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者戈尔曼1995年在《情感智力》一书中提出了情绪智力的论述,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作了许多的培养尝试。生物学因其学科特点,使她具有丰富的“情绪智力”教育素材。生物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创设教育氛围,开发学生的“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2.
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现。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学生的情感互动,以教材为媒介,以教学方法的运用为手段来实现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带有情绪性。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缺乏,他们不善于以理智支配情感,却常常被情感支配和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可以创造出一个充满积极情绪的教育环境,以取得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效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指出:“当前中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情感温暖与理解是目前学生们感到最为缺乏的稀有品。”确实,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情绪、情感及个性发展的关注,把知识学习看得过重。一方面,教师承包得太多,教师代学生思,教师代学生言,教师代学生做,而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另一方面,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权威”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缺乏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移情原理,尊重学生的情感,那将会引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激情,体验学习生物学的成功喜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水平,根据学生实际接受程度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内容,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合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等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如何才能发现美呢?作为一名教师,应将眼光投向教学活动中。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无处不存在美,无处不是美,而要发现这些美,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索质,提商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是由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要素,  相似文献   

6.
参与教学过程的双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感情的人。学生和教师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过程。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情感的作用。赞可夫在观察了许多教育现象后指出,一个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习与愁眉苦脸地学习,结果大不一样。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习被思维、情感、创造、优美、游戏的光辉照耀的话,学习对于儿童来说,可以成为一种富有兴趣的引人入胜的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焦虑、烦恼、情绪波动都会降低人们的智力水平,而乐观的、良好的情绪,能充分发挥思维潜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特别是老师的夸奖、成功带来的欢乐,会使某些学生产生不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作为一项研究课题,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积多年的教育经历和探索,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笑脸”。虽然“笑”只是一种表情,但“笑”是人与人相互沟通情感的基础;尽管“笑脸”仅可以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笑脸”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教育魅力,比其他的教育环节作用要大。  相似文献   

8.
汪涛 《西北职教》2004,(3):40-40
语是具有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教育在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条件,在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审美教育。确切地说,美育就是以美育人,运用美学理论,美的事物和现象来培养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这种人不仅有美的情感、观念、理想,而且还能进行创造和欣赏美。如何在语教学中达到这一目的呢?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生物的特征”一节,内容及知识特点是基础性强,应通过让学生知晓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等方面将学生带进初中生物学学习的殿堂。由于学生刚从小学升人初中,年龄较小,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对本节教学构想为:①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展示生物的特征,使学生感到直观易懂,让学生体味生物学知识的趣味、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②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视频资料,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生物所具有的特征;③充分利用语言和对课堂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展示教师的优良素质,学生通过热爱生物学教师达到热爱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情商呢?具体来说就是情绪的商数:情绪智力、情绪智能和情绪智慧。它主要指一个人的信心、恒心、毅力、知觉、抗挫力,以及合作精神等一系列与人的素质有关的反映。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语文既是重要的现代信息载体.又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工具,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商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综观现行的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具佳.为语文教师进行情商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它学科难以企及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良情商呢?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来全面地培养人们对美的感情,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净化、人品美化、感情高尚化。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但无论是生命体自身表现的形体、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一致,还是生物群体生存过程中体现的诸种原则中都蕴育了丰富的美感。因此,通过生物学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美(自然美、生态美、环境美),并能感受人与自然的协调美,进而使学生在情感、人品、审美观等方面有所提高。这显然是生物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科教育中全面地培养人的素…  相似文献   

13.
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情感因素。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充满兴趣和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现代智力观及其对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智力观的弊端日益明显,新的智力观应运而生。现代智力观中以多元智力观、成功智力理论和情绪智力理论最具代表性。这些现代智力观,对我国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培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课程改革应以创新教育为核心;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理念;正确的评价观应建立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基础上,要有“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智力培养可以培养情绪智力为“添加剂”。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挖掘教学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材历来是“文质兼美”、“文道统一”。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去实施教学,在对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完成对其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比如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产生景仰崇拜之情或痛恨惋惜之情;分析篇章结构,把握重点语段,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陶冶学生情感;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一、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当前学生中心理压力过重,焦虑、依懒、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必须针对这些情况开展心理指导。如个别谈心、帮助学生建立“帮教对子”等。特别是对一些物理成绩差,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挖苦、不歧视,帮助他们提高,克服“天生笨”、“我不是学物理的料”等思想,使他们懂得“人无完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而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后进生切忌“冷酷无情”、“消极刺激”,力求达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之效。用自己的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逐步唤起他们勤奋学习物理、追求进步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鉴于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和教学研究体会,分析了情感教育对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提出教师在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培养上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指出教师作为“情绪智力”的经营者应具备的素质、应当掌握的情感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特殊教育教师的离职问题是困扰特殊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探讨特殊教育教师情绪智力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以及情绪劳动和情绪耗竭在其间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406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对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情绪劳动是情绪智力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情绪耗竭是情绪智力与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情绪劳动和情绪耗竭在情绪智力与特殊教育教师离职倾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鉴于此,建立以“情感氛围”为导向的交流模式,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智力;重塑特殊教育教师的情感表达,加强对情绪劳动扮演的规范管理;厚积情感能量资源供给,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耗竭。  相似文献   

20.
<正>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情绪有着不稳定的特点,情绪状态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通过开展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稳定学生的情绪和状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并活跃课堂气氛,使其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及信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情感教育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情感方面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中学生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