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岁的孩子,自我观念开始形成,独立自主的心理也开始发展,什么事总想到自己。游戏时随意去拿别人的玩具,平时也爱拿别人的东西,这时孩子自控能力差,模仿性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就要玩什么。成人的爱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对于幼儿的成长是每日每时都不可缺少的。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吃的、穿的、玩的上,他们在家中都能享受到最优厚的待遇。可是这些孩子往往不懂得关心和爱护别人,有的甚至对家长也十分无情,这使父母及长辈们很伤心。其实产生这种后果的根源还在于成人对孩子的教育上。孩子一两岁时逐渐意识到“自我”存在后,…  相似文献   

2.
大约小铁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忽然看见寄给我的一封信的信封上贴着漂亮的纪念邮票,挺好看的,便问我:“这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邮票,你要是喜欢,可以把它们都攒在一起,就叫做集邮。他似懂非懂,上手就抓起信封要撕上面的那枚邮票。我忙拦住了他,他很惊奇地望着我  相似文献   

3.
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有一种占有欲,因而有时会糊涂地犯错。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金钱观教育日益受到关注。而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金钱观教育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通过对学前儿童进行金钱观教育可以疏解儿童的占有欲从而减少儿童的占有行为,又由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金钱观教育的特殊性。作为家长及教师要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来教育学前儿童尊重他人财产及劳动成果,让其学会分享。  相似文献   

5.
尹欣 《教育文汇》2006,(11):13-15
无忧无虑,本是童年特有的属性,如今怎么反倒成了一种奢求?“大人只知道让我们好好学习,吃饱穿暖,根本不管我们心情好不好”,孩子们发出了这样的抱怨。对此,多数被访家长却不以为然:“小孩子,哪里懂得什么叫心情?”难道,“心情”这东西,果真与童年没有关系,与孩子没有关系吗?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  相似文献   

6.
郁颜 《成才之路》2012,(15):99-I0019
“就算孩子的兜里有100元钱,家长愿意将自己仅有的1块钱拿出来同孩子分享。”台湾著名作私0墉新作《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以特有的方式将自己的“财富”与自己的女儿分享。  相似文献   

7.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但是许多家长难以理解,更难以做到。作者在辅导孩子时,并不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而只给孩子无根求助“毫毛”,从而把父母主动的“管”变成孩子真正的需求。这些做法或许对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敏 《宁夏教育》2007,(7):153-154
5岁~10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比较、区别“善恶、美丑、好坏、优劣”等方面的能力,但少年儿童在“单纯”中,易产生偏执和片面性。因此,做家长的应给孩子从小讲点“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郭宁 《家庭教育》2010,(3):32-33
家长的苦恼 一位年轻母亲在热线中向专家诉说她的烦恼—— 我的儿子名叫威威,今年刚上小学。上周六,我带他去参加朋友的婚宴。大家还没入席,他一屁股坐到饭桌旁,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旁若无人地拿起筷子又挑又捡地吃起来,……  相似文献   

10.
余晓清 《家教指南》2006,(11):18-19
做父母的都担心孩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担心孩子“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父母并不多,但这个现象值得广大家长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王春华 《家庭教育》2007,(3S):26-27
一项调查显示。遇到有关“性”问题时。多数孩子首先向父母求解,而另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仅有1/4的家长赞成由父母负责向孩子传授性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相似文献   

13.
孩子爱发火,是让很多家长头痛的事。有哪些招数能够帮助孩子“灭火”,从而改善其脾气暴躁的性格呢?  相似文献   

14.
论占有     
占有作为静态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现代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一般是指占有人对于物的事实上的控制和支配。我国《物权法》专编规定占有制度。本文针对占有的基本问题略作阐述,以期对物权法的理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范丰梅 《家长》2009,(6):30-31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弹性性格,使孩子能屈能伸,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境和挑战,能够经受住工作中各种挫折的考验,走出低谷,踏上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6.
戴红 《宁夏教育》2009,(5):78-78
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家长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这样对孩子心理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首先,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  相似文献   

17.
王金战 《家长》2011,(7):35-36
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的“恐慌”电话,他们表示一到周末或孩子放假就无比惆怅。一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因为说多了孩子容易逆反,不说又“看不惯”,有的家长甚至直接说:“我一想到孩子要放假了,我就害怕”;二是很多家长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害怕孩子独自出门有危险,所以干脆把孩子关在家里,但又担心孩子总不出门,性格会变得孤僻。  相似文献   

18.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错误在于将“理”与“欲”绝对对立起来,并把“理”加以合理化,把“欲”虚无化。我们应当反思其实质和危害,并正确把握和处理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习惯’是什么?”“‘习惯’何以值得‘特别关注”’?许多家长对这样的问题,好像都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都能抓住根本和要害,而对于家长应该如何“关注”孩子的“习惯”问题?不少的人正在大伤脑筋。在这个课题上,认识问题依然重要,实际运作更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最近,长春市的宋女士把家里刚装了半年的网线给扯了。因为儿子总在网上聊天,还张嘴就是“烘培鸡”、“偶稀饭”这类让她一头雾水的词,“有时候跟儿子交流都成了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