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扎特是人们所熟知的奥地利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重要人物的代表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生于1756年,去世于1791年,在短短的35年中,创作出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莫扎特的创造是那个时代音乐文化进步成就的最高表现,他采用当时所有的体裁和形式,这种多方面的才能使人惊叹,其中钢琴作品无论在数量上或艺术上均取得很高的成就,在其全部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个音乐家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由于风格各异,在演奏上都有不同的要求。本文着重分析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及其演奏时的要求。一、莫扎特钢…  相似文献   

2.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作曲家之一。《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是他35年生命历程中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以温和、从容的曲风向广大听众倾诉了莫扎特人生暮年的心声。本文通过对作品曲式结构和谱例弹奏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品位一代音乐大师莫扎特的音乐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3.
肖邦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从创作的方法上和对生活的感悟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他也是一位爱国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还带有强烈的民族情感,是唯一一位创作来源于生活的作曲家、钢琴家。这也是肖邦钢琴音乐的魅力根源。  相似文献   

4.
钢琴教学中的本质是探寻作品演绎的客观性、准确性、原创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深层解读音乐历史是基础,定位作品曲式、风格是手段,探索作曲家创作思想是根本,而在钢琴教学中,研究作品音乐思想、培养学生驾驭、把握、表达作曲家音乐思想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金英 《华章》2011,(29)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浪漫主义晚期才传入中国.也就是说,当西方钢琴音乐发展到鼎盛时期,中国才接触到这一乐器.因此,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不及西方优秀作品.但是,中国作曲家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以本民族的音乐语言作为创作的母语,进行了中国风格音乐创作的研究和实践,创作出了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风貌的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6.
古典时期作曲家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在音乐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莫扎特对先辈和声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力图通过对莫扎特奏鸣曲中的和声技法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其音乐发展的脉络,进而揭示其创作风格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高峰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的优秀作曲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至今被人称颂。其中海顿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早期作曲家代表.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是中期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而贝多芬被称为“乐圣”,是古典主义音乐晚期的代表人物。所以说这三位大师代表着古典主义音乐发展的三个时期,我们对他们的音乐作品创作风格的了解,也是对整个古典主义音乐的完整了解。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成为作曲家的第一步,便是创作钢琴音乐,在学习和演奏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时,不仅要竭力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还要认真研究和领会其音乐内涵,把握他的思想脉搏和作品深刻意义,也就是说,要把握住贝多芬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浩瀚如海的中国钢琴作品中,优秀的地域性作品比比皆是,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给钢琴作曲家的创作带来无限灵感,并为之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然而,长期以来,作曲家创作的带有独特地域浓郁风格的钢琴作品是极为有限的,针对各地区钢琴作品进行剖析和研究的专题性文章更为少见。本文对中国民间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莫扎特是一个音乐传奇,在西方的钢琴音乐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能够带领我们深入地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盛行时期钢琴作品的特征和风格,也能够让我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莫扎特传达给我们积极昂扬和自然质朴的情感。本文将重点研究个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并从不同的层面挖掘其音乐创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成为作曲家的第一步,便是创作钢琴音 乐,在学习和演奏贝多芬的钢琴作品时,不仅要竭力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还要认真研究和领会 其音乐内涵,把握他的思想脉搏和作品的深刻意义,也就是说,要把握住贝多芬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2.
自西方的钢琴艺术传入中国近百年来,历经几代作曲家的辛勤努力,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将西方钢琴音乐的优秀遗产同中国民族音乐传统相结合,从中国民族性的音韵中提炼出精华,从传统中演化出中国音乐的新语言,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和超越传统音乐范畴的优秀中国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13.
《第三交响曲》是香港作曲家陈永华在加拿大修读博士学位课程的作品,作曲家当年身在海外求学,在积极学习西方现代音乐技术的同时,依旧探索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并在创作观念与美学倾向上都体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和寄托。对此类作品进行细节性"内部"分析,对我们认识现代世界多元文化对中国现代作曲家的影响,梳理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了解作曲家成长轨迹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首交响乐作品的体裁、结构、旋律、音响、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促进我们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他是"音乐神童",也是十八世纪古典音乐的创始人之一。莫扎特创作了大量作品,在他的音乐生涯中,除了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之外,歌剧也是他创作的重点之一。莫扎特一生创作了22部歌剧,因为其独特的创作天赋和歌剧的优秀质量,他也被誉为"欧洲歌剧史上的四大巨子之一"。莫扎特的音乐剧一直都倍受喜爱,他认为歌剧中最重要的是音乐,因此其歌剧有独特的音乐特点。据此,本文在简要介绍莫扎特生平以及其作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唐璜》对其音乐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浅显介绍了《唐璜》中女高音咏叹调演唱技巧的个人体会。希望对莫扎特音乐特点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音乐知识了解得还可以,但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却有些不尽如人意,给我的感觉就是,学生死记硬背了一些知识,而不知道真正的音乐为何物。可见传统的欣赏教学带来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了。因为它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为途径。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其实,在未欣赏音乐之前,介绍作曲家情况都是徒劳的。可以这样说,学生对一个作品的兴趣远远没有对这位音乐家的生平感兴趣。我们很多的学生都希望老师介绍贝多芬、莫扎特的  相似文献   

16.
歌剧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对歌剧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歌剧《魔笛》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复仇的痛苦》是这部歌剧中最有名的女高音咏叹调。本文对这首咏叹调进行了分析对作品的人物、表演以及音乐特点进行了研究,论证了莫扎特与众不同的创作特点和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7.
莫扎特是奥地利天才作曲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素有“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音乐神童”之称。莫扎特是个早慧儿童,他3岁开始学钢琴,5岁就能作曲、演奏,6岁周游列国巡回演出,7岁在巴黎出版了首批作品———4首小提琴奏鸣曲,12岁发表了歌剧作品,14岁登台指挥大乐队演奏自己的歌剧。他一生创作了600余部不同体裁的作品。其音乐之完美至今令人赞叹,这些作品已成为人类艺术的宝贵财富。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降生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的一个音乐世家里。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曾编写过国家音乐教科书,母亲也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肖邦 (chopin1 1 81 0 - 1 849) ,是波兰民族杰出的爱国主义音乐家 ,是 1 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波兰被各帝国主义瓜分的时期 ,这时人民的民族意识强烈 ,爱国热情高涨。当时波兰涌现的一批爱国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性 ,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下 ,培养了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肖邦以异乎寻常的个性和创造力、想象力 ,把欧州浪漫主义音乐带入了一个新天地 ,并开创了钢琴创作的新风格、新学派。他一生共创作了二百多首钢琴作品 ,包括叙事曲、谐谑曲、练习曲、玛祖卡、前…  相似文献   

19.
音乐美学中的视界融合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音乐美学在构建新的音乐美学体系的同时,对音乐表演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引导。而作为音乐艺术表演的钢琴演奏,要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就必须从现代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深刻理解,在最好地反映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一定的空间进行创造性地演奏。  相似文献   

20.
普朗克,法国作曲家、钢琴家,法国“六人团”的成员之一。他的一生都在音乐创作中渡过,其作品领域涉及了声乐、歌剧、钢琴、交响乐等方面。其中,他创作的钢琴独奏作品有34首,双钢琴音乐6首。他作于1932年的《双钢琴协奏曲》,是20世纪双钢琴协奏曲的代表作,对他所处的时代及他的个人风格而言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音乐史书上,普朗克的名字与新古典主义联系在一起,他不仅是新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