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诗教”,即用诗教化人,是古来的传统。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教”在“厚人伦”、“美教化”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优良传统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目前很多老师不愿意讲诗歌,特别是古诗,认为没什么可讲。  相似文献   

2.
3.
书声朗朗     
对于书,读书人哪个不怀有深厚浓郁的情怀?苦与乐,得与失,爱与恨,恩与怨,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尽在书缘天地间。学校自然是读书的好地方,但是要想读好书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4.
一、古诗词 ,是品德教育的切入点1 .通过学习古诗词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古人常以“诗言志”,一首首精练隽永的古诗词 ,不仅是诗人才华横溢的结晶 ,也是他志向高远的体现 ,在我们熟知的唐宋诗人中 ,有立志为国驰骋沙场的辛弃疾、王维 ;有忧国忧民的杜甫、陆游 ;有藐视权贵的李白、苏轼……他们的作品 ,处处体现着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怀。生活在南宋的诗人陆游 ,始终如一地抱着对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失地的信念 ,在他 86岁临终前 ,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短短 2 …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古诗词教学更是能让同学们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还能牢记古人所留给我们的宝贵精华.要让古诗教学更加深入人心,本文认为一定要做到“五味”俱全.  相似文献   

6.
画圈学古诗     
让孩子理解和背诵古诗需要讲究一些方法。如在复习《一望二三里》这首古诗时,考虑到句子中数字很多,孩子已会书写,就可用背写的方法来复习巩固,对句中不会写的汉字用画圈来代替。《一望二三里》这首古诗背写成这样:1○2 3○(一望二三里)  相似文献   

7.
三径 陶潜《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的句子 ,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剑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长亭 驿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 ,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 ,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 ,后揭竿起义于大…  相似文献   

8.
《登鹳雀楼》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焕留给世人的不朽之作 ,短短 2 0个字 ,既写出了登楼所见美景 ,又借景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在教学中 ,我们采用了“画画、看看”的方法 ,以加强教学直观性。一、画首先让学生一边听配乐朗诵 ,一边根据自己的理解 ,想像这首诗所描绘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然后让学生画一画 ,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有学生画了这样一幅图 (见下图 ) ,在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时 ,许多同学表示了不同观点 ,认为画得不恰当 :诗中有“白日依山尽”句 ,但他只抓住了“依”意而没有表现诗中“尽”味。这时我们利用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示情景 :火…  相似文献   

9.
许多名篇佳作,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读古诗,学修辞,其乐无穷。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比喻诗句说大宋江山已经破碎,好像狂风中飘零的柳絮,自己作为亡国孤臣,身世浮沉,有如被疾雨扑击的浮萍。诗人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事的衰微与个人的厄运,深切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悲愤。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杜甫《江村》)拟人诗句写堂上的双双小燕时来时去,自由自在,是那样快活;水中的对对白鸥,忽远忽近,相伴相随,是那般亲热。诗人赋予燕子和白鸥以人的感情,把眼前的景物写得优雅舒心,充满了生活情趣。三…  相似文献   

10.
木木 《小学时代》2016,(Z2):66-67
古诗那么简练,和我们的作文相差也太远了吧?虽然诗和我们平时写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在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但是写作技巧可是相通的,看我给你分析崔护的这首诗,你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1.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龟虽寿》)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觉得教幼儿背诗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机械背诵没有什么意思。大部分人在教幼儿背诗的时候,因为信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只是让幼儿单纯地背诵。也有的人认为古诗的韵味妙不可言,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体会出它的意境。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却忽视了一点,幼儿毕竟是孩子,在初步学习的过程中,唯有成人的不断启发引导才能渐渐掌握理解,品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诗是精练的语言,同时也让幼儿在学习时极难掌握,因此必须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我们不光要一句一句地翻译给他们听,更要深入浅出地讲解,让他们基…  相似文献   

13.
春节过后,几位青年教师来家坐,饮茶聊天。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们很快就说起读写教学来。闲聊么,漫无边际,说一阵怎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议一番如何提高学生读诗兴趣。我呀,“望风使舵”,捏  相似文献   

14.
美读学古诗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园地里的一支奇葩,芳香浓郁,沁人心脾,它启迪着我们的智慧,陶冶着我们的情操,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叶老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  相似文献   

15.
小朋友,这儿有一首古诗,诗名叫做《咏华山》。这首诗的作者名叫寇准,写这首诗时他才()岁。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如果把它画下来,再为这幅画配上你所抄写的古诗,那该多美啊!你一定能把这首诗书写得很棒!试着先描红,再照着样子写。告诉你吧,“描红”是写好字的一个窍门!一、首先,描红的第一个任务是练习按笔顺写字。描一描“与”。“与”的第一笔是()。描一描“近”。“近”的第一笔是()。描一描“低”。“低”的最后一笔是()。二、描红还是体会“运笔”的好方法。试着把下面这五个字描一描,体会其中一些笔画的…  相似文献   

16.
唐朝诗人李峤写过这样一首诗:是谁有这样大的本领,能使树叶飘落、花儿盛开,还能使江面起浪,使竹子全部倾斜?原来,它的诗名正是谜底。诗名是《》。在这首诗中,“解、秋、叶、能、江、浪、竹、斜”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怎样写好这些字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本领———“比字”。首先我们来“比比天、比比地”。人们常说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不过,真的把字写成“头齐”、“脚齐”,样子就不美观了。给你一根“神奇棒”,在这些字的头上比一比,脚下量一量,你就会发现:这些“方块字”头上“高高低低”,脚下“参差不齐”!哈,字形的外貌特征一下子就抓住啦!…  相似文献   

17.
每学期,语文课本中都有几首古诗,有些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觉得只要把古诗背熟,能够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还不够,同学们还要带着想象去学。学古诗要是没有想象,你能进入古诗的意境吗?你能知道它美在什么地方吗?不能。那只能叫"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如学《江雪》这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们大家可以这样想一想:冬天,正下着大雪,群山全白了,山上连一只鸟的影子也不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生活语言与古诗有一定距离,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联系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了解诗的内容,体会古诗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这样学习古诗,学生才能触摸到古诗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教儿学古诗     
一年前,当我从收音机中听到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背会了三百首古诗的消息时,我的心轻轻地动了一下。我想到了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他那时已经九岁了。我决定指导儿子学古诗。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一书中说,“诗无达诂,诗不可解”。意思是说,诗不能分析,诗一分析,那种内在的韵味就荡然无存了。洪春幸的这堂课,引领了一条古诗教学的路一诵读。洪老师从题目开始读,把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而且他自己先范读,这条主线抓得非常好。洪老师处理诵读也非常有章法:第一层次,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进入诗的意象。第二层次,读出诗情,如将“自然之酒”提升到了“精神之酒”。第三层次,读出诗境,让孩子们充分想象李白之思,这样的学习才充满诗情画意。当然,对李白这首诗,我建议教师应准确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另外,洪老师把两首古诗放在一起,是想建立送别组诗,加以整合,加以提升,但课堂结尾还单薄了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