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 搞错?”,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使用的一句口头禅。当一个稍会讲话的孩子说出“有有搞错”时,大人常会捧腹大笑,为孩子既能正确表达意思,又能巧妙运用此口头禅而自豪。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特别是游戏活动中,幼儿会经常使用这个口头禅,这是不足为怪的。 朋友,你是否注意到,当你──一个成年人,或是幼儿的父母,或是幼儿的老师…… 当幼儿对你说“有 搞错”时,你是把它当作一句惯用的口头禅、一句戏言而一笑了之?或是怒斥幼儿“没大没小,什么是 ‘有 搞错’”呢?我认为,不妨多思考一下,从“有 搞错”一语中悟出,点教…  相似文献   

2.
一些报刊上经常报导这样那样的“神童”,最多见的无非是两三岁的幼儿能认识几百、几千个字,能背几十首诗等等。不少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买了大量的书本,教孩子识字数数,有的甚至为自己的孩子“冥顽不化”而苦恼。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了孩子对识字计数的厌恶。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的体会的。  相似文献   

3.
家长大多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去教育子女的。但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家长却常常感到困惑。在此,我想就这个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要让孩子主动活动幼儿是怎样发展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靠大人“教”出来的。因此,教育孩子就要在“教”上下功夫———把孩子关在家里,教识字,教数学,教常识。采用这样的方法,家长费劲不小,孩子却未见得发展得好。这样的“教”会使孩子感到厌倦、乏味,是违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天真活泼、兴趣广泛、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陈鹤琴先生60多年前就指出:“小孩子…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只注重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但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而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结合多年的幼儿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改变方式。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5.
孩子有识字的潜能,但死记硬背不适合幼儿,那么家长怎样引导孩子科学识字呢? 首先,观察身边事物,学习相应文字。美国有种“杜曼式”教学法,用来指导儿童学习文字,充分体现了创设家庭识字环境的优越性、重要性。孩子两岁时,你可以从身边的事物教他开始识字,如“爸爸”“妈妈”“头”“手”等。再逐渐教他认识一些不切身的事物,如“电视”“冰箱”“家具”等。在施  相似文献   

6.
许多家长热衷于教自己的孩子记忆生词,做算术,却忽视了最关键的一条:要教会孩子善于思考。培养孩子的思考技巧应当在学前期就开始。家长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观察、实验、创造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动脑。幼儿天生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逐渐减弱。家长应多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今天幼儿班阿姨讲了什么故事?小朋友为什么哭了?”当幼儿兴致勃勃向你讲述见闻时,千万不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有些家长觉得幼儿太小,没什么可以和他们谈的,其实在培养幼儿思考技巧中,没有什么比启发性谈话更为重要的了。这种谈话内容可以包括与幼儿共同参加的一切活动,而且随时可以进行。吃饭前可以问;“我们今天吃的鱼从哪儿来的?鱼吃什么呀?”睡觉前可以问:“你今天觉得干什么最高  相似文献   

7.
引导幼儿吟诵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琅琅上口的古诗是许多家长对孩子进行文明教育的一种手段,这对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孩子的心灵,发展孩子的语言,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一要激发幼儿的兴趣。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推动儿童去探求知识,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主导意向。有了兴趣,就有了有意注意。幼儿喜欢听故事,家长可以选一些含有故事情节的叙事诗,先讲故事,再教孩子背诗。如教曹植的《七步诗》,家长就可以先  相似文献   

8.
在儿科门诊,常听到医生对前来就诊的患儿家长说:“你的孩子患了缺铁性贫血症。”“你的孩子营养不良。”“你的孩子缺钙。”…… 幼儿长期偏食,缺乏足够的营养素,可引起小儿缺钙、贫血、营养不良。尤其缺钙,是造成贫血、  相似文献   

9.
10多年前的儿童教育强调“3岁定终身”。许多人作了研究 ,发现一个人的智力在 6岁前就已经发展了 90 %,而且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 :孩子是一张白纸 ,你涂上什么色彩与图案 ,他就呈现你所绘制的东西。于是 ,早期教育理论开始倍受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来 ,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早期教育 ,期望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一个理想的孩子。这样的心态和行为也容易导致早期教育出现误区 ,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于是 ,在孩子出生不久就教孩子认字、数数、背诗、算题 ,两三岁就教孩子写字 ,四五岁就把小学的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人甚至主张把小学要解…  相似文献   

10.
我做妈妈     
编前语:“生你,是我的福份/养你,是我的义务/教你,是我的责任———一份对祖国的责任。”这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写给儿子的诗。这位母亲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着儿子。孩子在她的教育下,聪明、好学又懂事。我们读她的文章,常常涌上深深的感动。希望更多的读者也会从中领悟到一位母亲的爱和责任9年前,我做了母亲。望着儿子那可爱的小脸蛋,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同时又觉得沉甸甸的: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自主、自强、自尊、自信,对社会有用的人呢?“孩子不是管的,是教的”我本想可以轻轻松松做妈妈,因为孩子的爸爸是个严父,我相信他会把孩子…  相似文献   

11.
“学会”与“会学”虽只是两个字的颠倒,但却是两种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识结果,教师在教法上注重讲解、示范,幼儿以模仿学习、集体活动为主。由于片面地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幼儿在个体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其观察力、创造力、个性等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而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幼儿的认识过程,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其本身的智慧机能去正确理解人与事物的关系,初步掌握认识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顺着说     
有些新入园的幼儿,每当送他们的亲人离园时,往往会大哭大叫:“我不要老师,我要妈妈。”这时要稳定幼儿的情绪,老师说话就要讲究方式方法,千万别和孩子对着说。如幼儿说“要妈妈”,老师可不能说:“不要妈妈,妈妈上班去了,老师喜欢你。”幼儿听到这样的话,反而会哭叫得更厉害,更不愿意接近老师。其原因就在于此话满足不了孩子此时此刻的心理需要,孩子“要妈妈”,你却要孩子“不要妈妈”,孩子怎么听得进“老师喜吹你”呢!此时老师应用一种关心和同情的口气顺着孩子说。如孩子要妈妈,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七则     
《早期教育》2009,(6):20-21
3岁前幼儿不宜学习“多种语言” 爸爸教孩子四川话,妈妈教东北话,结果女儿到两岁半了还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专家提醒,3岁以下的幼儿需要单纯的语言环境,不宜同时学习“多种语言”。  相似文献   

14.
各类教育     
幼儿教育来稿摘登上完中班的孩子不宜上学前班我教幼儿学唐诗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传诵,适当地教幼儿一些通俗易懂的唐诗是应该的,但在教幼儿唐诗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选诗要合适为了培养幼儿的兴趣,应该选择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5.
邹平 《早期教育》2000,(1):37-37
幼儿在园一天的生活内容十分丰富。我随时随地抓住某一情境,让孩子学成语、用成语。例如上课时,我要求孩子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不能“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玩玩具、下楼梯时,我督促大家依次排队,不要“争先恐后”;吃饭时,我叮嘱孩子们“细嚼慢咽”,别“狼吞虎咽”;午觉中有孩子上厕所,我悄悄地告诉他们应“蹑手蹑脚”,不要影响别人……在每周一谈话活动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说一说星期天到哪里玩的,看见了什么?当幼儿说到“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玩的,看见了山和水……”我就教他们用成语“山青水秀”采表述,当幼儿说到“我玩得都不想回家了”,我就教他们“流连忘返”……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我教幼儿学会了好多成语。  相似文献   

16.
第一,要从小教起。小孩子在小时候,很容易感受外界的刺激,几天大的孩子,倘使他哭了,你去抱抱他、摇摇他,不上一星期,他就非你抱他、摇他不可了。到了五六岁,什么言语的基础,差不多已经打好了;什么做人的习惯,差不多已经养成了。从前有一个人,带了他3岁的孩子,去见一位哲学家,说:“这是我的孩子,今天带来请你教导他,想你定能教得很好的。”哲学家问他说:“你的孩子今年多大了?”他回答说:“今年只有3岁。”哲学家叹口气说:“你送来太迟了。”这位哲学家很有点道理,他很知道儿童的心理,知道小孩子是要从小教的。第二,开始要教得好。开始教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幼儿升入大班,即将上小学,不少家长开始焦虑,纷纷找老师询问孩子要不要上学前班,甚至有的家长说:“幼儿园各方面都很好,但是不教孩子拼音、写字、算术,我担心小学会跟不上。”“我每天回家问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孩子什么都说不出来。”“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孩子每天就是瞎玩。”  相似文献   

18.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明日栋梁。随着独生子女队伍的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不惜“倾囊投入”,渴望将来“子成龙,女威凤”。许多家长在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叮嘱孩子好好学习,多识字,多背诗。有的幼儿园为了应付某些家长,把“拼音写字”,外加“百以内的算术题”,更有甚者“小九九”、“乘除法”也作为对幼儿的“强化”内容,  相似文献   

19.
树才 《父母必读》2023,(10):44-47
<正>我自己都没想到,年近半百,我竟然开始“教”孩子们写起诗来了,而且乐此不疲,至今不忍释手。坦率说,是孩子们写的诗,洗亮了我的眼睛,刷新了我的认知……依我现在对诗的知见,我认为,一个孩子开始“说话”时,就开始“说诗”了。孩子说出的是“话”,同时也是“诗”,只是孩子不在乎,大人也未察觉,于是这些“诗句”就随风飘散了。可以说,落笔写诗之前,一个生命早就已经经历过诗了。所以,我现在也格外珍惜从孩子口中说出来的每一句话,于我而言,这些都是宝贵的体悟。  相似文献   

20.
学做小老师     
针对幼儿喜爱模仿和崇拜老师的特殊心理,我给幼儿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回家后,把一天在幼儿园学的本领教给父母,再由家长把“小老师”的“教学”情况写在联系簿上,第二天交给老师。教的情况包括:(1)教的内容——孩子教了什么,怎样教的就怎么写,按实记录。(2)教的态度——是否认真、耐心。然后,根据每个幼儿教的情况,周末评比“好老师”。评比的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