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读了2013年第2期《内蒙古教育》(综合版)中的《向学生鞠躬》,深为李叔同的鞠躬折服。课上学生偷看书,课下"嘭"地推开门,扬长而去,李叔同没有批评半句,而是轻声细语叮嘱,还向学生鞠躬。这种做法在倡导师生关系平等的今天实属绝唱,更不用说在师道尊严犹盛的清朝。所以作者不无虔诚地说,一个名闻遐迩的老师居然向犯错的学生鞠躬,不仅体现了李叔同视教育为神圣使命的虔诚的敬业精神,更显示了他至善至美的博大襟怀和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学生常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老  相似文献   

2.
向学生鞠躬     
<正>鞠躬,作为一种礼仪,内涵丰富",尊敬"与"感谢"应是其中最基本的两个要义。晚辈向长辈鞠躬、学生向老师鞠躬,可谓天经地义,反过来,则可以说十分罕见。而集诗、词、音乐、书画、篆刻、戏剧于一身,25岁就创作出传世经典名曲《送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的大师李叔同,在其为时5年的教学生涯中,曾多次向学生鞠躬。  相似文献   

3.
吕爱军 《生活教育》2010,(12):47-48
读了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深有感触。李叔同,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他给学生上音乐课必早到,端坐在讲台上,铃响时,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下课铃响了,他立起来一鞠躬,表示散课。上课时,有一个人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吐痰在地板上,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两个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相似文献   

4.
正我曾读过一篇名叫《从李叔同的"三鞠躬"说起》的文章,它写道,李叔同先生在上音乐课时,发现一个学生在偷看别的书,他没有立即点破。等到下课后,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才用轻而严肃的声音,温和地对这位同学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说完,微微一鞠躬,表示拜托。又一次,一个学生上音乐课时,趁先生不注意,把痰吐在地板上。李叔同看到了,暂不作声。下课了,他把这位学生叫住,单独对他说:"下次不要把痰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又是  相似文献   

5.
我曾读过一篇名叫《从李叔同的“三鞠躬”说起》的文章,它写道,李叔同先生在上音乐课时,发现一个学生在偷看别的书,他没有立即点破。等到下课后,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才用轻而严肃的声音,温和地对这位同学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说完,微微一鞠躬,表示拜托。又一次,一个学生上音乐课时,趁先生不注意,把痰吐在地板上。李叔同看到了,暂不作声。下课了,他把这位学生叫住,单独对他说:“下次不要把痰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又是微微一鞠躬。还有一次,下音乐课时,最后出去的一位学生无心中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响声。李叔同走出门来,满脸和气地把他叫回去,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温和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上门。”说完又一鞠躬,然后把学生送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上了。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高度     
<正>据说弘一法师李叔同给学生上课时,先给学生鞠一躬,下课时,又给学生鞠一躬,每天如此,儒雅竟至此。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人品善良的人,虽然他不爱说话,但这不影响学生对他的喜欢。画家、散文家丰子恺是他的学生,丰子恺说,李叔同给学生的,是一种"母爱"。李叔同几乎影响了丰子恺的一生,丰子恺一生,都沿着李叔同的足迹,做一个"像老师那样的人"。丰子恺从李叔同身上学到的,不只是知  相似文献   

7.
话剧在中国     
《大学时代》2002,(2):49
1906年,中国话剧诞生在日本东京.受日本"新派"剧启示,两位留日中国学生带头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话剧社--"春柳社",这两个学生就是曾孝谷与李叔同.  相似文献   

8.
一、李叔同与近代音乐教育 (一)重视人格教育 李叔同把"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的音乐教育思想,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准则.他虽然十分重视学生音乐技能的训练,但这却不是他培养学生的唯一目标.他培养学生的最高目标是"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他的这种人格教育思想是在蔡元培人格审美教育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是后者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诸多领域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为中国艺术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自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人格教育是李叔同艺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以"器识"作为文艺准则,并将其作为考察学生是否可塑的标准。李叔同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主要运用"不言之教"的感化方式来实现,其"不言之教"的感化力量既来自于他本人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以及精湛的技艺又来自于于他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真诚教导。  相似文献   

10.
杨辉  俞可 《上海教育》2023,(13):48-49
<正>由教诲学生呵护心灵而教化社会崇善向美。这条路径正如李叔同所言“器识为先,文艺为后”,即先修身而后学艺。由此,士可致远,社会可臻美。上海首个城市美育日定于今年4月8日,由此拉开“社会大美育”计划序幕。4月8日亦为南洋公学校庆日,李叔同正是在该校拜于蔡元培门下。而80年前的4月,丰子恺挥泪写下《怀李叔同先生》:“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里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校门口站着几位表情“庄严”的老师,正在检查学生的文明礼貌情况,学生走过来,有的给老师鞠躬,有的向老师问好,都很有礼貌,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的鞠躬也好,问候也好,却没有在老师那里得到任何回应,老师们面无表情,视而不见,有的甚至连正眼瞧都不瞧。这实在是教育的一种失误。 应当说通过开展“规范”教育,许多学生是很懂礼貌的,但如果老师们心安理得地接受学生的鞠躬或问候;而没有一个点头或者一句简单的“同学好”做为回应,我想,这就不仅仅说明老师的礼貌有问题,应当向学生学习,而且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李叔同在其艺术教育活动中,以"器识为先"作为其艺术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以一系列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写下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造就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据7月5日《重庆晨报》报道,在3日晚上巴蜀小学举行的六年级毕业典礼上,校长廖文胜亲自为486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并向毕业生深深鞠躬祝福。面对校长的一次次鞠躬,竟然没有一名学生道谢。小学是人生重要的启蒙和身心  相似文献   

14.
倘若生活在乡村田野间,蚂蚱随处可见,并不足为奇.应当说,<向生命鞠躬>只是写出了生活中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可却有着实实在在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常人眼里,蚂蚱是害虫,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小动物,但它悲壮逃生的一幕却足以震撼每个人,以至于让"我"和儿子"呆呆地盯着","并为之震惊",并且"下意识地鞠躬".  相似文献   

15.
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主张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同等性,应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德育功能。本文以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为研究主线,从先识器而后文艺,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爱与奉献三个角度的音乐教育思想出发,探讨李叔同"人格教育""主体教育"思想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超勤 《广西教育》2011,(32):28-29,38
早晨上学时,谦和儒雅的徐元生校长站在校门口,微笑着向每一位走进校门的教师和学生鞠躬问好,场面温馨感人。这样的微笑、问好、鞠躬的动作,他每天重复无数次、,却依然乐此不疲。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天桃实验学校工作不久的钟皓,偶然中得知徐元生此举的深意。  相似文献   

17.
王红灯 《云南教育》2007,(7X):40-40
据7月5日《重庆晨报》报道,在3日晚上巴蜀小学举行的六年级毕业典礼上,校长廖文胜亲自为486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并向毕业生深深鞠躬祝福。面对校长的一次次鞠躬,竟然没有一名学生道谢。  相似文献   

18.
《华章》2007,(10)
【新闻】面对校长的486次鞠躬祝福,十多岁的小学毕业生却连一声"谢谢"都没有。7月3日晚,在重庆市巴蜀小学六年级毕业典礼上,校长廖文胜亲自为486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并且深深鞠躬祝福。然而,多数学生显得无动于衷,领  相似文献   

19.
"鞠躬"是动宾离合词,"鞠":弯曲,动词;"躬":身体,名词。学界认为它们是非动宾式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实际上动宾关系并不成立,有人指出其离合现象是一种语言的误用。本文从语言发展的角度考察了"鞠躬"及"躬"的使用情况,结合训诂学、语义学、词汇学,以期为"鞠躬"是动宾离合词提供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儿童的礼仪教育日本人从小学习礼仪。幼儿摇摇晃晃开始走路时,第一课就是学习尊敬父兄。孩子要给父亲鞠躬;弟弟要给哥哥鞠躬;女孩子则不论年龄大小,要向哥哥和弟弟鞠躬。鞠躬有详细的规矩和范例,比如,要知道向谁鞠躬,还必须懂得鞠躬的程度。鞠躬的方式很多,从跪在地上、双手伏地、额触手背的最高跪拜礼,到简单的动动肩、点点头。一个日本人必须懂得在哪种场合该行哪种礼,而且从孩提时就得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