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齐物论》,庄子开篇用“吾丧我”引出对物我对待的反思;而后通过“彼是方生”,说明物我其实为一;最后将“彼是方生”推衍开来,与“齐物论”这一标题遥相呼应,“齐物论”指的是物与论之齐一不二。整个《齐物论》中,探讨的都是物我对待这一问题,而最后物我对待的解决之道,依然落脚到开篇的“吾丧我”之上。  相似文献   

2.
庄子《齐物论》篇中涉及齐"物论"思想。"物论"就是以儒墨两家为代表的百家争鸣的情态。庄子针对"物论"不齐的情形,分析"物论"不齐的原因,进而认为从道的角度讲,物论本齐,各任其性,各其分,"齐物论"思想的主旨是"听其不齐而自齐"。  相似文献   

3.
庄子·齐物论》篇主要表现了"吾丧我"和"万物齐一"的主题,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吾丧我"是"齐物论"的前提,其本质是"万物齐一",至高的追求是"逍遥游"的无待境界,它启示人们摒弃人类自我中心主义,自觉遵循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4.
"吾丧我"是《齐物论》中的关键词,前人的阐述中有不同的理解,然鲜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阐释。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齐物"是与何相齐,及"吾丧我"与深层潜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三籁"与"吾丧我"两者间看来似乎毫无关联,《庄子》研究者均未注意到这个问题,实则三籁之喻正是庄子对于"吾丧我"情况之解释。本文尝试根据《齐物论》文本对"三籁"与"吾丧我"关系做以梳理。  相似文献   

6.
许立权 《学周刊C版》2014,(7):233-234
“吾丧我”是《齐物论》中的关键词,前人的阐述中有不同的理解.然鲜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阐释。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齐物”是与何相齐.及“吾丧我”与深层潜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齐物论》为庄子内篇中重要篇章,体现道家哲学的中心思想,历来认为是庄子自。根据司马迁《史记》没有记载此篇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再通过《齐物论》与《老子》、《慎子》等比较,其言论多有相类之处。从作年代看,《淮南子》有关言论为《齐物论》作注,《齐物论》产生不迟于《淮南子》;从《齐物论》综合《老子》、《慎子》及公孙龙子诸说看,其作年代不得早于战国晚期,可见《齐物论》非庄子自。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历年注《庄》者对《齐物论》的题解 ,按照注者理解的角度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种六小类 ,然后分别分析“论”、“物”、“齐”三个字 ,认为庄子“齐物论”之本义应为 :以“道”齐物  相似文献   

9.
《齐物论》以"吾丧我"开篇,理解它是把握庄子"齐物"思想的第一关键。如何理解"吾丧我"会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语言层面,包括从语法角度分析为何在同一句话中使用两个不同的第一人称代词,从语义角度分析"吾"和"我"在含义上的差别。二是思想层面,从《齐物论》的逻辑脉络、内在体系理解"吾丧我"的意义。通过二者结合才能真正把握"吾丧我"的内蕴。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重分析了《齐物论》文中所提出的"吾丧我"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力求从"吾丧我"的角度来解析《齐物论》一文的内在理路。认为,"吾丧我"概念中虽然包含了形、心两个方面,但《齐物论》一文主要侧重阐述的是"丧心"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自然"一词在郭象的诠释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郭象在《齐物论注》中,通过对"吾丧我"的自然诠释,展现了物自然其所然的形态;用物的自然之境来观照人,强调人的自生自是;用自然来诠释名教,强调人应"各当其分";用自然来批判社会文化现象,否定社会文化上的是非纷争;用自然来诠释"道",强调"道"之自然"独化于玄冥"。郭象对《齐物论》的自然诠释,是其自然哲学体系中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2.
《齐物论》在整个庄学思想中至关重要,对"齐物论"这一范畴的理解不但要从"物"、"论"着眼,而且还应该重视"言",即庄子的语言思想。事实上,"与道偕游"不但要物我齐一、是非混同,还要取消语言对人心的撄乱,因为彼是莫得其偶,言论无疑鷇音。  相似文献   

13.
要把握<齐物论>的主旨不能仅仅限于此篇章的文字说明,而要透过文字表面达到与庄子思想的契合,用一种整体的观念对庄子哲学全幅的把捉才能真正契会得此篇的真意.庄子哲学是寻求人的精神满足,达到与道冥合,物我两忘,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寻求人的精神家园的学问.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要表达的主旨不是对万物、物我齐与不齐的认识与论断,即不是一认识论的问题;而是站在一个道的高度,以道观之,抛弃物我、彼此、是非的对立,超越人是人非的立场的前提下,实现臻于"吾丧我"之精神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4.
李婧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2):68-70,98
通过对庄子的“齐物论”含义争论的分析,指出庄子的用意在于“使万物齐”而不是“齐各家之言论”,认为《齐物论》中所指的世俗世界是“有分别”的世界,而庄子则致力于破除这种分别;在庄子的视野中,“物化”的境界是介于“有分别”的凡俗世界和“道通为一”的境界之间的。  相似文献   

15.
姚海涛 《文教资料》2005,(33):157-158
要把握《齐物论》的主旨不能仅仅限于此篇章的文字说明,而要透过文字表面达到与庄子思想的契合,用一种整体的观念对庄子哲学全幅的把捉才能真正契会得此篇的真意。庄子哲学是寻求人的精神满足,达到与道冥合,物我两忘,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寻求人的精神家园的学问。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要表达的主旨不是对万物、物我齐与不齐的认识与论断,即不是一认识论的问题;而是站在一个道的高度,以道观之,抛弃物我、彼此、是非的对立,超越人是人非的立场的前提下,实现臻于“吾丧我”之精神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6.
《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一节,曾有庄学家认为应属《庄子》外篇,但论之不详;而对于“故昔者尧问于舜”一节,则未有疑其非《齐物论》文。本文通过对此二节语体风格、思想内容的细致分析,并对古今许多庄学家的有关注释错误作出辨析,认为二节均非《齐物论》本文,不属于《庄子》内篇,而属于外篇。  相似文献   

17.
庄子哲学的主题是放歌生命。《齐物论》是庄子系统责难和嘲讽人类知性的一篇著名文章.其中心是阐述“道通为一”。“道”是天地万物的生命本性或生命世界的本真之境.道通为一即天地万物的生命整体惶。“齐物”要在齐“心”.主旨是化解“成心”及“物论”对本真生命的遮蔽。  相似文献   

18.
《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篇章,它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一个特色,就是问句特多。一篇文章,问句竟达数十,显然是刻意为之,也应该与庄子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本文归纳《齐物论》中问句的类型,结合庄子思想的特点,揭示庄子运用不同类型的问句所起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琴安 《中文自修》2012,(11):46-47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其所著《庄子》中的思想与学说,历来就有争议;但其学说的丰富与有趣,历来就得人喜欢,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为爱《逍遥》第一篇"的诗句。如果说《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那么紧接下来的第二篇便是《齐物论》。而庄子一些最重要的哲学思想,特别是认识论上的一些观点,往往也多集中在《齐物论》中。在常人眼里,世间万物,大小不一,形形色色,姿态各异,即使同一样东西,也有不同处,如每个人的指  相似文献   

20.
作为《庄子》内篇中最为重要的一篇,《齐物论》的枢纽地位不仅体现在篇幅最长上,而且也体现在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上。首先,《齐物论》含有丰富的生态文艺思想,它强调书写自然,反对人工藻饰,追求素朴的文艺观。其次,生态审美的整体性原则在《齐物论》中也得到了深度的诠释。第三,非人类中心主义亦是该篇生态思想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