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借助男性叙述主体塑造了为男性作家所压抑和变形的妇女形象,并提供了一种典型的男性叙事范式。通过对作者叙述圈套的解构及女性形象批评,充分体现了叙事与性别之间的亲近关系,而且生发了富于召唤性的存在性思考:女人何为?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沉沦》和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我国现当代的涉性小说,由于选材的同一性带来了许多相似的之处,但它们毕竟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作者的笔下,因而显示出不同的审美风格,本文试着从多个角度来比较分析两篇作品。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的《沉沦》和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我国现当代的涉性小说,由于选材的同一性带来了许多相似的之处,但它们毕竟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作者的笔下,因而显示出不同的审美风格,本文试着从多个角度来比较分析两篇作品。  相似文献   

4.
田华 《考试周刊》2009,(51):27-28
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小说一度呈现出繁荣的状态,许多作家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出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的精神追求和崇高信仰。本文作者通过对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重读来重返80年代文学,指出在人性与政治的斗争和生命感觉与道德观念之间的较量中,作家张贤亮给出的答案是前者战胜后者,并讨论了性与政治话语权利的颠覆和重构问题。由此,作者认为张贤亮的系列作品把文化大革命留给人们的伤痕和反思带入到了一个新的空间,给予人们新的精神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贤亮曾经是浪漫张扬、激情澎湃的诗人,却因一首《大风歌》被剥夺创作权力、强制劳动改造,他的诗人才情和青春岁月在宁夏贺兰山的劳改农场一起被消磨殆尽。后来,他通过《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重返文坛,至今还没有哪个作家像他那样细腻、逼真地展现落难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和复杂心理,在当时略显寂寥的宁夏文坛上,张贤亮的出现,如同荒凉大地上长出的一株大树,为当时的宁夏文学注入了血液与生机。同时,张贤亮也为宁夏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张贤亮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写到了"马"意象,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马"意象和其他作品中的"马"意象不同。随着文本的推进而逐渐变异,最后变成了一匹"骟马",真实地再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高压中的挣扎、苦难、纠结、矛盾、压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正> 这是一个有趣而又发人深思的命题:“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另“一半”是什么呢?题目没有说,作品的内容却回答了。那就是基于理想、信仰和雄心之上的“创造性的劳动”。“人活着总要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些什么,为人类贡献一些什么。”主人公章永璘这样振振有词地对“大青马”说。可在“文化大革命”的重压之下,主人公的一切都被剥夺了,既没有  相似文献   

7.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与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两篇小说在主题叙述方面呈现出一致的关于历史的批判与时代的反思,在人物塑造方面也都表现出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射与隐忧。在叙事策略和立场方面,两篇小说则有交集也有差异,本文试对两部小说进行对照阅读,进行内部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月亮的意象时常出现,与主人公的心境变化相伴,并贯穿至作品的末尾。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观察作品中所提及的"生命感觉"。一方面,月亮作为自然的环境内的一部分,激发了主人公对自然人性与社会人性的内在深省;另一方面,月亮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代表着主人公从内省到超越的不同阶段及过程。  相似文献   

9.
《癌症楼》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书写的都是政治动乱背景下的爱情。爱情在专制的政治体制压迫下转变成为一种性的本能,也就具有了一种苦难的性质。我们在这两部作品中不难发现男主人公都经历了从爱的苏醒、追求、矛盾到幻灭的过程,然而由于不同作者文化背景的不同使这一过程的展现具有了不同的性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女性的主体身份并未被建构,而是充当了男性的附属品,黄香久用自己的身体铭刻了章永璘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的苦难遭际,而女性的价值却也永久性地被禁锢在了她们的身体之中,这就注定了女性在男性的世界中无法寻求也并未主动寻求自我的真相。这种真相俨然伴随着女人们心酸的血泪长埋于历史的深处,那被卷进历史黑洞的"另一半"用自己的身体书写了独属于自己的苦难篇章。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创作作为话语生产的一种方式,它必须遵循话语生产的法则,同时也具有话语的颠覆性与建构性。张贤亮的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为新时期一部备受争议的小说,它涉及了文学中两个敏感的话题——性与政治,作者从揭示性与权力,性与政治之间的隐蔽关系,来颠覆"文革革命话语"对人性的压抑与规训,这也正是知识分子重建在新时期社会关系中的历史主体地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感官文学是一种身体叙事学。在新时期,一个很有趣的文学现象是,感官文学是借助革命文学而“发掘”出的,是革命文学的另一种激活方式。新时期的革命文学不但没有淡出文坛,反而通过对革命文学成规的成功改写与增补,出现了多样化的叙述形态。其中,张贤亮对革命文学就以更为激进的改写、戏仿,将革命文学引向感官化、市场化、畅销化的境地,从而促使了建国后感官文学的生成。但是,张贤亮式的感官文学却将性置于中心地位,是有性无爱的身体叙事学,它否定了传统的建立在人性、人道主义基础上的文学的爱的母题,其负面效应是我们要认真加以清理的。  相似文献   

13.
围绕着《绿化树》的争论余波未息,张贤亮又以其非同寻常的胆、学、才,识,掀起了一股势头更高的浪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为那段人所共知的苦难历程的过来人,张贤亮已不再一味地抚创叹痛,咀嚼生活“恩赐”给他的苦果,而是站在时代和社会的审美阶梯上,居高临下地对过去那段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回顾。他  相似文献   

14.
张贤亮带自传色彩的小说《绿化树》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有关“性”的描写在特定时代下包含了更多的反省、哲思和伦理批判,恋母情结以及作者力比多的人格化身是主人公在追求爱,超越生命本身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其中也蕴涵着深沉的忏悔意识。  相似文献   

15.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以下简称《男》)去年一发表,在读者中就引起了争论。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好现象。正如鲁迅所说的,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才能够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 在文艺领域中,争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思想内容到人物塑造到作品的美学价值及社会效果……,而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对文学作品内容中“性”描写的不同认识。 有关于“性”的描写,大体可分两种,即:低级庸俗作品的性描写和严肃作品中的性描写。《男》属于哪种呢?这得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才能下判断。因此,先了解一下作者写这部小说的主旨,是很有必要的。“我是想通过一个人性的被扭曲,不仅在心理上的扭曲,而且在生理上也受到扭曲,来反映一个可怕的时代,告诉世间,这样的时代不能再存在下去。”在这一段活里,作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明了自己的创作意图。 诚如作者所说的,《男》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主人公章永璘对异性的渴求,以及人性被扭曲的描写,揭露了十年动乱期间人性的被压抑、摧残以及极“左”路线统治下产生的种种丑恶和畸形的现象。作品的前半部分,对性心理过程的描写,还是合乎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逻辑的。处在性功能正旺盛时期而被囚禁在“牢笼”中的章永璘,他对  相似文献   

16.
在异于西方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和翻译策略因此表现出了诸多不同。具体体现在译文的翻译手法和女性意识上。  相似文献   

17.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叙述上存在着两种叙述意图,一种是张贤亮的,一种是章永Ling的。两种叙述意图的冲突导致了本叙述过程中的两次叙述危机,危机的化解既袒露了作的理念型化结构,也代表了意义,情绪大于形象的创作化类型,同时,后对前叙述意图的消解,又使本的叙述本身及其所要传达的价值意义呈现出颠覆性的变化,其意义指向为荒谬,风格指向为反讽。  相似文献   

18.
《趟过女人河的男人》是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电视剧,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受到好评.剧中的人物深深地吸引着观众,带给观众感情愉悦,享受着剧中人物所带来的美感.本文试图根据美的特征和本质来分析人物带给观众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前天,听见有位阿姨说,宪法很空洞,没有具体的处罚条款,也就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我一想,不对,我才看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觉得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怎么会不管用呢?例如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以"性欲压抑"这一话语资源作为文学创作基础的小说并不多,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层一度是书写的禁忌。本文主要将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东西《后悔录》做比较阐释,来探讨隐藏在"性欲压抑"这一象征体背后的话语权利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