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燕兰 《大众科技》2010,(5):174-176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文章认为,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精神;要"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说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该书还进一步指出 :“如果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 (既指它的时间长度 ,也指它的各个方面 ) ;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既包括它的教育资源 ,也包括它的社会的和经济的资源 ) ,那么我们除了对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检修以外 ,还要继续前进 ,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所以在 2 1世纪来临之际 ,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学习 ,而且要终身学习。还要有能力教会别人学习。1、“要我学”?“我要学”?学习需要自…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基础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奠基石,人们受基础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近年来,我国已把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那么,面对这么好的机遇和优良条件,做为企业自身办的子弟学校来说,目前状况如何,特别是…  相似文献   

4.
探究,即探知研究,由探及究;是究出原因,究出结果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话耐人深思:“往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回想自己的童年,审视自己的教学经历,我们会发现,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种素质就是探究精神,一种宝贵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萌芽。这种宝贵的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可以推动他走向科学,走向发明,可以成为小发明家,更或许成为牛顿、爱迪生。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更为重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倡:“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其中"学会学习"即是使学生必须具备自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是强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世纪,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的一生无法区分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强调的是“终身学习”。因此,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科技更加发展,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置身…  相似文献   

7.
埃德力·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培养学生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以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地滚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所以,在当代教育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的重心不在教而在学生学,教学生会学,教会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策略,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以培养,这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无疑也是一种推动。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因此,培养学生成为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思维的人,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用智慧统率知识,无论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还是对学生学好物理,以及对未来在社会中做各项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与人共事。其中“学会与人共事”是该组织在我国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与会的各界教育专家一致认为,面对21世纪的教育,不能只考虑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塑造受教育者服务于全人类的理想,理念和社会责任感:要帮受教育者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工作、关心人类事业: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与人共事。这就为高等院校在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方面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高等院校是培养大学生的大熔炉。面对21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真对这一问题阐述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 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在中学生物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21世纪是信息发展的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将课堂教学方式由陈旧的“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相似文献   

12.
张秀琼 《科教文汇》2011,(20):44-44,79
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变化的,在充满竞争的2l世纪要使国家兴旺发达、要使民族进步.“创”是主旋律.“新”是大特点.作为担负培养创新人才的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创新。在少先队活动上一定要体现创新.把创新性、时代性与少年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儿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事.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少先队活动真正成为儿童开放的、丰富的、流动的生活。让每一个儿童自主地选择.积极参与.在体验感悟中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当代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要靠科学技术的创新,靠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归根结底还要靠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的一个薄弱环节。学校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模式单一,教学形式过死,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便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引发的教育观与人才观的重大转变,促使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播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习如何创新知识;要求有科学的态度,还要有创新和怀疑精神;要求有事业心、进取心、竞…  相似文献   

15.
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之风之所以浓厚热烈、创新举措之所以层出不穷,皆因它指明了我们掌握最先进的理论武器、实现最长久的和谐发展之道路,更因各方积极探索,充分发扬以小事见大理儿、用传统演新理的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推动力。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从小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发展,本文从科学课堂的角度谈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合作,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是以集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合作是什么?合作就是团结,就是讲求一种团队精神。"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要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要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提升,让学生的身心在学习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翟晶  王婧 《科教文汇》2012,(4):25-26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学会认知”成为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就是帮助大学生“学会认知”并提升认知效果的切入点.因此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是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终身发展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在近期北师大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中,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归结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素养,又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人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学习型党组织,不是简单的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更重要是通过人人学习、终身学习、超越自我形成一个团队共同愿景,使这个团队充满生机和活力。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进程中,确立“团队学习”理念形成组织合力机制化;确立“终身学习”理念形成学习方式制度化;确立“创新学习”理念形成实践进程应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