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与早期诗歌对比的方式对昌耀后期诗歌进行分析,探讨其后期诗歌出现的种种精神症候,尤其是从"紫金冠"到"便帽"的精神转变。昌耀在后期开始了痛苦的精神裂变过程:死亡、焦虑、梦境成了昌耀后期诗歌文本的主要精神内容,它们同时也困扰着诗人本身。  相似文献   

2.
[Guo]攸比鼎是西周后期一件重要彝器。其铭文内容反映了西周后期有关法律、土地的一些情况,为研究西周后期法制、土地关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鬲)攸比鼎是西周后期一件重要彝器,其铭文内容反映了西周后期有关法律、土地的一些情况,为研究西用后期法制、土地关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封建社会后期,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封建经济开始解体的历史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在十四、十五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封建社会最迟在清代康熙年间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标志着西欧与中国分别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无论是西欧,还是中国,在封建社会后期商业资本都日趋活跃。但是,西欧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资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婉约派词人的代表。论文重点选取李清照后期最具代表性的菊花、梅花,分两大部分别类分析,并结合李清照创作的时代背景、人生际遇、思想感情以及中国象征文化和西方美学的观点进行论述,阐释了李清照后期咏花词的独到之处,说明了为什么李清照后期笔下所咏之花多咏淡雅高洁坚贞不屈的菊梅。对菊花、梅花的歌咏分别暗含了李清照后期生活的际遇,菊梅的凌霜傲雪,突出她南渡以后刚直不阿乱世挺拔的性格。最后从表现内容及艺术手法上总论李清照后期的咏花词,肯定了一代才女李清照独到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依步入文坛时间不同,将现代女作家分为前后两期。对前后期女作家创作比较:题材上,前期重妇女问题、社会问题描写,表现自我,后期将文学与民族命运相连,着力表现工农兵;情调上,前期忧伤、凄楚,后期昂扬、激越;创作方法上,前期多浪漫的主观情感抒发,后期多现实的客观描写。前后期的创作皆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7.
后期维特根斯坦文献中有不少关于语境的论述,很多学者就此把后期维特根斯坦放在当代语言哲学的语境论中来讨论。源于查尔斯·特拉维斯和詹姆斯·科南特等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境研究,语境论者普遍把后期维特根斯坦视为激进的语境论者。阿尔贝托·伏托利尼、杰森·布里奇斯和丹尼尔·怀廷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文章就此讨论了后期维特根斯坦语境论争论的得失,指出这一争论实质是源于语义学和语用学在哲学上的不同视角,并阐述了把后期维特根斯坦作为哲学语用学以澄清语境论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数字视频技术的诞生,促使了影视后期编辑软件的发展,AE(AfterEffects)等影视后期软件的出现、推广及现在的广泛应用,简化了视频编辑的程序,为繁杂的影视后期编辑工作、特技特效制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影视编辑提供了高质量的画面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煜前、后期词在意象的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其前、后期词作特点具体体现在:由欢乐到感伤、闺怨怀人到家国山河、闲适到悲悯这三类意象的变化。比较分析这些变化,发现李煜后期词已跳出前期承袭花间狭小意象的窠臼,并开始使用抽象化意象,提升了词的情感表现力,又拓展了词境。  相似文献   

10.
李煜前、后期词在意象的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其前、后期词作特点具体体现在:由欢乐到感伤、闺怨怀人到家国山河、闲适到悲悯这三类意象的变化。比较分析这些变化,发现李煜后期词已跳出前期承袭花间狭小意象的窠臼,并开始使用抽象化意象,提升了词的情感表现力,又拓展了词境。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是中唐独具特色的优秀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诗在韩孟、元白诗派外独辟蹊径,自成一派,影响巨大。这与刘禹锡自觉总结诗歌理论是分不开。试以其自己的诗歌理论为指导,以其咏史怀古诗为中心,通过分析其咏史怀古诗内容的旨意含蓄,风格的取境精练、语言警策、想象丰富来显示刘禹锡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2.
弗罗斯特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大多是以农村为背景,语言简洁凝练。对家乡自然景观的迷恋,这一主题颇受生活在19世纪的爱默生的影响。但是弗罗斯特又不完全复制,而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即透过诗歌的表层,你可以感受到他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伟人,他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开辟了文学创作的新纪元,使楚辞成为了“一代之文学”。由于诗人有着伟岸的人格、高亢的激情和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力,所以他用生命谱写出来的诗篇,是他人格的最鲜明、最直接、最完美的表现,他的诗歌形成了富有创作个性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近三十年来,刘长卿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从生平事迹考订,到作品整理校注、诗歌风格特征和思想艺术成就探讨等方面,已取得多方面甚至总结性的成果,并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如诗歌与宗教、诗风与意象和意境、诗风与诗人心态等等,反映了学术界对大历这个渐变时期的重视,以及刘长卿在大历诗坛的重要地位。对其“五言长城”加以审视与肯定的同时,突出其五律在唐诗律化进程中的承前启后的诗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于赓虞是20世纪20年代天津“绿波社”的诗人,1923年开始与同人合出新诗集。他的诗多写绝望的,厌世的,烦乱的,病废的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的较早时期,诗人们还忙于用白话寻找“诗”的时候,于赓虞已率先去诗中寻找生命的感觉,用诗描画生命各样的色泽,在诗中聆听灵魂的声音。他所坚守的“为诗而诗”的艺术观,使他的诗在20世纪20年代就进入了纯粹的诗歌世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纯诗”的先锋诗人。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苏轼的生平和思想历程,重点突出其在磨难和贬谪中不失远大抱负和豪迈胸襟,及被贬黄州时游假赤壁,写真文章,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建功立业的志向。文章从欣赏的笔调指出其《大江东去》乃为突出其艺术成就,赞美其语言造诣登峰造极,表现手法不同凡响,怀古言志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是一位与疾病相伴一生的诗人 ,其病状、病期对他的整体文学有着重大影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眼疾”。白居易的视力障碍与他生来所具有的内省自照性格 ,加速形成一种契机 ,其结果使抒情与说明交织在一起 ,创作了多种表现眼疾的诗歌。把眼疾作为描写的素材 ,在从先秦到唐末的中国古典诗歌史中 ,白居易可谓是独领风骚 ,他从题材到素材吟咏了许多的眼疾表现 ,成功地扩大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深度  相似文献   

18.
李贺的诗歌,在艺术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感情不动人,二是意境不完整,三是风格幽冷险怪。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中,颠倒了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本末倒置,使其诗歌产生了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苏舜钦是北宋中期的诗人文豪,开有宋一代诗文风气.隐逸思想贯穿他一生,是其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至今学界少有人论及.以监进奏院祀神宴会事件为界,其隐逸思想可以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20.
论曹植对中国诗歌的三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植长于五古,并以众多的数量、上乘的质量,确立了五言诗在诗坛的牢固地位;曹植长于抒情,并以强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精湛的抒情手法,结束了中国诗歌在抒情、叙事间的左右摇摆而一头扎向抒情一途;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一改中国诗歌素质简朴的诗风,确立了中国诗歌“U二美”的美学定位和质杉杉、情并茂的发展道路。这三大贡献,奠定了曹植“一代诗宗”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