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不足3年时间,连续两年被评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优秀通讯员。一时引起不少同行、笔友们的羡慕。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窍门,只是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好“业”和“余”的关系。业余通讯员,顾名思义,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充分利用边角时间为新闻单位投写稿件。要当好一名合格的业余通讯员,刻苦钻研,执著追求新闻写作,这是必要的,但总要有个度。有不少业余通讯员一旦迷上  相似文献   

2.
在修水县有一位人称“拼命三郎”的青年新闻工作者,他就是该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共产党员丁格非。丁格非1991年由行政部门调入广播电视系统,先后任记者、编辑、采编组长、专题部主任、新闻部主任。他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12年来,共采写(拍摄)各类新闻(专题)稿件2000篇(件),在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作品1500多篇(件),16件作品获国家、省、市节目创优奖,同时,他还先后18次被市、县授予优秀通讯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记者、对外宣传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各种荣誉称号。这些数字和荣誉,折射出一位“…  相似文献   

3.
再谈多下去     
湖北日报自从1980年开始抓新闻改革以来,报社内外都很重视天津日报“抓活鱼”的经验,好新闻逐渐多了起来。不过这些好新闻,大部分不是出自记者之手,而是通讯员写的。这件事很值得我们专业新闻工作者深思一番。请看下面的事实: 1980年湖北日报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作品的有两篇,都是通讯员写的;社内评出的28篇好稿中,通讯员写的12篇,通讯员和记者合写的5  相似文献   

4.
书写稿件也是我们通讯员写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到书写稿件,有这样一件事使我永久难忘.一次,收到一篇通讯员的来稿,书写得清洁整齐.文中写到:“……7月25日,一阵狂风将高杨树马路边的三十棵高杨树刮倒,阻塞了交通…….”我看到这后,脑子里出现了个问号;高杨树马路边高杨树?再往下一看,文中有个括弧,明确地解释道,高杨树是个地名。头脑里的问号,立即得到了  相似文献   

5.
剽窃他人的文字,古今中外一向被视为禁例。近来发现有的报纸记者、编辑,对通讯员的稿件,实行“拿来主义”,经过一番改头换面,据为己作;有的照直抄来,署上自己的名字,作为“本报记者专讯”发表。这算什么? 眼下就有这样一件事情:有家报纸发表了一篇署名本报记者某人的新闻,报道的是一个先进典型。新闻中主人公所在地的通讯员看后不禁惊呆了:这不是我们供给这位记者、他又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到这样一件事:兼编辑审阅了通讯员送来的一篇稿子后,感到有关材料和主题很重要,于是“灵机”一动,解释说这稿子如何不能用等等,就打发通讯员回去了。时隔不久,省报却以头题位置刊登了同一单位、内容类似的稿子,署名的是这位编辑。通讯员看了理所当然表示极大气愤!  相似文献   

7.
齐鲁晚报3月30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张明采写的新闻述评《“硬件”上去了,软件要跟上——写在“4·1”提速调图之时》,是一篇时效性、可读性较强的评述性新闻。这一稿件,既报道了火车4月1日开始提速的重要信息,又及早地评述了铁路部门在火车提速后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可以说,这篇报道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对广大读者,对有关部门,都有思考之益处。新闻姓“新”。新闻的“新”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时间上的新近,二是内容上的新意。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  相似文献   

8.
“他姓牛,也真象一头牛”.凡是和正阳县委原通讯组长牛林同志接触过的人,大都这样说.不过,有的说他象“老黄牛”,也有的说他是头“老犟牛”。(一) 在牛林的工作成绩档案上,有这么一段记载:连续六年被评为驻马店地区新闻工作模范,五次荣获县先进工作者称号,1987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被河南日报授予模范通讯员称号。几年来,每年平均发表稿件145篇,其中有近20篇稿件荣获省、地级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9.
当编辑多年,“成功”和“失败”是常有的,随记下两三件。取其一点不要其余1980年4月8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加按语转发了《大众日报》一篇报道,题目是《济宁地区充实和培训社队经营管理干部》。这篇稿件是我采用“取其一点,不要其余”的方法编辑的。“取其一点,不要其余”这八个字是我在编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是说,在选编通讯员、  相似文献   

10.
1984年度至1985年度,我们南通日报共有16篇(件)新闻作品被评为江苏省好新闻,其中通讯员单独采写、或通讯员与记者联合采写的共有9篇(件)。海安县通讯员刘宁采写的小故事《深情》,不仅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作品一等奖,而且还获得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报通讯员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编辑的水平再高,本事再大,  相似文献   

11.
杜华赋 《新闻三昧》2005,(12):56-56
基层通讯员在写稿和投稿中,遇到最大的问题足命中率低。在一次新闻培训班上,一位基层通训员曾讲出了这样一件事:他向某报社投寄了100篇稿件,无一命中,非常苦恼,多次产生“停笔”的念头。后经大家“会诊”,确诊为问题在“大路货”,缺乏针对性,无的放“欠”。在编辑和老通讯员的指点和帮助下,这位通讯员认真分析报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写和投寄稿件,  相似文献   

12.
我搞业余通讯报道工作才一年多的时间,向各级新闻单位投稿158篇,被采用102篇。有业余通讯员问我有什么诀窍?我的窍门儿有三: 一熟悉报刊,选准栏目。每家报刊根据宣传的需要,常常开辟一些固定或临时性的栏目。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读者来信”;《新闻与写作》的“当好通讯员浅谈”;北京《支部生活》的“读者论坛”等。各种栏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选稿标准。通讯员,如果善于研究不同报刊的不同栏目,针对栏目写稿件,要比“天女散花”投稿件命中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在阅读《失实新闻百例》(华中工学院新闻系申凡等编)一书时,对五十例失实新闻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五十例失实新闻中:记者采写的有七篇;记者和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有四篇;通讯员采写的有三十九篇,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八。通讯员采写的三十九篇失实新闻中,纯属编造和虚构的,有十五篇;“合理想象”导致情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是我任《群众日报》通讯员并在该报“庆祝国庆一周年”笔谈会上发表第一篇“处女作”50周年。这一篇文章发表后,写作便势不可挡,接二连三的消息、通讯和短文陆续发表。它鼓舞自己前进,指引自己攀登。刚解放初,我在渭南瑞泉中学高中上学时,被报社发展为通讯员,颁发了米黄色的通讯员证,还给发来每期的《通讯往来》,指导通讯员不断学习提高。“国庆笔谈会”这篇处女作,就是自己投稿好多篇后才被选上的。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届国庆节,《群众日报》在报上举办“国庆笔谈会”,提出5个问题让读者、通讯员参加。我参…  相似文献   

15.
新闻学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6月22日,《广州铁道》报刊发了我采写的关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株洲机务段火车司机黎伟明的长篇人物通讯《责任谱写平安路》。黎伟明是广铁集团公司党委今年推出的一个先进典型人物。这篇文章采访费时半个月,整理采访记录、构思共花费5天,写成1万余字的初稿耗时3天。在此文的采  相似文献   

16.
“你们记者应该是思想家。”这是最近在齐齐哈尔到牙克石的火车上,几位火车司机知道我是记者以后,向我,自然也是向我的同行们提出的希望。他们都是有文化的年轻司机,他们提出许多当今社会存在的大问题来和我讨论,很有见地。这说明他们读过许多,想过许多。也说明,他们提出“你们记者应该是思想家”,是严肃的。我还曾在西北采访时连着向四个县的县委干部问过:“要是让你们选,你们选谁当最佳记者?”他们都是提的在报道中对我国改革勇敢地拿出过独到见解的记者。我想,这决不是几个火车司机,几个县委干部在那里说三道四,是时代在呼唤着我们记者队伍中出思想家。  相似文献   

17.
我叫郭刚,今年70岁。40多年前,正值十年动乱期间,我虽然只是北京铁路分局北京内燃机务段的一名极普通的火车司机,却有一段极不寻常的经历。那是1970年的初夏,我有幸第一次担当专列任务。所谓专列是专用列车的简称,正式意义的专列是指专运,在当时,有资格乘坐专列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和其他中央认为有需要的人。  相似文献   

18.
遣词造句如同量体裁衣一样,不能不掌握分寸。可是有一些同志缺乏这种掌握分寸的功夫,往往给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冠以堂而皇之的词句,戴一顶大帽子,穿一身阔衣裳。例如:一个通讯员写了篇区委书记春节期间看望教师的消息,消息结尾写道:“区委书记的探望,使教师们受到极大鼓舞。”还有一位通讯员写了篇反映一个乡农业生产发展成就的稿子,  相似文献   

19.
并非小事     
某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一个士兵与一座金矿》,由两位作者署名。这篇报道的结尾处写道:采访结束,再次看了看这位曾被“埋”在金矿之中的普通士兵,“我想,泰戈尔说得好……”明明是两位作者合写的报道,作者怎么成了“我”?读者应该把这个“我”看成两位作者中的哪一位呢?有一些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或特约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记者看到”、“记者发现”这样的字眼。读者读这样的报道时,难道会对那位在稿件上署了名的通讯员视而不见吗?这问题其实好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合写报道,若文中需要作者出现,…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在阅读《失实新闻百例》(华中工学院新闻系申凡等编)一书时,对五十例失实新闻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五十例失实新闻中:记者采写的有七篇;记者和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有四篇;通讯员采写的有三十九篇,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八。通讯员采写的三十九篇失实新闻中,纯属编造和虚构的,有十五篇;“合理想象”导致情节失真的,有九篇,添枝加叶、任意拔高的,有十五篇。通讯员采写的新闻失实的为什么这么多?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追名逐利。他们为了使自己的稿件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