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问启思,利用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创新思考,符合核心素养教改要求,是落实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需要。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特定优势。因此,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历史创新意识的内在发展逻辑入手,促使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中养成创新意识。文章从素质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教改和历史学科育人功能出发,分析初中历史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沿着“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创新意志”的逻辑,研究初中历史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以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已经不应只注重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意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注重融入跨学科知识与理念,开展跨学科教学,依托课内外课堂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贯穿全过程的客观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3.
王辉明 《湖南教育》2002,(21):26-26
探究,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创新的“催化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独特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有探究意识的人才。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呢?开展讨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讨论是促进思考和领悟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受到启迪,积极探究。如在介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其畅所欲言。学生在深入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到:它们虽然是为了遏制革命的发展,挽救危机;但是从政治、…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文章认为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树立学生历史意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课堂教学效果,以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家乡历史,进而树立爱家乡意识的一种途径。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并了解本省本地区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学习历史首先要思,思维的独创性不够,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历史教学的大敌。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7.
孙泓 《甘肃教育》2014,(6):48-48
决定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学生能否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积极地参与,才会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对外开放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并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尤其我们苏南沿海地区是对外开放的前言区域之一,发展外向型经济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现代开放意识与强烈爱国意识相结合的人才。历史学科的特点、任务和目标决定了历史教学在这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本就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对外开放意识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张瑞宁 《山东教育》2005,(17):26-27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历史教学效果做出科学的解释,使评价不仅能了解学生历史学习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葛玉珠 《青海教育》2003,(12):26-27
教育部颁发的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推动的今天,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通过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终极目的。把教与学这两个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式”历史教学模式。本力求结合历史教学实例,从理性层面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环境保护的历史和发展入手,结合中学化学具体教学实例,使学生认清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以“问题”为基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式。本文试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教学课时压缩、教材陈旧、学生兴趣减退等。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生的现代意识、历史意识、文本意识、问题意识;通过这四种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真正感受到这门课程的文学功能与艺术魅力,更好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最终传承中国文化的意义。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文章主要阐述历史意识的内涵,分析了历史教学历史意识培养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意识树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的历史阶段要求历史教学应在了解化的多元化,培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意识,强化公民的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理解和需要等方面做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历史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更是中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把培育学生的国际意识摆到重要位置。本文基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视野,对国际意识的内涵、国际意识教育的基本认识、国际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诠释和探索,以期通过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其关注世界、了解社会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8.
现有教学的种种弊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抹杀了思维个性,束缚了教学改革,降低了教学效果。文章以历史教学为例,探讨中学教学改革思维模式的转变与教学意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陈宇志 《中学文科》2005,(12):59-59
注重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素质,是近年来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探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试从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意识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教学与环境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在研究人类历史的同时,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利用历史活动课程,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