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尧舜禅让与篡夺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自王玉哲先生在《历史教学》1986年1期发表了题为《尧、舜、禹“禅让”与“篡夺”两种传说并存的新理解》的文章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注意.万九河先生最近在《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4期上发表了《怎样看尧舜禅让与篡夺的关系》一文,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王文》中认为,历史上“禅让”和“篡夺”两种截然相反的传说史料价值是相同的、都含有  相似文献   

2.
关于尧舜权位继承问题,或云禅让,或云篡夺。在历史上主禅让者占优势,主篡夺者亦不乏其人。禅让之说,首见于《尧典》,亦见于《墨子》、《孟子》,以及《荀子》、《吕览》等书,其中以《孟子》所记为最详。它一直成为历代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篡夺之论,主要见于《韩非子》、《汲冢琐语》、《山海经》等书,其中以《韩非子》  相似文献   

3.
《唐虞之道》是一篇专门鼓吹禅让的儒家著作,其抄写流传的年代在孔子之后,孟、荀之前,极有可能是孟、荀等儒家后学讨论禅让这一话题无法避开且需有所回应的前代参考文献,要准确、深入地厘清儒家学者在禅让这一话题上的历时性讨论,就需要对该文本进行细致解读。本文主要从分析《唐虞之道》倡言禅让的理据入手进行文本细读,其间亦颇涉及文字释读、章句理解以及该篇竹书与儒家传统的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帝战蚩尤,是平定叛乱的军事斗争;黄帝战炎帝,是反对分裂的军事斗争.黄帝总结了两战发生的经验教训,加速了肇造大一统国家制度的历史进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并开始实行了选贤任能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5.
郭店楚筒《唐虞之道》中原始儒家的终极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筒是孔子之后、孟子之前的儒家学的观点。这些作的作距孔子不远。是最接近孔子的学的述。其中《唐虞之道》对禅让制有详细的论述。而其论述。与孔子至为一致。在原始儒家看来,尧、舜的最精华、最核心的问题是禅让。而不是传子。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在于尧舜把利天下看作是第一位的。而不自利用。把利天下看作第一位才能正世。所以。原始儒家认为在政治制度上实行禅让。才是实现圣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大同”终极理想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儒道互补说刘兴林关键词司马迁;儒;道司马迁的思想与先秦诸子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而莫衷一是的问题。有人说他是道家,有人说他是儒家,有人说他政治思想倾向儒家而哲学思想受道家影响,也有人说他融百家为一家,还有人说不能用先秦诸子的思想去范围司马迁的思...  相似文献   

7.
在洪宪帝制时期,主张还政于清室的大有人在。有人认为袁世凯称帝是篡夺皇位的乱臣贼子,也有人认为袁称帝后曾在清末居官的人,在历史上将被列入二臣传中,遗臭万年。日本为了倒袁,也大力支持复辟派。袁死后,日本不再支持复辟派,复辟派跌入低谷。  相似文献   

8.
在洪宪帝制时期,主张还政于清室的大有人在。有人认为袁世凯称帝是篡夺皇位的乱臣贼子,也有人认为袁称帝后曾在清末居官的人,在历史上将被列入二臣传中,遗臭万年。日本为了倒袁,也大力支持复辟派。袁死后,日本不再支持复辟派,复辟派跌入低谷。  相似文献   

9.
<客成氏)主要记述了上古帝王的事迹,内容十分重要,其学派归属也引起了学者的讨论.从儒墨两家典籍记载的尧舜禹禅让之不同的分析、本篇叙述史事的语气及楚地出土的大量先秦文献之类别等方面来看,其属于儒家文献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对汉乐府《战城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经.有人说它叙写楚汉彭城、瞧阳之战(王先谦《汉饶歌释文笺正》);有人说是汉武帝思将帅之作(庄叙相《汉短萧饶歌句解》)也有人说是写汉在朔方抗击匈奴的战争(陈沆《诗比兴笺》);朱乾《乐府正义》则说:“此诗当作于景帝七国反时,怨亚夫之不救梁也.”上述各说均有一宏道理,但都不够确切,难以成为定论.我赞成朱乾的部分说法,即此诗叙述了汉景帝时梁国抵御吴楚叛军的睢阳大战.  相似文献   

11.
黄震是南宋末年“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自己的理学思想作为认识历史的指导,将历史事实赋之以特别的意义,从而形成了历史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即他的历史哲学。本文通过对他的历史哲学的阐述,进而总结他的史学思想的特点,即黄震的史学思想反映了宋代理学影响史学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越南历史上,陈朝以前君位继承的方式大都是父死子继,而陈朝则是父在子继,即内禅。为了保障内禅下政权的平稳交接,陈朝采取了二主权力合理分配、同姓结婚、倚重宗室等相应的配套措施。内禅能够发生在陈朝,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有浓厚的崇佛思想,另一方面与陈朝较少受前朝制度束缚有一定关系。在维持陈朝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方面,内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从表面上看就是政权的交接那么简单,而实际上是在当时复杂历史环境下,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运作的结果。它本身蕴含了历史的诸多面相,这些诸多面相的背后凸显四个主要特征:一是妥协性,即清袁孙之间的妥协;二是助产性,即帝国主义和立宪派起了助产或催生的作用;三是和平性,即无论是清帝退位,还是孙中山让位,权力的交接过程都没有发生大规模大范围的战斗;四是共赢性,指清、袁、孙、帝国主义、立宪派都从中获得益处。民元让位过程所体现出的妥协性、助产性、和平性、共赢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选择是由一国人民根据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做出的决定。创新和弘扬治理理念,必须要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儒学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治理思想以人性论、民本论、中庸观为理论基石。其中,人性论是其哲学依据;民本论是其核心价值;中庸观是其思维方法。系统把握这三大理论基石,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儒家治理思想,对于当前中国推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二程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对《大学》极力表彰,并对《大学》中的概念、范畴、思想进行了辨析和阐发,成为其思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但在经学史上,而且在儒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贡献。二程对《大学》的表彰、推尊和研究得到后来学者的认同,后来朱熹正是在二程《大学》学的基础上,完成了《大学》等四书的并行,使《大学》成为古代社会后期重要经典。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战国秦汉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的假设是任何管理理论的前提之一。科学管理的前提应是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人性假设。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发展史。因而,研究中国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对创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索万进墓志填补了正史的空白,揭开了汉周禅让的内幕。其铭兼地契这种墓志形式也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18.
文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方教育机构。本文以江阴文庙为例,运用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理论,对古代中国教育空间的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文庙作为一个教育空间,其物理空间的生产实践是在国家制度、权力意志、经济资本和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通过相关建筑物的命名与空间环境的营造,文庙空间有效地表征了儒家的教育理想与追求;并且通过官员谒庙、授业课试和定期祭祀等教化活动,文庙所表征的教育空间也得到了儒家知识分子与社会的广泛认同。以史为鉴,江阴文庙空间的生产也为现代教育空间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儒学除了其系统的宇宙观之外,其独特的人性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先秦诸子谈论人性,都比较简单。到了汉代,学者们研究人性开始复杂,通过对人性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研究,进而研究“古今之变,”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研究其“成败兴坏之理(”《汉书.司马迁传)》。到了魏晋玄学时,人性论却为之一变,但是如果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就不难发现,玄学与儒学的人性论却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自春秋、战国以后的秦汉四百多年间的儒家思想原创力不足,但其人性论在整个思想史上的历史意义却很大,它不仅承前而且还启后。  相似文献   

20.
《史记》记载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来源与事迹,意在说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彰显其尊周循礼的积极入世的精神。司马迁的史学观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思想,同时,司马迁有宣扬儒家主张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