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池记     
曾巩(公元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等。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仰慕王羲之的盛名,曾专程去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  相似文献   

2.
《墨池记》是曾巩应抚州官学王盛教授之邀而写的一篇杂记,作于庆历八年即公元1048年。文章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寥寥数语,就将墨池的地理位置及来历,交代得清楚明白,饶有生趣。王盛题“晋王右军墨池”六字,并盛情邀约曾巩作记,就是为了借助贤人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曾巩的一篇短文《墨池记》,河北大学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说明”与“有关资料”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认识有不同之处,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4.
曾巩《墨池记》借状写墨池为由,其实质在于"劝学"。本文体现出作者为文从容平实、委婉严谨的风格特色。全文选题虽小,意旨宏大,因事说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5.
《墨池记》是宋代大文学家曾巩杂记文的代表作.在当代几种选本中均有收录,但是存在许多差异之处,辨析差异的成因,一方面能够重新认识<墨池记>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人们在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时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墨池记     
背景链接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等。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仰慕王羲之的盛名,曾专程去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  相似文献   

7.
“羲之之书晚乃善”语出唐宋八大古文家之一曾巩之《墨池记》,意思是说晋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特别好。此句陈述简洁、明了,可谓“语貌不扬”,然此一句在文中的作用却非同小可。一、世人皆云临川城东新城之池为王羲之学书的墨池,荀伯子《临川记》亦记载如是。曾巩不为旧说所囿,敢问“岂信然邪”,理由是“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的王羲之“岂有倘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江西临川)邪?”倘徉肆恣的游历造就了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笔势。而临川至多是王羲之青少年时期客路中的一处,对成就书法家王羲之有…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杂记》选择了以下几篇杂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洵的《木假山记》、曾巩的《墨池记》、苏轼的《超然台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这几篇杂记“从所记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专题导言),各类教参对每篇文章的微言大义都进行了深度挖掘,却很少从整个专题的角度进行阐释。笔者在通览这几篇传世之作后,感觉有一股浓浓的“爱”的热流在每篇文章内潜行暗涌。  相似文献   

9.
作文与做人     
“作文”与“做人”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曾巩在《墨池记》中就曾这样提到:“学则固岂可少哉!况欲学徒道德者邪”,这里的“学”即“作文:,这里的“德”即为做人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六册第24课《墨池记》,是曾巩应人之请为传说中的位于江西临川的王羲之的墨池写的记文。作者就王羲之勤学苦练的精神展开议论,以勉学劝善。文中七个问句,起到加强语气或委婉推测的作用,达到了很好的议论效果。但在课文的课前“阅读提示”中却把这七个问句说成设问句:“重点把握文中几个设问句的意义。”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把这几个问句当作设问句进行分析,我认为是不得当的!请看出现在本文中的这五个问句:①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②岂有倘佯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③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  相似文献   

11.
《墨池记》为曾巩代表作之一,本文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也是如此,目的是鼓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文中8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案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语言婉转沉着的特点。1、“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这是他的遗迹,难道真的是这样么?)作者对于临川城东墨池的传说是否真实可信也存有疑问,用这样一个表推测语气的问句,点到为止,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怀疑,又使托他写这篇文章的朋友王盛能够接受,并且与下文的“岂…  相似文献   

12.
《墨池记》通过对临川王羲之的"墨池"遗迹的记叙,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勤学苦练方能出才能。作者勉励后世学者向王羲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墨池记》第三节……“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教师备课手册》将此句译为: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把它高高地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见。笔者认为此译文不合理。  相似文献   

14.
曾巩历任八州地方官,两度组织指挥救灾活动,一次是1069年任越州(今绍兴)通判时,救助旱灾;另一次是1075年任洪州(今南昌)知州时,救助瘟疫。他写过四篇救灾的文章。1068年河北大地震后作《救灾议》和《议仓》,稍后又作《瀛州兴造记》,记述河北李肃救地震经验。1079年作《越州赵公救灾记》,记赵救助绍兴大旱大疫的措施,曾巩的救灾理念和实践经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古芬阁书画记》以及《眼福编》两书中都收录有曾巩所书《谢康乐咏怀诗帖》,此贴未见载于其他书籍。经作者考证,两书实为一人所编,其中多有赝品,曾巩此帖亦是他人伪造。  相似文献   

16.
《墨池记》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是一篇寓意深长的“劝学篇”。  相似文献   

17.
曾巩的各类散文中,文学性较强的当为“书”、“序”、“表”、“记”。其中“记”又最能代表其散文创作的风格和水平。曾巩的诗文集《元丰类稿》里有“记”(为方便计,我们且称题记文)三卷。若从内容上大致归类,记亭、台、楼、堂的有《醒心亭记》等十八篇;述佛老建筑的有《分宁云峰院记》等七篇;关于水利建设的有《广德湖记》等三篇,写人事的有《秃秃记》等二篇;学记、兴造记各二篇,共三十四篇。这里面,有热情赞颂之辞,尖锐批判之言;也有详细考证之著,周密辩析之论;还有委婉叙述之文,抒怀言志之章:呈现出纷纭多彩的面貌,有较高  相似文献   

18.
北宋学家曾巩的《墨池记》是受当时临川郡州学教官王盛之托所写的一篇精美说理小品。作从墨池着手,以王羲之学书精神和人格修养为主线,层层推进,精辟阐述,思路严谨,揭意深广。其一。由物及事。作开篇从墨池之地落笔,自然引出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仅八个字精当概述了此事,足以肯定墨池  相似文献   

19.
亭台楼堂记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记,它导源于汉魏六朝与亭台楼堂有关的铭、赋和厅壁记。严格意义上的亭台楼堂记在唐五代正式形成,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元结《唐亭记》、韩愈《燕喜亭记》、柳宗元《柳州东亭记》、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和沈颜《化洽亭记》等。北宋亭台楼堂记有了很大的发展,并达到了一个高潮,王禹偁、苏舜钦、梅尧臣、范仲淹、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写了许多至今传诵人口的名篇,如《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20.
清嘉庆《常德府志》根据苏辙《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的内容,推断曾巩《归老桥记》是为筠州刺史柳平而作。这一说法还误导了后来的学者。根据曾巩之文和苏辙之诗的写作时间,及诗与文内容的有关细节,可以判定曾文和苏诗不是写在同一时期,也不是为同一人所作:曾文是为柳拱辰而作,苏诗是为柳平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