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鄂北岗地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北岗地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主渠道不畅通;最大的瓶颈是建设维护水利设施的投入少、投工难;最难啃的"骨头"是水利条件较差、干旱严重的局部区域;最棘手的矛盾是水费收取和水价确定问题;最急需研究的是如何做到多部门效益的最大化。鄂北岗地区域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把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水利条件的战略举措来抓;坚持多渠道融资,倾力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坚持依靠基层组织,依靠广大群众,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兴水的路子;坚持兴水与节水并重,建设水利工程与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并举;处理好供水、管水、用水的关系。鄂北岗地水利建设应从加快推进引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启动实施鄂北岗地东西高干渠、唐东补水、长山泵站等三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疏浚和修复干、支渠为重点,全面恢复各灌区灌溉能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完善投入管理办法,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管护;强化基层组织责任,教育组织农民群众,全民兴水,全面节水;争取把鄂北岗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为全省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郑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在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撑产业以及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和竞争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优缺点,而且郑州市发展都市农业还存在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链条短、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与农业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郑州市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进行合理规划,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以推动都市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鄂北农业环境分析与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色农业的迅猛发展,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开辟了新的天地,同时也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和谐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鄂北地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经济,走绿色农业之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养现代化龙头企业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河横依托生态农业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也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实惠。其最重要的特点有3个:一是围绕农业发展、致富农民这一主题,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现代化转换;二是顺应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紧密结合的要求,巧妙地将生态农业与特色农业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特色发展之路;三是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开放度,延伸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变生产型的"小农业"为农工贸一体化生产经营的"大农业"。河横的实践与经验启示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倡导绿色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强发展动力;必须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提高组织化程度;必须重视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促进农业的立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西北不发达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突破多层次二元经济结构桎梏,注意协调好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的关系;二是要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加强环境建设;三是要强化“科技兴农”,以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为突破口,发展农业经济小区;四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拓宽农业生产领域,加强支柱产业,建立绿州农业经济区,发展外向型创汇经济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经济效益优先、可持续发展、结构优化升级和农民作为经济主体的原则。以信息化推进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企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前举办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 会议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21世纪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紧缺,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农业总体生产力虽然明显提高,但开发与治理不够协调,致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加重;人口仍然每年以1000多万增加,对农业的压力还在不断增大.这就要求中国农业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生产集约高效,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李勇 《滁州学院学报》2002,4(4):9-11,17
农业改革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一个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改革的有效途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资源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转变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改善农产品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流通结构、劳动力结构等都是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稳定政治,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保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应当长期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每个地区如何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搞好本地区农业的稳定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关系全局的问题。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总土地面织为1.53万km~2,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21.7%,丘陵占26.47%,岗地占27.32%,平原占20.8%,水面占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丘陵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应以土地流转为契机 ,克服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等瓶颈。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土地资源 ,充分实现“三个转变”。合理选择土地流转模式 ,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在我国源远流长,而且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农业保险在我国显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我们应当借鉴现有的国内外农业保险的发展实践,正确进行农业保险立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提出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要经过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两次飞跃”的思想,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构想,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4.
鄂东农业产业化调查札记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黄冈市的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因种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却仍处在较低阶段和水平上;但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黄冈市目前农业产业化建设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要走集约化的道路,利用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农产品物流园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通过强化政府的支持力度,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发展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组织以及加强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等措施,加快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农业标准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新任务,它对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受多种因素影响,进程缓慢并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力度、做好质量认证和检测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对策措施,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全面抗战爆发前,安徽省政府组织成立了农业推广机构,设立了一些农业改良场,重视农业技术推广,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对这一时期安徽采取的农业技术推广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年来,山西农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业总产值不断提升,然而,农产品流通不畅却成为目前制约山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日本的农协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在推进日本农业市场化、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应该借鉴日本农协的经验,在市场机制下重新构建新型的农业组织体系,解决农业产业组织载体缺失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农业现代化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胡锦涛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行土地制度下农业职业教育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细化"和富裕农民选择离开农业的趋势,是当前我国农业职业教育陷入困境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原因.合理的农地产权和流转是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当前,加快破除土地制度,促使农业生产向资本和技术集约方面转变,培育富裕而自信的现代农民阶层,是农业职业教育获得发展的基本条件,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都应该为此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