子们的艺术生活不再轻松,瞧,节假日他们还得背着乐器或画夹四处“求艺”。看着他们并不“艺术”的笑容,我不由得想问:幼儿艺术考级到底给我们和孩子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