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有百余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制造”的繁荣与日益对进口装备依赖的矛盾.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与国内资源环境恶化的矛盾使得我国企业不能仅仅凭借“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时代,要积极探索“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即走向“中国创造”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有专家这样认为,中国加入WTO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促进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制造国转变,中国有望继二战期间的“美国制造”和七十年代的“日本制造”后,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中国制造”,谁来制造?首都一家媒体曾发出这样的警示。此话并非危言耸听。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整体素质不高,中、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淘汰落后生产力的今天,“手推肩扛”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了。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3.5%。…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既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也是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贡献最大的行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以上.制造业的出口为我国创造了接近四分之三的外汇收入。目前.“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争取到了比较有利的地位.正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而且在不少领域。“中国制造”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由于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新《劳动法》出台带来的人力成本提高.以及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续写“中国制造”自然成了备受社会各界嘱目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制造业日益凸显在世界市场地位的今天,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中心”已经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历史上几代“世界工厂’’应该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中国目前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中国要打造世界制造中心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篡。  相似文献   

5.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2007年中国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指出:在2006年期间,中国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再创新高,到2006年底,国内制造行业信息化投资总额达到331.2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的283.8亿元增长了16.7%,是近几年信息化建设投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迫切需要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劳动者,尤其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劳动者迫在眉睫,加快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满足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尽管不平衡,但总体情况表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同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呈正比。中国加入WTO并进入后过渡期,中国的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在加快,多种经济成份和经济实体飞速发展。仅民营企业从1989年的7.66万家,发展到2004年的334万家。但中国经济从总体上来看处于“微笑曲线”的下端,主要集中在制造加工领域,附加值低。中国企业要占领竞争的制高点,必须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章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为“中国制造”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奖励》2005,(1):92-92
由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自主设计、上海宏力半导体和中芯国际制造,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视一号”数字电视地面传输芯片最近在上海投片成功。这标志着中国从系统设计、芯片设计到芯片制造、整机制造和应用的完整数字电视产业链已经贯通。  相似文献   

10.
在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进程中,需要将精益求精、不懈创新、笃实专注的工匠精神融入到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这正是当下强调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一位经济学家却说:“一流企业制定(产品)标准,二流企业(按标准)制造产品,三流企业加工产品.制定标准赚大钱,制造产品赚小钱,加工产品赚零钱.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制造企业,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没有知识产权,只能按人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仅次于德国、美国、日本的第四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的制造业仅占全球制造业60%的份额,而德国是30%的份额;中国是进出口贸易大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虽未超美,但已“赶英”,可中国仍不是出口贸易强国。“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原因可以找出很多,但“三技一教”软肋是共通的。所谓“三技一教”软肋,是指技术软肋、技能软肋、技工软肋和职业教育软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卫星能上天,中国的原子弹能成功发射中国的“神舟五号”令世人惊叹,但中国在制造大型飞机方面还没有发言权。然而其中的一个技术领域,这些大型飞机上的一个重要部件——飞机刹车副,却是完完全全的Made in China而且其质量和性能堪称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4.
面对欧美各大超市中铺天盖地的"中国制造"商品,"made in China"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广受认识的符号,它的意涵也逐渐由原来的"代理加工产品"渐渐转变为一个国家内在精神和文化气质的象征。然而,在"中国制造"不断地进步和创造奇迹的同时,"中国制造"在国内遭受着各种更为严峻的拷问——"中国制造"下的小学生从小就被教育写作文要学会撒谎,"中国制造"下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在不久前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正在"由大变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是一场伟大的变革。面对世界性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巨大转变中,中国工人准备好了吗?"中国制造"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唐守忠用他的特殊"绝活"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产品大量畅销国际市场,成为人们衣食住行的必需品,“中国制造”、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成了社会关注最多的话题。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日本。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理由是,在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中,“中国制造”均已在世界市场份额中名列第一。贴牌生产(OEM)的方式,也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境外企业的生产基地。所谓“世界工厂”,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有一大批企业和众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主要地位,甚至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从世…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以来中国的制造越来越关注日本的丰田生产模式,丰田生产方式被奉为汽车生产制造的宝典真经,是继泰罗制和福特制之后在生产组织管理上的重大创新,许多生产企业开始学习和引入丰田生产管理模式,并有一大批企业家和管理者开始致力于将丰田生产模式(TPS)成功转化为中国生产模式(CPS)。确实,成功实施“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是必然的,但这种影响可能并不以激进式和颠覆式的方式出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是一个漫长过程,中国制造的内涵也不局限于高端产业和高科技制造,劳动力市场对产业变化的反馈也具有迟滞性。在考虑中国制造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时必须注意这种情况。职业教育必须在体系设计、目标设计、培养方式等方面对中国制造做出相应的反馈,但这种反馈不是机械对照式的被动反馈,而是结合时代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将发展成为继珠三角、浦东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一个现代化的制造和研发基地、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将出现在中国的北方。  相似文献   

20.
全世界各地“中国制造”的产品无处不仵,中国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而中国制造确实在一段时期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