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沧州武术文化的长盛不衰,与其地理条件、历史背景、民族构成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京畿之地和南北要冲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沧州是习武之人的汇聚之地,加之,沧州一带自古有习武的传统,明代又有大量习武的回族军功世家迁入,更丰富了沧州武术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培养和激发大学生习武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习武积极性,改善武术动作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武术技能的形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培养和激发大学生习武兴趣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还应稳定和深化大学生的习武兴趣。  相似文献   

3.
胡相扬 《教师》2019,(9):113-113
中华武术借助小学体育课堂这一平台,引导学生习练中华武术,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进一步浸润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文章作者就小学体育课堂引入中华武术,激发学生习武热情,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民族之爱,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围绕小学生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从教学方法入手进行分析小学生习武兴趣现状及影响小学生习武兴趣发展等因素,进行阐述小学生习武兴趣现状及小学生习武兴趣的影响因素,分析小学生习武兴趣提高及武术发展的理论依据,明确小学生习武兴趣主要通过对武术本身,小学生及教师三方面来分析研究。从而找出了小学生武术教学过程的不足,提出了提高小学生习武兴趣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特有的体育运动形式,是具有各民族特色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等体育活动的总称,其中典型的代表是中华武术。人们可以从武术运动中把握中华文化的脉搏.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本文着重从武术的特点、作用及医用价值方面,探析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通过“教与学”双向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进击、技击、防范技能和方法,使广大的武术爱好迅速地加入传统的习武队伍中,培养良好的练武习惯,树立并形成终身习武的意识。长期以来,在武术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武术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少儿习武应注意几个问题内蒙古师大体育系张彩琴内蒙古体育科研所刘保国当前,少年儿童习武者越来越多,少儿武术训练,给教练员提出了新的课题。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武术训练特点和笔者自己的实践,提出以下几点供同行们探讨与参考。一、要习武先习德武术老前辈常说...  相似文献   

8.
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又是推广、发展、普及武术的重要阵地,但在近几年,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的热情有所下降.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师范类院校学生习武动机的调查分析,得出一些较为客观的数据.试对武术在师范类院校中的教学与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我国古代民间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表现在农村武术的空前普及和城市市民武术的迅猛发展.在乡村,私人习武和教授武艺者渐成风俗.在城市,市民习武和娱乐表演相结合,对抗性的角抵、手搏、相扑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全民习武的基础上,武术体系基本形成.宋朝内忧外患的政治格局以及骑兵的缺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阶层的形成是武术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尚武是回族自古以来的民族圣行,凡回族聚集之地,必定习武成风,安徽蚌埠作为回族聚居地之一,也是如此。回族特有拳种查拳、心意拳自民国时期传入蚌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章通过追溯蚌埠回族武术的历史渊源,详述查拳、心意拳的传入、发展及分化,力求完整地展现蚌埠回族武术的历史,并辨其真伪,引起关心回族武术的学者关注,进而共同探求回族武术事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学校武术教学活动的特点,在武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学生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文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课程体系建设进行阐述,旨在树立强身健体、振兴民族的习武目的,培养学生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进而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培养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公民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学校武术教学活动的特点,在武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学生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文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课程体系建设进行阐述,旨在树立强身健体、振兴民族的习武目的,培养学生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进而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培养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公民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集健身性、技击性、娱乐性于一体,尤其对培养少年儿童优秀道德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建国初期,我国教育部就把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教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水平一"至"水平三"阶段,武术主要以套路的形式被列入教材组织教学。本人结合多年的武术教学实践,对小学武术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思考一:用游戏激发学生的习武兴趣。  相似文献   

14.
"初学架端正,再求气韵生.习文兼习武,功到自然成."在安徽省合肥老年大学优秀教师的行列中,有这样一位太极拳老师.他习武多年,荣誉满身;他二十载教学,与学员亦师亦友.他就是国家一级武术师、安徽省武术协会理事、合肥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合肥市老年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王春明. 武法——承师而进修 王春明从少年时期就钦慕武术,1993...  相似文献   

15.
94年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在报告中指出: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在学校中大力开展,并且武术教学要面向学校、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这足以看出武术在学术体育中的作用。然而,随着武术热的降温,大部分学生已失去了习武的兴趣,再加上教学时数短,学生没有基础,这些都给教师上好武术课带来了因难。那么,在课堂上教师怎样运用武术教法,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呢?就此,我们对12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不同的教法,进行对比。同时把总结的教法运用于武术课的教学及武术课外辅导中,以检验教学效果。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镌刻着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衍生成为人们劳动生活的信仰,进而以历久弥新的形式流传下来。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记忆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广大青少年承载延续,民族璀璨的历史沉淀需要在中小学的教育之初被呈现,为此,我开设了武术课程来传承民族精神。一、崇德敏智,加强武德教育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文化形态。"尚武崇德"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武德即为武术的灵魂所在,"未曾习武先习  相似文献   

17.
武有德则成     
正习武是人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青县盘古文武学校作为一所武术特色学校,始终以"德为先,育合格少年;文为主,促素质教育;武为特色,造武术精英"为办学宗旨,开展了以"武修德、文养德、德育人"为主题的优雅德育系列实践活动,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1.武修德。武修德,即通过习武培养和实践武德。武术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能鲜明地反映学生真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法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武术谚语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正确、恰当地使用一些武术谚语,可以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习武实践、提高学生武术意识,并能够达到传授武术基本知识和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徽州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徽州武术蕴涵着丰富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并对传统徽州习武之人形成了软制约;而徽州宗族严密的规范制度对传统徽州习武之人则形成了硬制约.  相似文献   

20.
徽州地域武术:一种民间文化现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徽州特定地理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中的徽州民间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在古徽州,习武风气盛行。徽州地域武术对徽帮的商业发展和徽州戏曲的发展等都有过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