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原是鲁迅讲短篇小说特点的两句话,我们也可以借用这两句话来概括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过投细微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小说的故事情节自然是重要的但只有故事梗概还不足以构成文学作品,小说等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一定得有更具体、更细致的描写,因为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一谈到短篇小说时,马上就会想到俄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这两位短篇小说巨匠,以他们各自的独特风格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给他们自己民族的短篇小说创作乃至世界短篇小说创作和发展带来如此广泛而深刻影响。但是,当代美国的短篇小说的发展是那样繁荣,那样生气勃勃,无论从哪方面说——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以契诃夫传统为特色的俄国和以莫泊桑传统驰名的法国。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甚至说:“……不止一次,美国短篇小说深刻地影响了别的国家短篇小说的写作实践”。 美国当代的短篇小说家之多,举世瞩目,而在这众多的作家中,美国批评界却把有一位作家称为“美国的契诃夫”。这个作家就是约翰·契佛(John Cheever 1912—1982)。  相似文献   

3.
1984年初春,聂震宁编成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去温泉之路》。在题为《集前书简》的“代自序”里面,他向读者透露了这样的心迹:他把这个集子看成他小说创作“第一个五年”结束的标志;而“第二个五年”呢,他希望当时正束装待行的北京游学,将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元小吉”。聂震宁并非志大才疏,也不妄自菲薄。他含蓄而不甚隐晦地说出了自己创作上的追求,也大方而不失谨慎地给了读者一个预约。  相似文献   

4.
俞秀琳  林其雨 《福建教育》2022,(14):38-39+46
<正>【初次解读】《刷子李》是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选自冯骥才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俗世奇人》根据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创作,刻画了天津老百姓生活(“俗世”)中的传奇人物(“奇人”)。《刷子李》一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主题,  相似文献   

5.
《最后一课》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著名短篇小说,见于一八七三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月曜故事》的卷首。这是作者所写的爱国主义短篇中最为优秀的一篇。它不仅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受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个短篇为什么具有那样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它在艺术上到底有些什么特色呢7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曾多次说到这样的话:“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姓“短”。它具有短中求精,以小见大,借一斑而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艺术功能。因此,作家常常用它来迅速反映生活中某种矛盾和斗争。正如鲁迅所说:“在现在的环境中,人们忙于生活,无暇看长篇,自然也是短篇小说的繁生很大原因之一。”然而,中国当  相似文献   

7.
张春铭 《云南教育》2013,(24):38-41
导读:爱丽丝·门罗成为第13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颁奖词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瑞典学院评价她的作品为“清晰而具有心理上的高度真实,说故事的方式亦精雕细磨”。在4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门罗始终执著地写作短篇小说,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被誉为当代的契诃夫。  相似文献   

8.
一、《邂逅集》,1994年4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汪曾祺的第一本作品集。是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时写的,系沈从文先生所开“各体文习作”课上的作业。 关于书名的由来,作者解释说:“我的小说的题材,大都是不期然而遇,因此,我把第一个集子定名为‘邂逅,。”(见《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本书收入小说8篇:《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囚犯》、《鸡鸭名家》、《邂逅》。《邂逅集》现在已很难见到,今《汪曾祺短篇小说选》中选了原《邂逅集》中4篇作品:《复仇》、《老鲁》、《落魄》、《鸡鸭名家》。“虽然编集时都作了一些修改,但基本上保留了原貌。”(见《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论述了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三个叙事特征:“框架零聚焦 主体外聚焦”的叙事聚焦模式及其所导致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和行动为主体;“展示”的叙述方式导致的读者与故事之间的“直观性”距离;集中与稳定的故事时空。这三个叙事特征共同作用于小说,使契诃夫短篇小说具有了“戏剧舞台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传奇”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戏剧体裁之一.“传”读作chuán.与“宣传”的“传”同音,而与“史传”、“传记”之“传”(读作zhuàn)不同.其它“传奇”这个名称,在文学史上不一定都是指戏剧,如鲁迅编的《唐宋传奇集》就是唐代的短篇小说.“传奇”这一名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涵义,“明清传奇”是指明清两代的长篇戏剧剧本.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简要地作了说明:“传奇之名,实始于唐.唐裴铏所作《传奇》六卷,本小说家  相似文献   

11.
试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而闻名。“无情节”结构是其写作技巧和风格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它突破了传统的小说形式,开创了一种完全崭新的叙述手法,为英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从五个方面对曼斯菲尔德小说的结构特点进行了探讨:一、小说的开头从中间开始(inmediasres);二、细节的安排以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为线索,同时注意时间的转换与流动;三、“粘连”式与“迂回”式两种结构在较长的小说中的运用;四、小说以一个有意义的瞬间的洞察为高潮;五、“负结尾”或“零结尾”。  相似文献   

12.
<正>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常说:“读书是我一生的爱好。”从马列著作到自然科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他无不精研和涉猎。就拿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来说,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读过,并且留有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艾伦.坡是美国19世纪传奇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一生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短篇小说,还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学评论,阐述了他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且比较系统的文学理论,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研究文献。他在文学理论方面尤以其自成系统的短篇小说理论“统一效果论”而著称。他提出“统一效果论”,宗旨在于营造故事氛围和情绪感染力,以达到某种预期效果。为实现这一目的,他提倡采用两种策略:一是限制篇幅,坚决不用无助于营造效果的字词;二是预先构思效果,再为此效果杜撰情节。他的短篇小说《一桶白葡萄酒》充分体现了他对“统一效果论”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4.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有一个中心主题 ,即“瘫痪和死亡”。这一主题由十五个短篇从不同角度加以深化和阐发。其中《阿拉比》这篇的副主题是“宗教的虚妄”。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 ,以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二种视角的互相作用及其与时间结构的交织来解读这一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16.
茅盾的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和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呈现出的是“经验了人生而写作”。中篇《虹》则是由“经验了人生而写”向“分析了人生而写”的转变。《子夜》、《林家铺子》、及“农村三部曲”,是茅盾创作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学发展的丰碑。  相似文献   

17.
垂死的老狼     
胡适在论及短篇小说的艺术时曾说,“短篇小说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不是单靠篇幅不长便可称为‘短篇小说’的。”《垂杨柳》的精彩之处正在于选取了一个独特的交叉点,以一个货车司机停靠路边店吃饭的场景,展示了一幅现代人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画面。  相似文献   

18.
博尔赫斯素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豪尔斯·路易斯·博尔赫斯( 1899— 1986)阿根廷著名小说家、诗人。以一批风格别具的短篇小说进入 2 0世纪世界文学史。其作品充满了幻想、神秘和哲理 ,把短篇小说艺术发展到了精确的程度 ,被称之为“作家的作家”。代表作有短篇集《小径分岔的花园》、《小说集》、《阿莱夫》、《死亡与罗盘》等。作家本人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博尔赫斯的才华并没有用在正道上。他为小说的叙事技术增添了不少新的东西 ,或者说他讲故事的天才是空前的。遗憾的是他把这份天才运用到哲学的探讨上去了。正如他自己所说 :“哲学探讨占据他小说的许多篇幅。”(《…  相似文献   

19.
微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不同于长、中、短篇小说塑造的“典型形象” ,我们借用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可称之为“冰山型人物”。其特征是 :不求大而全 ,但求精而尖 ;以小见大 ,由微知著 ;意蕴大于形象 ,单纯而不单薄  相似文献   

20.
在《聊斋志异》里,对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主要不是指篇章数量和篇幅长短而言,而主要指它在这部短篇小说集题材分类中所占的份量。而如果从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抨击了科举制度的弊病:首先,它集中反映了科举制度的根本问题:这个制度究竟选拔什么样的人才?封建时代,统治者开科取士,总是宣称要“选贤举能”、荐拔真才,以“学而优则仕”为标榜。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