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最有滋味》第四段(5—7节)紧扣课题,层次分明地叙述了作者对劳动的三点体会:①首先是我们过年的那一点费用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来得硬正。②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③劳动会使我们的心思细腻。由于课文写的是旧社会的事,作者的生活环境与现在不同,加上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好,缺乏劳动,要理解这三点体会有一定的难度。如何突破教材的这个难点呢?我们认为可采用设问、对应、对比、点拨、分步引导、联系实际等方法来层层剖析。  相似文献   

2.
这篇阅读课文是一首歌词,通过描述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活、劳动、向往未来的情景,说明劳动使人民的生活变了样,劳动创造了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表达了作者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板书展示了歌词三小节的内容,便于帮助学生按“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未来”这三个方面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劳动创造财富,财富面前有索取。劳动和索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然而,在人类追求财富的进程中,对劳动与索取的追求存在境界高低的不同。第一层劳动境界是劳动小于索取。当人们的劳动小于索取时,他们就无法生活,社会就无法存在;第二层劳动境界是劳动等于索取,这样的社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人们的生活水平处于温饱、半温饱状态;第三层劳动境界是劳动大于索取。如果劳动大于索取,那么社会可以通过扩大再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使人民生活才会步入富有境地。三层劳动境界中,我们理应追求第三层劳动境界。在这一境界生活的人们,他们把多劳动看作快乐的事情,把作贡献、谋幸福作为人生头等大事,做真、做实,不留遗憾;同样,他们把少索取视为最欣慰的事情,把多  相似文献   

4.
九册第6课《在希望的田野上》是由著名词作家晓光创作的一首歌词 ,其语言生动优美 ,叙述了“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活、劳动、向往未来的情景 ,说明劳动使人们的生活变了样 ,劳动创造了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表达了作者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歌词共三节 ,分“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未来”三个方面的内容 ,理解歌词内容的含义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这首歌词 ,是教学的难点。下面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课前播放歌曲 ,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课堂氛围是指课堂充满着的一种气氛。它应是教和学的情感基础。教…  相似文献   

5.
《多少人为了我》是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教学目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6.
本来,作者的籍育对作品并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随便把作者的老家搬来搬去,我们也没有这个权利。然而— 杜甫:湖北省襄除人。(初中文学裸本第一册,第41贾) 杜甫:柯南省巩县人。(初中文学裸本第三册,第16叉) 艾青:浙江省金华人。(初中文学裸本第三册,第181夏) 丈青:浙江省义.斋人。(初中文学蹂本第三册教学渗专‘,第141夏) 这是“百家争噢”各抒己晃呢,还是某些编斡同志工作上的粗枝大叶? 服我们的爵人有个抗一的籍贯吧!作者“搬家”@唐云生 ~~  相似文献   

7.
《劳动最有滋味》(第八册)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老舍先生的作品《贺年》。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真实具体地叙写了儿时为筹备过年一家人的辛勤劳动的事,道出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启迪人们要热爱劳动。作者一下笔就直言自己的体会“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紧接着用“肯劳动,连过年都更有滋  相似文献   

8.
"劳动创造了人",这是理论界经常引用的恩格斯的一句话,但我认为简单地提"劳动创造了人"是违背恩格斯的原意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劳动"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恩选集》第三卷,第508页)不难看出,恩格斯讲"劳动创造了  相似文献   

9.
竞选     
<正>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是班会课,我们竞(jing)选了班长、副班长,还有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最后,我竞选上了劳动委员。这次竞选,我们班共有三位同学竞争劳动委员。我的竞选宣言是:要是我能当上劳动委员,我会做到不管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了解词的基本特点。三、教学重点通过读词、赏词、想象,感悟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分析]《为我们服务的人》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幸福生活"的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观察,认识各行各业的意义,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以及  相似文献   

12.
阎石教授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被许多高等院校广泛采用的获奖教材,为了适应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贯彻国家教委87年颁发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者又对该教材作了全面修订,第三版于198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们采用该书第三版的教学实践表明;与该书初版和其他数字电路类教材比较,《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以下简称《数电第三版》)确是一本颇有特色的数字电路课程教材,值得推广采用。特色之一是将《数字逻辑基础”一章提前,置于“门电路”之先讲述。多年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门电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有三个命题:第一,人能劳动;第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除了使我们对什么是人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外,还使我们从人的本质的角度对劳动、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人的需要及中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个人成为更加自觉上进的人。  相似文献   

14.
曝光台     
作者纪桂发一稿两投损害了读者的利益。该作者的性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一文登于本刊98年第5期.同样内容又刊于(中学生物教学)98年第2期。举报者浙江嘉兴市周老师等。纪桂发曾在5月中旬来信要求撤稿,但此时的本刊第五期早已通过了审稿录用、删节修改、排版、打印、三次校对等一系列程序,进入付印、装订阶段。若要撤稿,就会使从未误期的本刊因此而延迟出版.再说纪老师是绝对不会愿意付本刊几万份的印刷、拆装费的。有的作者不了解一篇文章的发表需要编者反复多次的劳动,重复刊登一篇文章不单使我们一系列的劳动成为无…  相似文献   

15.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因此 ,我们学校、教师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对学生进行劳动素质教育和培养时 ,要结合学生实际 ,贴近学生 ,将学生带进劳动 ,使学生增强劳动素养。在农村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呢 ?笔者通过探究 ,以下做法 ,效果很好。一、劳动教育同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这里所说的“生活” ,主要指学生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结合日常生活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主要有两条途径、分三个阶段进行。两条途径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阶段为低年级(7~ 8岁 )、中年级 (9~ 10岁 )、高年级 (11~ 12岁 )。不管是…  相似文献   

16.
一张捷报八月一日下午,我校门口出现了一张振奋人心的巨幅捷报:高三(一)胡勇、高三(三)芮玉珍、高三(八)徐崇福等三位同学勇敢地响应党的号召,决心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在农村安家立业,创造生活。他们并一致表示:决心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改变农村面貌,从劳动煅炼中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新式农民。消息立即传开了。正在反右派斗争战线上胜利进军的教师们个个惊喜交集地说:“这是意外的喜讯。”“现在业务战线上开花结果了。我们要在两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为我们诠释了生活中最朴实,最动听的音乐,是因劳动而生的音乐。体现了底层的劳动人民为了美好的生活而辛勤劳作的精神。(心欣)很信奉“苦难的经历是一生的财富”这句话。十八九了,我一直为自己苍白的人生经历感到遗憾。高中毕业的暑假,我决定去打工,我自以为同学每天课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劳动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现代社会,培养劳动观念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家里你们经常劳动吗?在这里,我们请江苏省通州市石港小学三(3)班的同学们来谈谈关于做家务的想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自立 劳动供给我们的不止是衣食温饱而已,它给我们的是生活本身。(如果摆害,就要自己去劳作.靠别人的劳动成果游手好闹.或惜此发财过舒适生活是没有意义曲。)提问 提问应当掌握好分寸,以免使询问变成盘问。(谈话中善于提问,必船多有受益。所提问题.又悟是被问者所长.则胜过直接恭维。过不仅能使听者获得教益,也能使说音尊到愉快。)西方哲理漫画@王玉北 @韦尔乔  相似文献   

20.
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的事业与生活的精神支柱 ,使全体人民做到有理想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四有”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 ,尤其是我们的青年 ,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 ,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 ?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 ,有马克思主义信念 ,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1 1 0页 )。如何正确认识理想和信念形成的规律 ,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一信念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