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惠茹 《辅导员》2011,(34):34-35
一直以来,家庭(父母)、学校(教师)、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被认为是影响少年儿童成长的"四大影响源"。根据各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其结构程式依次排列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而随着媒介的快速发展,这一影响因素的结构次序已改变为"大众传媒—同辈群体—学校—家庭"。这使得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承认,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信息来源最广,对思想、心灵影响最深刻的第一影响源和第一影响力。因此,加强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给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教育带来极大影响。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是新时期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题。中学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大众传媒的支持、参与,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大众传媒的娱乐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众传媒娱乐化现象的产生,与市场经济及西方媒介的影响等因素有关。当前电视选秀、学术明星、网络娱乐等大众传媒娱乐化的现象,在改变以往我国媒介重宣传轻信息、重教育轻娱乐状况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当今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产生了越来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发挥大众传媒的价值导向作用.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重要研究课题。应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和大学生特点,将媒介素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素质教育为依托,逐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大众传媒在各行各业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是指运用多种媒介组织和媒介平台,向社会大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一方面大众传媒是思想政治的传播者和传递者,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平台和媒介。本文就大众传媒如何促进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展开讨论,并就公信力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性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媒介环境是由大众传媒构成的影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其实质是信息丰富、变化迅速的现代信息环境。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以其信息容量大、传播路径宽、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优势对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媒介环境的影响下,创造主体应提高其接收信息、鉴别信息、选择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排除消极信息的干扰,有效利用各类积极信息,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的中职生,正处于道德信念和知识结构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等易受影响的关键时期。他们缺乏对媒体正确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而我国的大众传媒对媒介素养宣传有所缺失,以及学校、家庭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所缺乏。鉴于此,本文就中职生媒介素养的特点和如何培养、提升中职生对媒介的认知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能对中职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作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对其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产生着影响。正确认识和发挥大众传媒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处理好政府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对减少事件的危害、降低对公众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民在生活中对精神文明越来越重视,我国的大众传媒经历由报纸、广播、影视、互联网四个不同媒介为主导地位的阶段。大众传媒在这一进程中,不断的加深对国民生活的渗透,俨然成为了现代生活不可缺失的部分。伴随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自媒体将原本的纸质传媒格局完全打破,使文学意识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互联网的广泛包容性更是造成了当代文字多种多样。毫不夸张的说,没有近代大众传媒,就不会有文学载体的改变,不会有文学传播描述的改变,这将对文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大众传媒媒介的发展对文字的影响进行论述,着重于互联网媒介对文学影响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认同的构建中,大众传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媒介评价、媒介融合和媒介宣传等角度入手,对大众传媒在泛长三角地区区域认同塑造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区域认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媒介"公共性"问题日益凸显,而基于此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也成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普遍方式。当我们把公共哲学作为当代大众传播研究的必要视角时,大众传播研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大众传媒的"公共性"问题,大众传媒与公民社会的民主化问题,以及媒介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等难题都可以得到更深入、更有效的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自1986年以来,日本就开始关注莫言.日本的学界、媒体以及普罗大众都围绕莫言及其作品进行了大量的评价,尤其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日本各界的评价状况真实地反映了莫言在日本漫长且曲折的接受过程,也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日本对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媒介技术的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史上的革命。马克思对现代公共传媒及其功能的论述,既体现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意识,也体现了他对未来理想社会公共性价值的建构精神。因此,考察马克思传媒思想的公共性意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台湾当代文学大致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进入大陆当代文学的视野.而关于台湾文学在“当代文学史”中的叙写问题却一直呈现着一种暧昧不明的状态。从刊物等媒介体系角度分析和探索形成此种文学史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市场化因素加上媒介的革命性变化,使文学性要素渗透到文化生活领域的诸多部门,当代文学的"泛化"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与先秦文学的存在状况极其相似。文章将两种文学现象并置并加以对照,考量其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对当下文学的基本脉络加以梳理,从而观照其在新世纪的走向,由此来理解当代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审美文化是异彩纷呈的,也映射出当代大众审美价值观的蜕变。从审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当代的大众审美文化可谓喜忧参半。厘清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两面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文学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审美救赎",对大众审美价值观的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藏现代新闻、出版、教育等现代传媒的发展与当代西藏文学之间的关系紧密,是西藏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语境;西藏现代传媒的发展对西藏当代文学生产方式、文学生态、文学观念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并因此导致西藏当代文学与传统的西藏文学之间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points to sections of the middle-class repopulating the ‘ordinary’ urban public school and whilst there are key differences in how they are navigating public school choices, from ‘seeking a critical mass’ to resisting traditional methods of choice and going ‘against-the-grain’, or collectively campaigning for a brand new public school, the urban middle-class are developing contemporary methods to challenge the existing ways of thinking about middle-class choice. Drawing on this litera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ymbolism of public schooling for relatively affluent choosers in the c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The positioning of public schooling as essentially secular and liberal indicates how the public school is valorised within the contemporary market place. Within a market that tends to undersell the public school, the perceived lack of organised religion and progressivism may be the unique selling point for the cosmopolitan, globalised consumer.  相似文献   

19.
"新爱国主义"现象始于公共事件频发的2008年,后于2019年达至高潮,其艺术表现可概括为"涉边文艺"。"涉边文艺"形成于媒介融合,所谓媒介融合不仅是新旧媒介重新整合的过程,也是国家与公众重新链接的过程。新媒介文艺往往以国际关系为素材和背景,或者以其对公共事务的表征在全球网路中产生涉边功能。因此可以说,新媒介文艺即涉边文艺,它的产生标志着国家和国民的历史性重构。  相似文献   

20.
传媒媚俗与大学生媒介素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文化攻势,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特别在大学生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众传媚出现了媚俗化倾向。要使传媒对大学生教育发挥正面的作用,除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还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学生对媒体信息进行辨别与选择,尽量避免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