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困扰更多人的常见慢性肝病,它是由非过量饮酒引起的一种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主要表现为肝实质细胞的脂肪变性和贮积,中医根据其主要症状命名为"肝癖"、"肝积"等。近些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NAFLD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文章对近些年关于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银凤  刘旭东 《大众科技》2017,19(11):61-6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据调查研究,NAFL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患病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研究显示,NAFLD的演变发展潜在较多的危害性,早期发现,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对减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或肝癌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缺乏有效安全药物,而中医药方面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祛湿活血方对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现出显著的优势。中医治疗该病一直是业内研究热点,现将近年来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进而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并除外过度饮酒、遗传疾病、药物等各种导致继发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因素。若不治疗,易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部分患者甚至可进展为肝癌。而牛磺酸是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自由氨基酸,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文章对NAFLD、牛磺酸及牛磺酸对NAFLD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霉菌性肝炎(黄肝病)是由黄曲霉、灰绿曲霉和构巢曲霉等霉菌引起的疾病,而黄曲霉素是一种很强的肝性毒素,可引起动物致癌。现已证明肝病中有一种含硒酶的存在,而硒是人体及动物体每日所需的微量元素,实验采用霉变的饲料和药品(清水中添加亚硒酸钠-VE)同喂小白鼠15d,观察其症状。然后并进行血清和肝组织匀浆的生理指标检查和肝脏病理变化检查,并与正常组和对照组比较,主要研究了亚硒酸钠-VE对霉菌性肝病小鼠血清中ALT、AST、GSH、SOD、MDA含量的影响,实验表明亚硒酸钠配以维生素E可以预防霉菌性肝病的发生,为亚硒酸钠-VE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一个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由各种原因(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如果病因长期不能去除,各种慢性肝病就会通过纤维化的过程向肝硬化、肝癌发展。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脏特有的间充质细胞。研究表明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因此抑制其增值和活化与促进其凋亡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方向。现对目前针对肝星状细胞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程吟梅 《科技通报》1993,9(2):112-114
对肝肾疾病进行转铰蛋白(Transferren简称TF)和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简称CP)测定,结果表明:各组肝炎病人的TF均显著低于正常组,且谷丙转氨酶异常和HBsAg阳性者T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者,TF可作为判断肝病预后的一个指标。肾炎病人的TF也比正常人低,CP含量各组不一,肝癌患者的CP(52.44±8.73mg%)显著高于正常人(46.75±7.92mg%),乙型肝炎病人和正常组间未见差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CP非常显著低于正常人,故检测CP有助于鉴别肝硬化和肝癌,同时对临床诊断肝豆状桉变性提供一项可靠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肝病大国,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患者占有较大比例。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病理形态学概念,古代医学典籍中无"肝纤维化"一词,肝纤维化属于中医"痞块"、"积聚"范畴。随着近年对肝纤维化疾病的重视,不断有大量文献报道关于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临床方法、方药。由于缺乏高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治疗肝纤维化的西药,中药抗肝纤维化治疗就十分重要了。文章针对中药单药与细胞自噬关系综述了中药单药对肝纤维化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探究中药与细胞自噬关系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范挺 《内江科技》2009,30(2):34-34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脂肪肝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症状,它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瘦素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瘦素及瘦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作用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高原世居藏族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PLC)的发病情况,并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对其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西藏卫生部门及肿瘤专业临床医生制定关于PLC针对西藏的一、二级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科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同期入院并确诊为PLC的208例西藏高原世居藏族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X2检验。结果 208例病例中有男性159例(76.44%),女性49例(23.56%),男∶女=3.16∶1。年龄分布为46-65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136例,65.4%),平均发病年龄54.69±0.79岁,其中男性为55.23±0.86岁,女性为52.96±1.88岁;不同职业中以农民人群最多(83例,39.90%)),僧人最少(2例,0.96%);男性伴肝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01);有肝炎病史者185例(88.9%),其中伴乙肝152例(73.08%),伴酒肝66例(31.73%),同时伴乙肝和酒肝者37例(17.79%),伴肝包虫者3例(9.1%),无肝病史者23例(11.05%)。208例PLC病例中农民乙肝患病率高于公务员(P=0.027),农民乙肝患病率高于工人(P=0.016),公务员酒肝患病率高于农民(P0.0001);农民酒肝发病率高于工人(P=0.005);牧民酒肝患病率高于工人(P=0.016);公务员酒肝患病率高于牧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世居海拔以3001-4000m为主(128例,61.5%)。结论西藏地区高原世居藏族PLC发病人群以男性为主,主要为伴乙肝病史的中年男性农民和伴酒肝病史的中年男性公务员人群,其主要发病年龄段与内地和国外无明显差异;其中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肝病史与PLC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僧人极低的PLC发病人群是否与饮食有关,该区肝包虫的高发病率与PLC的发生是否有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软肝散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益肝灵和软肝散口服,对照组给予益肝灵口服,治疗6个月后评定疗效.主要观察项目为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AST、ALT、A/G)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体征、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软肝散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