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是有关几何形体的形状、特征以及性质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几何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又是在直观获得的表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在不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比较、整理、概括之后最终形成比较系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小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是:"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念—形成概念"。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发生和发展过程。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参与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呢?一、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建立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  相似文献   

3.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如果能用足用活各种直观教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也能为小学生今后学习初等几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怎样用好直观教具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两点粗浅认识:一、用足直观教具所谓用足直观教具,是指在几何知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对大量具体形象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表象,从而较完整较深刻地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例如,小学数学课本中,面积的定义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物体表面是很关键的一词…  相似文献   

4.
几何知识教学中概念较为集中,从线、角、面、棱、顶点到周长、面积、体积以及众多形体中的各部分名称等,都是基本概念,重视这些概念的形成教学,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直观操作、建立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的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小学里的几何初步知识基本上是属于直观几何,因此,在教学几何概念或形体特征时,  相似文献   

5.
小学几何概念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几何概念的高度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正确解决这一矛盾,是小学几何概念教学的关键。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学习了一段时期的数学,但一般仍习惯于直观的现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小学的几何概念教学必须以学生直接感知的具体形式为依据,面不是以抽象的语言词汇为依据。教师应该从感性直观入手,通过演示,通过学生亲自看看、比比、画画、量量等感知活动来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抽象化而形成正确的几何概念。根据教学心理的分析,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6.
徐晓良 《生活教育》2013,(12):52-54
摘要:几何概念是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形成与反映,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单位。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四个教学策略入手,一是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获得对几何概念的充分感知;二是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获得几何概念的表象;三是让学生正确理解、表征几何概念;四是巩固概念,形成体系,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几何概念。关键词:小学生;几何概念;形成;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进行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建立空间观念,形成基本技能等,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按照儿童认识规津进行,既要重视学生记忆概念的表述,又要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在参与中形成和掌握概念,教学时应抓好以下四个重要环节:一、充分提供感知与形成概念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以及它们的联系在头脑中有一初步反映,在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某一事物的感性形象(表象),这是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因此,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教具演示,…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是按"感知——表象——概念——应用"的认知顺序进行的。其中,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和初步概括性的双重特性,是感性经验抽象为理性概念的桥梁。当前,数学教材较多关注数学感知的组织与数学概念的揭示,而略去了数学表象的提示,不少教师据此淡化甚至排斥表象教学,导致表象经验缺失,数学思维活动不流畅甚至断层等,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建构。如何强化数学表象教学,有效搭建认知桥梁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的一环,是打好学生教学基础的关键。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直观的感性强的知识,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的理性知识。因此,进行概念教学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从直观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科学的概念。根据小学生形成概念的心理过程和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采用”感知-表象-概念-深化-系统-运用”的教学思路进行概念教学,能起到优化概念教学的作用。 一、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感知是人们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运用感性材料,建立表象小学生从对几何形体的感知中获得了印象,并保留在头脑中成为表象。表象的重新组合或再造的心理过程,是学生空间概念形成的重要基础。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重视启蒙阶段对几何图形的观察。通用教材中几何知识是结合认数与计算编排的,一年级结合认数出现了三角形、正方形、立方体以及圆等图形和直观教具,出现这些图形不仅仅只是为了认数,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一年级有这么一个习题:要求学生在下图中找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个数,这个集合图里的图形,排列杂乱,大小不一,既有标准图形,又有…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概念的理解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尤为如此。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容易接受、理解直观的感性知识,而对抽象的概念,往往困惑不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有利于形成概念的问题意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意境之中,去体验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在逐步建立起概念的表象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概念。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为让  相似文献   

12.
一、提供必要的感觉材料,是揭示事物特有属性的基础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的.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必须有一定的感性材料.有了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并将这些个别属性结合起来考虑,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这就是感知阶段.感知过的事物在脑子里的反映,就是表象.感知和表象都属干认识的感性阶段,是形成观念的基础.再通过对一类事物属性的分析、比较,认识它们共同的特有属性,舍弃它们非共同的特有属性,然后把这些属性加以概括,就形成了概念.这就是认识的理性阶段.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用语是指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到某些物体所感知的一种几何初级概念,如“角”是尖的,“点”或大或小,“线”或粗或细,“面”或厚或薄……。由于日常用语有时与几何概念用语有相同之处,因而小学生在开始学习几何概念时往往会以日常用语来取代数学概念。这是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日常用语对数学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更加要求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经历数学事件的产生过程,这一要求使得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显现,只有将这些冲突进行转化,才能展现真正精彩的课堂。1.儿童认知与学科知识的矛盾冲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以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同时对感性材料进行不断地提炼,通过操作等活动逐步建立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循序渐进,调动积极性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通过直接的感性表象掌握概念。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兼之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极强操作性,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发挥其主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意识,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阎勤 《江苏教育》2008,(14):16-16
一、教法与儿童的认知规律相统一 儿童的认识规律通常是:从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从这一规律出发,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具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支撑。在教学中,学生的感性材料主要是在直观的教学形式下,通过感知等心理活动而获得的。因此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一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感知--表象--概念"是儿童在认知中的一项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跟这一规律相符合,学具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课变为在课堂中主动地学习,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去感知大量在直观上存在的事物,能使学生获得对知识产生感性的认识,形成所要学的知识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事物的学习过程中,最终能概括出所探索事物的本质,形成对知识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8.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而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密不可分,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再现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离开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因此,如何帮助小学生树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一、利用直观教具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建立形的初步表象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如:观察五角星、三角板、扇子等实物的角,从而得出“从一点所引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一”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只有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参与整个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活动中,逐步把新知内化,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下面就如何在概念、法则、应用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概念教学,重在概括   小学生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是:感知材料,建立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运用概念,加深理解。在概念…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常常要借助具体的事实和已有的经验,从获得的知觉、表象等感性材料中概括出数学概念。因此,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应贯穿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抓好引、讲、练、用四个环节。一、“引”就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数学教学中若能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选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