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西瓜种植起源的问题,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途径和时间问题。现在一般认为:“西瓜原生于非州……是通过‘丝绸之路’由非州传至新疆的”,后又由新疆传入我国内地。①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在西汉武帝时期曾派海船远航到达“已程不国”,当时中非交通的途径已打开,因此,西瓜“很可能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也就是说是从“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2.
流刑渊源于上古时期的流放制度,经过行政处分到刑罚制度的嬗变,其惩治力度不足的问题一直很突出。宋代在司法实践中,通过流刑主刑及附加刑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流刑惩治力度不足的问题,确保了流刑降死一等重刑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对于汉字起源问题,自古至今,众说纷纭。主要有班固的象形说和许慎的指事说之争。弄清楚汉字的起源,是认识汉字由独体而演进到合体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我们将立足于汉代班固和许慎的六书次第,以期对汉字起源问题进行合理、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5.
在宋代,和买是法定的政府采购方式,不是科配。科买是法定的政府征购方式,是科配。科配有合法科配与违法科配之别。合法科配以科买为主要形式,是指发生在官民之间强制的,同时又是等价的特殊交易行为。违法科配是指官府在同民间进行交易过程中所实施的一种违法行为,它同时具备强制摊派和非法盘剥的双重特点。和买原是官民之间的自愿等价交易,但由于诸种复杂因素的促使,官府在进行和买的过程中经常实施强制摊派和盘剥,使得和买在事实上演化为非法科配。  相似文献   

6.
宋代以前休假制度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休假制度源远流长,其源头往往与节令、时令日庆贺活动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的休假制度名目多样,诸如汉代的予告、赐告、告宁,汉以后的轮休、省亲,唐代的节日假、旅游假、婚姻假、事故假及其相关的消假、处罚制度等,都为后世的假日制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成为我们今天假日制度的原型。对宋前休假制度的考查,有助于了解我国历史上制度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7.
宋代江西地方官学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的江西*,人文学荟萃,教育昌盛,文化发达。宋代江西地方官学教育的繁荣是这种盛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本文拟对宋代江西地方官学略作考述,以求教于大方。一唐末五代,中原战乱,而江西却基本保持着和平与安定。南唐时期由于江西的富庶与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使得大批士人纷纷归附,不少地方官学得以保持延续或创建扩大。据统计,隋唐五代有确凿记载的江西地方州县学为11所,且  相似文献   

8.
moj mdi]long xibog dizhgn shi y6u dchn gud真是有点 怪:t Shl xi6ng yo di无“十”想 要买V6U Shl PlOD VOO ffiol’full4,orywgr7O——茵;tA$0?i,t S卜fobRd口id无“十”便读买V6U Shf b旧R do idj“2‘,,“$‘,,9317am1M\0{$。“买”和“卖”@亦然  相似文献   

9.
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七朝建都,特别是宋代,建都开封时间较长,影响较大,当时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代政权,先后扫平南方割据势力,使全国又出现了相对的统一。宋代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工商业的发展更是空前的,城市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对文化生活提出更多的要求,文艺的服务对象和表现范围有了进一步扩大。以绘画为职业的一批画师(其中多数人带有手工业者的特点),以其作品供应市场。当时不止宫廷、衙署、厅堂用绘画装饰,酒楼、茶肆也挂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政府机构,自秦汉以降,历朝有别,却总不离秦三公九卿和隋唐三省六部的大格局。俄国则不然。自十六世纪上半期至大彼得改革,实行了近两个世纪之久的“普利卡兹”(ПРИКАЗ)制(中译衙门);此后才是彼得所创的“委员会”制和近代的内阁制。近百年来,苏俄学者对“普利卡兹”历史的研究,著述甚丰,存疑之处亦颇多。能取得一致认识的,是关于该制度的实质和特点两个问题,即:“普利卡兹”是中央集权国家的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118页:“1898年,美国……掀起了美西战争。结果,……古巴在事实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美国资本也大量渗入拉丁美洲,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这就是美国‘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主义政策。”笔者查阅资料,1901年~1908年,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他宣称“应付国际关系的正当办法在于嘴里说话温和,手里要提根大棒”,才提出和推行“大棒政策”。1909年~1913年执政的塔夫脱总统提出“金元外交”政策。由此可见,“大棒”和“金元外交”政策在19世纪末并不存在,而课本讲述自美西战争开始,美国就推行“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  相似文献   

12.
《家教世界》2009,(2):6-7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与盛温如是好朋友。有一天,朱熹到外面去散步,半途中正好碰上了好友盛温如。朱熹便搭讪道:"温如兄,你提着竹篮急急忙忙地干什么去呀?""我去买东西。"朱熹一听便乐了,答着说:"你怎么买‘东西’不买‘南北’呀?"盛温如笑笑说:"你这大学问家可就孤陋寡闻了吧?难道你不知道中国的阴阳五行?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东边属木,西边属金,南边属火,北边属水,中间为土。我拿着竹篮自然不能买‘南’‘北’,只能买‘东’‘西’啊。"朱熹听后,心里十分佩服,对他说:"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朱熹接着又问道:"你买这么多的‘东’‘西’干嘛用啊?"盛温如答道:"今天岳父大人过八十大寿,要好好庆祝一番!""老岳父今年多大岁数了?""八十一个春夏秋冬。"朱熹想起刚才"东南西北"的事来,戏谑地说:"应为八十一个春秋。"他刚一说完,两个人都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盛温如,用"东""西"两个方位来指要去买的物品;朱熹则用"春""秋"两个季节,代指年岁,两人都运用了借代手法。  相似文献   

13.
“编辑”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公认,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编辑学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出版一批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发表了很多水平较高的学术论文,逐步形成了一支致力于编辑学研究的队伍。在众多的研究成果当中,关于“编辑”的概念是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以致于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共识,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1](P45)。为了提高对“编辑”这一概念的认识,本文对古今中外有关著述和工具书中的多种界定进行分类汇总,旨在为形成理性的“编辑”概念提供研究素材。一、古代中国对“编辑”的认识(一)“编”、…  相似文献   

14.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并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并在以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谓“买扑”?买扑又叫“扑买”,“买扑”是指民户以竞争方式承买官府的各种经营性企业,税场,酒业,盐业和河渡的经营权、收税权。类似于近代的租赁承包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在唐代末年已经出现,到宋代,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几乎广泛存在于宋代官营经济的各个领域,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现象。本文就宋代河渡的买扑问题进行探讨,以分析买扑这种经营方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假借”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借,位列“六书”,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休宁戴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用字之法;另一派,以高邮王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造字之法。假借是依语音之同而借文字中已有的同音字字形来为新出现的语词造出新字的方法,在甲骨时代已大量出现。这一造字法的出现解决了早期汉字使用象形类字无法表达抽象概念的局限,促成了汉字体系的完善,也为后来形声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后世对假借之法使用过滥,使文字不堪负荷,大量的语义共一字形也给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通过为其加义符造形声字的方法分流其不同义项,假借之法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通假”是一个经常被与“假借”相混的概念,但它只是一种用字之法,与假借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先生在《咬嚼字》一(高语二册)中阐明了“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并“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推敲”的典故最早当见于唐人韦绚撰《刘公嘉话录》(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又见于五代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宋人计有功《唐诗记事》、阮阅《诗话总龟》。阮阅之言最为简洁: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人们跨过外白渡桥、乍浦路桥、四川路桥和河南路桥到苏州河以北的地方去,常说“到虹口去”。“虹口”,似乎是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河北岸一大片区域的代称。解放以后,上海专门设立了“虹口区”,在虹口区境内至今还留存着一条叫“虹口港”的曲流小浜。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转型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是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初次启动,然而这次整体性转型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本文拟分三部分来描述和解释这个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课题。文章首先比较宋代与盛唐的经济实力,展示宋代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中的地位;然后通过宋代工商社会的肇兴,原始工业化的启动、城镇化的扩展及海外贸易体系的兴盛来论述宋代已经具备了转变的基础;最后解释为什么中国从传统到近代转变的首次进程半途夭折,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