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犍陀罗语文学与古代中印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犍陀罗语属于中古印度雅利安语西北方言(North-Western Prakrit)。它最初流行于古代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始见于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所立佳卢文摩崖法敕,所以英国语言学家哈罗德·贝利爵士(Sir HaroldBailey)建议命名为Gandhari(犍陀罗语)。①这个建议目前已经为学界普遍接受。 犍陀罗语在丝绸之路上的流行,归功于公元最初几个世纪在中亚和印度建立贵霜帝国的大月氏人。贵霜帝国以佛教立国,随著帝国的扩张,佛教亦被大月氏人推广到东方各地。他们向征服者输出的不…  相似文献   

2.
初夏的北京之夜,灯光辉煌。5月9日晚,文艺界人士和各方朋友云集保利大厦国际剧院。中印建交以来,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印度文化节总开幕式在这里举行。国务委员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文化部部长、印度文化节组委会主席刘忠德,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部长阿琼·辛格等,出席了开幕式。在乐队高奏中印两国国歌之后,按照印度的传统,由阿球·辛格和李铁映、布赫、刘忠德共同点燃了一盏有4支灯捻的油灯,象征着文化节在吉祥中开幕。在总开幕式上,3个印度艺术团的艺术家们展示了印度古老绚丽的传统艺术和印…  相似文献   

3.
亚洲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哲泰戈尔(1861~1941)于1921年12月在印度创办“国际大学”,并以梵文诗句“全世界相会在一个鸟巢里”作为校训,期冀其“国际大学”能够成为各种文明的交融之地,更希望东方文明代表的中国文化得以于此传播。  相似文献   

4.
2010年2月21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各类媒体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内,传播同一条消息:“我国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长张仃因病医治无效,于21日上午10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在人们为国家与民族痛失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同时,我更因为张仃先生与《中外文化交流》杂志一段鲜为人知故事而心潮澎湃,难以安宁。  相似文献   

5.
今年(2000年3月28日)是剑川人民的儿子禾雨去世三周年纪念日,他从小生长在剑湖畔这块美丽的沃土.……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记者的先驱艾森施塔特曹志刚在70年的摄影生涯中,摄影家艾尔弗雷德·艾森施塔特(AlfredEisenstaedt)用他的35毫米摄影机记录了无数的人物和事件,他是一个几乎亲眼目睹这个世纪的人。他于1936年加入刚刚创刊的《生活》杂志社,197...  相似文献   

7.
在17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刊登政治理论、社会讽刺、戏曲评论以及有趣的街谈巷议的所谓面向一般大众的定期刊物,而且几乎全是周刊。它的先驱就是英国的艾迪生创办的《旁观者》(1672—1719)和斯梯尔主办的《闲谈者》(1672—1729)。在同一时期法国作家德诺·德·维塞创办的《马丘里·噶朗》,虽稍嫌低级,但刊载的内容却丰富有趣,拥有的读者最多。它的记者经常潜入聚集着许多人的咖啡馆或沙龙,收集各种材料。该刊不仅介绍当时流行的民间小调、时装,刊登正在上演  相似文献   

8.
“东方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生活”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1月1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东方人体文化研究中心与日本芬理希梦株式会社和将来世代国际财团生命文化研究会联合在北京举办了一次跨学科的会议——“东方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生活”研讨会。中、日两国近百名学者在会上发言,就东方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类健康长寿和完美生活各种有益的智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沟通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生活的联系等问题,作了有趣的探讨。一次跨学科的文化交流@文白  相似文献   

9.
两汉时期,汉匈之间尽管曾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但这并未妨碍两地间的文化交流。实际上,战争本身就是当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一种特殊而激烈的方式。除战争外,和亲、迁徙、互市均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二者间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互补及融合。由于匈奴控制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汉匈之间的文化交流大体沿长城一线展开,并进而向更广阔的地域推进。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背景下,对外文化交流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从追求品牌精品化与规模化来看,四川省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川菜、川茶、自贡彩灯、三星堆、金沙文物、杂技、川剧、藏羌彝民族歌舞、民间工艺、交响乐等为代表的对外文化品牌。应重点打  相似文献   

11.
一、文化交流的可能性是首先应当加以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学术界已大致趋于这样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各领域,包括日常生活,几乎无不感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但此种渗透仅停留在模仿的表层,两种文化交流的研究进入学术领域也是近些年的事,随着两种文化差异的逐渐增大,人们似乎无力应付现实提出的挑战;另一种观点恰是从文化差异的研究论起,认为两种异质文化要开辟出共同的理解领域。  相似文献   

12.
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是中日两国政府共同设立,由两国的工作人员合作进行中日友好和交流活动的民间团体。日中友好会馆坐落于日本东京文京区的名胜小石川后乐园旁边,于1988年建成,其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特将中日邦交正常化《共同声明》发表日——9月29日定为会馆纪念日。日中友好会馆设有文化事业部、经济交流部、日中历史研究中心、日中学院、后乐寮、日中友好后乐会等。日中友好会馆的文化事业部每年举办许多文化交流活动,今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举办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被誉为一座联系中日文化…  相似文献   

13.
变文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关于它的发生,王重民认为“没有直接受到、或在体裁上竟完全没有受到印度文学的影响”,“变文的产生是汲取了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和当时最通行的新歌、俗曲和诗词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14.
元、明之际,曾有两位意大利人来过中国。一位是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他那部《马可波罗游记》使他名扬于世,至今仍被我们视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和中意友好往来渊远流长的象征。相比之下,他的同胞利玛窦的知名度就小多了,对之评价也不那么高。其实,利玛窦对中西文明...  相似文献   

15.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是美国哲学家、诗人、散文家。他生于新英格兰一个显赫的牧师之家,幼年丧父,家境清贫。早年就读于哈佛大学,接受唯一理教教义,毕业后任波士顿第二礼拜堂唯一理教牧师六年余,后因对该教一些古板仪式持异议而辞职。爱默生在赴欧洲旅行时,结识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和威廉·华兹华斯(Wil iam Wordsworth),同英国史学家、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建立了终生友谊,因而受欧洲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思想影响颇深。他回国后著书立说,发表讲演,足迹遍及美国;同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布朗森·奥尔科特(Bronson Alcott)、玛格丽特·富勒(Margaret Ful er)等人结成非正式的“超验主义俱乐部”,出版期刊《日规》,传播超验主义思想,成为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杰出代表。他高风雅望,博学景行,生前名扬欧洲,誉满北美,为其同代人中最富影响的哲学家和文豪。爱默生既是美国本土文化要摆脱欧洲束缚独立发展的首倡者,又是浪漫主义思潮下超验思想的领军人,而当我们稍稍检视一下受他影响的多位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和散文家组成的队伍,就会发现他又是美国自然文学当之无愧的先驱与精神导师。  相似文献   

16.
潘岳 《世界文化》2005,(11):20-21
弗朗西斯·高尔顿的名字也许并不那么如雷贯耳,甚至提起他,人们首先想到的关于他的仅仅就是,他是大名鼎鼎的生物学家、进化论者达尔文的表弟。人们也许不会忽视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但是达尔文这位更“亲近”心理学的表弟其处境可能就有些尴尬了。之所以称他是业余的心理学家,是因为在他所生活的时代英国还没有心理学的实验室,也没有哪个大学开设心理学专业,他的一切探究都是兴趣使然,并不是他的职业要求。尽管如此,人们也不能抹杀高尔顿爵士对心理学的贡献,他的名字虽然未和现在仍在使用的任何心理测量方法直接联系在一起,但他在方法学上…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的维也纳,人们很少能听到格鲁克(Christoph Gluck,1714—1787)的作品,但在奥地利音乐史上,这位作曲家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在歌剧领域推行的深刻变革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拓展了道路。他摒弃了以往歌剧僵硬呆滞的风格,尽管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曾不遗余力地为这类歌剧写过大量脍炙人日的音乐。在格鲁克看来,歌剧不是用来炫耀“圆润的歌喉”,正如莫扎特十分贴切地形容那些华而不实的唱段那样,它首先是戏剧.著名的启蒙主义学者约瑟夫·封·宗南费尔德在评论《阿尔西斯特》的演出  相似文献   

18.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1790—1869)1790年10月21日出生于法国马孔一个虔信宗教的外省贵族家庭,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仍忠于王室。他有五个妹妹,虽先后都结了婚,但生活都靠他赡养。拉马丁在米利乡间度过童年,由迪蒙神父任他的家庭教师。日后米利和神父在他创作的诗歌中都被他理想化了。在他11岁时,被送到里昂学习,但不久便逃回家来。接着又被送到一所耶稣会的学校受法国传统的、虔奉宗教的教育,于180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同学们的眼里,他是一个神色傲慢的高个子青年。在以后的数年中,他先在米利过着优闲的生活,随后去意大利闲游,最后到了巴黎。他潜心阅读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和斯塔尔夫人的著作,这  相似文献   

19.
10月20日,走进布鲁塞尔市中心的特罗皮斯姆书店,一眼可见显眼位置的法文版余华小说,其代表作《兄弟》《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悉数在列。当晚,中国作家余华在此与其40多位“洋粉丝”进行深入而热烈的交流探讨。从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到每天的写作时间;从中国当前的发展到新书《兄弟》的出版……一个个问题拉近了读者与作家距离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南方丝绸之路早在先秦时期业已初步开通。它的起点是以"三星堆"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共有三条主线穿越西南地区绵延逶迤的群山,而远达域外诸方。这些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贸易线路,亦是中西方文化交往最早的信道,它促成并实现了中西方最早的相互了解。于是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滇南文化、印度文化、西亚文化等多种文化亦藉兹互通,从而谱写了一曲中外、东西方宗教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华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