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四年级第八册略读课文。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判断出材料的重难点。依据这一要求,本设计紧扣“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感知大意,突破重点,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当下大致有以下三种状况:其一,因为各项考试的命题编制很少涉及略读课文,因此,草草教之;其二,受"将略读课文教得像精读课文是对学生负责"的错误观念影响,精耕细作;其  相似文献   

3.
<正>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重在粗知文本大致的内容,迅速把握文本的大致意思。略读课文教学旨于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同时学习略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入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存在三种状况:略读课文"精读"化;略读课文"选读"化;略读课文"低效"化.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其次要简化略读课文的教学流程,最后要合理设计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略读课文的教学,通常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精雕细琢,面面俱到——略读课文精读化。第二,蜻蜓点水,不求甚解——略读课文泛读化。第三,信马由缰,开放过度——略读课文自读化。1.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原则。2.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发展学生的思维。3.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关注语言表达、重视语言积累。4.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略读课文具有“半独立阅读”的性质,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几乎每个单元都编排有1~2篇略读课文,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凭借与抓手。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把略读课文中的“略读”与阅读方法中的“略读”混为一谈,以为略读课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略读,大致读懂文意即可,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略读课文正是学生主体阅读意识和阅读行为全部释放的对象,在引导学生自我概括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要营造一定的有利于主体解读的学习环境,寻找一种适宜的“学习诱因”,激起学生独立阅读的冲动。第二学段略读课文更应该强调情境的创设,在充满情趣的“自主空间”内,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去学习课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图文对照,了解课文大意和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3…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设计理念《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它在一个专题单元中的定位、阅读目标和阅读方法等都区别于精读课文。"略读"其实是相对"精读"而言的,它是精读所学的阅读方法实践。本教学设计力求突出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自读  相似文献   

10.
一篇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同,占单元课时的零头,一学期算起来,也只不过是十多课时.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认为略读课文是学生"略读",教师可以"略教",甚至不教,让学生自学,把略读课文当成学生学习生活中可有可无的"零食".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荀子说:"略则举大.""略读"是要求学生能掌握课文的大要,能阅读更多的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正略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教学研究相对比较滞后。本文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为例,基于略读课文教学设计的角度,从略读课文教学的内容、问题的设计和略读教学中的迁移运用三个层面阐述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具体方法,以飨读者。一、化繁为简——精心选取略读课文教学内容1.敢于舍弃,"略读"而非"精读"。教育专  相似文献   

13.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相当一部分教师常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上,抛不开精读课文串讲的惯性,放不开手脚,致使略读不"略",包办太多,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很好的提高.那么略读课文究竟该怎样上呢?  相似文献   

14.
一、透视现状精略两难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透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存在以下两种误区: 1.一"略"而过. 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学习要求,没有作业练习,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有的教师就认为略读课文不重要,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能说出主要内容即可,使略读课文一"略"而过.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的教学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把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来教学,从字、词到句、段、篇,一个都不少;另一种是放任学生自己读,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学到什么地步就到什么地步.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略读课文的教学也应有教师的引导,但教师在引导时不是一切从简,而是要敢于省略,要让学生在品读文章的基础上走入文本,获得情感与思想的升华,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设计说明] <诗三首>是人教版高中课标必修教材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的略读课(在必修2第二单元).该教材五个模块的阅读鉴赏部分共安排了20课略读篇目,这些略读篇目除必修1的<沁园春·长沙>放在单元第一课,其他都居于每单元讲读课文后.略读课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是教师指导阅读过渡到学生独立阅读的桥梁;教学操作上应重学生体验,重运用所学,重扩展阅读;教学程序大致为:学生回视单元精读所学→自己或在师生帮助下体验作品→总结单元学习收获(收束单元学习).  相似文献   

17.
略读课文教学一直以来处在两难的境地:教浅了,担心略读变成自读,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深了,课时吃紧,与精读课文混为一谈,给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培养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一定要对略读课文进行全新的认识,积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本文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入手,依托课堂教学实践,科学有效的去实践,从而使略读课文达到预期的目的,促使精读与略读实现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12):39-40
略读课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静观课堂,教师由于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定位不清,措施不力,略读教学中"置之度外"、"若即若离"、"难以割舍"等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徘徊不前。如何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让略读成为提高阅读能力的演练场?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举例阐述略读课文教学的切入点与教学策略,在"领会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把握‘略’的程度、注重后继学习活动的延伸"等方面为略读课文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材]人教版第十册4课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近、理解文字,感受语言魅力的舞台".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只有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释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阅读,才能有更深的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引向对青海湖梦幻般的神奇美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情感,让学生在纯真的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设计说明】《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浅显,但文本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有点长。为了摆脱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略读能力,本课教学设计创设的情境,采用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讲故事的主题活动中提高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综合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